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應邀去朋友家吃飯。中途的時候,朋友的嫂子帶著小侄子還有小侄女來看奶奶了。

兩個孩子到奶奶家特別興奮,玩得特別嗨,房子頂都差點掀翻了。

一會兒在寬大的客廳里上躥下跳,一會兒把朋友藏在茶几下的玩具箱拉出來玩,玩具撒滿了客廳。

後來他們找到一個塑料飛機,還能亮燈的,開心的倆娃商量著站沙發上就能讓飛機飛得更高,所以沙發又成了戰場。

坐在沙發上的我們,為了躲那個橫飛直撞的飛機窘態百出,朋友的嫂子見狀便呵斥兩孩子:「把飛機收起來,太不懂禮貌了。」

倆孩子根本沒聽到一樣,還是自顧自地比賽誰的飛機飛得更高。

「給你們5分鐘的時間,再不把飛機收起來我就生氣了!」朋友的嫂子繼續吼道,倆孩子停頓了兩秒後,又笑哈哈地繼續飛機比賽了。

朋友從廚房出來,見客廳里到處是亂竄的飛機,故作怕怕的樣子說:「哎呀,浩浩的飛機怎麼飛那麼高啊!但是飛機在頭上飛來飛去的姑姑好怕啊,怕怕的,我們先不飛了好嗎,玩別的可以嗎?」

倆孩子聽到姑姑說怕飛機在頭上飛,便乖乖地說:「姑姑膽子好小,我們去玩別的吧!」

看著倆孩子拿著陀螺跑去隔間玩,朋友調皮地向我們笑了笑說:「孩子為什麼是孩子,因為他們跟我們大人不一樣,跟他們說話要更加講究技巧。」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作為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和多年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自認為知道很多育兒知識和方法,但對朋友的這套說話技巧還是驚讚不已。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太皮管不住,怎麼說都不聽,有的甚至還會頂嘴,一言不合就吵架。

因此很多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乖孩子,對自己家的搗蛋鬼特別苦惱無奈。

叫他回家吃飯,他拖拖拉拉就是不肯走;叫他收拾自己的玩具,他倒好,全部都搬出來撒了一地;叫他先寫完作業再出去玩,你一轉身他就跑了……

很多父母都喜歡孩子有話必聽,父母要求什麼孩子立馬去做,只要孩子不聽不做就簡單粗暴地呵斥一通,覺得這樣更省時省力,效果也更好。

殊不知,這樣跟孩子說話,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還會越來越反感父母說的話,天長日久就會不願跟父母交流溝通。

而且,粗暴本來就是語言暴力的一種,對親密關係的傷害不容小覷。

粗暴的話說多了,不當回事的孩子就會無視你的話,當回事的孩子就會把你粗暴的話吸收了,內心受到無形的傷害不說,時間久了也會學著大人變得很粗暴。

所以說,孩子不聽話,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大人不會說話。

其實,有時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換一種表達方式,孩子的感受和接受程度會截然不同,談話效果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相比朋友嫂子粗暴的呵斥,朋友只是輕聲地跟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起到的效果就有那麼大的差別。那麼,該如何和孩子說話呢?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首先,跟孩子說話,要把孩子當朋友,以尊重平等的姿態去跟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會更樂意接納從而給出回應。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跟孩子說話就應當與跟同事說話一樣,跟同事以什麼樣的態度說話,就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跟孩子說話。

孩子雖然是孩子,但也需要尊重、平等,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個體,也有自己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

尊重平等才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在這樣的平等關係里,孩子才願意去思考大人的話,並且願意給出回應。

況且,尊重也是相互的,你學會尊重孩子了,孩子也必定會尊重你的,根本不會對你的話不理不睬。


其次,說話的語氣要溫和。不管是對於大人還是孩子,如沐春風的語氣總會讓人更容易接受。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在1歲以後,就能分辨大人的語氣,並會受到父母情緒的很大影響。

而說話不注意語氣,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

責問、嘮叨、命令、怒吼、否定,這些帶著情緒的「破壞性溝通」,只會讓孩子不想溝通,甚至關閉心門不願意跟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溝通也演變成父母單方面的自說自話。

有句話說得很好,懂得控制語氣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所以,父母再生氣也不要用傷人的語氣跟孩子說話。用孩子樂於接受的語氣與孩子溝通,父母的教育已經成功了一半。


最後,加上一點點的示弱,讓孩子聽到你的需求,跟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覺。

都說父母想鍛煉孩子哪方面,就在哪方面對孩子示弱,讓孩子幫你解決麻煩和問題,讓他從中得到成就感。

下次你再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就會特別注意傾聽,他會因為能幫大人解決困擾而感到自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