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訪塔奎勒島:高原湖泊中的伊甸園

探訪塔奎勒島:高原湖泊中的伊甸園

在南美安第斯高原上,秘魯和玻利維亞共同守望著一座美麗的湖泊——的的喀喀湖。這裡既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可通航水體,也是印加帝國建立之前美洲高原文明的家園。在聖湖的庇護下,塔奎勒島彷彿一座世外桃源,印加古老的生活傳統延續至今。

塔奎勒島的婦女們正在用紡錘捻線。島上的編織技藝有嚴格的社會分工,女子主要負責紡線、染色和織布,男子負責編織。

編織之鄉

到達普諾(Puno)已是傍晚時分。普諾位於的的喀喀湖西畔,它既是城市名,也是地區和行省的名稱。這一帶是秘魯重要的農牧業地區,以出產馬鈴薯、高原藜麥和飼養駝羊而聞名。普諾也是從秘魯一側遊覽的的喀喀湖(Titikaka Lake)最方便的基地,湖岸距離山腳僅3公里。這是一座典型的高原之城,儘管道路和街區斑駁擁擠,但在隱隱夜色和無際湖面的襯托下,普諾沉靜得幾乎凝滯。

晨曦微露,普諾港口已是一派忙碌。在安第斯山脈環擁下,的的喀喀湖波平如鏡,藍色將水天連接,隱沒在遠方雪峰雲端處。湖中有大小島嶼四五十座,大部分都有人居住。湖心的塔奎勒島(Taquile Island)距普諾約45公里,居住著2200多說克丘亞語(Quechua)的印加後裔。

登島,一位皮膚黝黑、個頭不高的中年男子笑盈盈迎上來。白襯衣、黑馬甲、黑長褲,穿著頗為板正;腰間系一條寬大的彩色針織腰帶,頭戴一頂長長的紅色絨線帽,帽尖的綵球歪搭在肩頭,平添了幾分活潑和喜感。他是我們的嚮導阿普先生。

阿普說,島上沒有機動車,從碼頭到村子需要走一段山路,海拔達4000米,環島一周大約10公里。這對體能是個小小的考驗。

沿著石板鋪就的山路順階而上,跨進一座石拱門,便正式踏入塔奎勒的世界。拱門兩側安放著印加石人像,頂端立有一個十字架。這並非天主教的象徵,而是印加十字架,代表太陽神的化身。

石拱門邊倚坐著一位老婦人,頭披一塊大黑披巾,身穿鮮艷的蓬蓬短裙,正手持紡錘靜靜地捻線,黝黑的面龐布滿細密的皺紋,流瀉出歲月的滄桑。走在路上不時看到,年輕小伙兒三五一群地織著毛線活兒,婦女們席地而坐,用踏板織機進行紡織,島上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手拿紡錘和毛線,即便是行路,手裡捻線、鉤織的活計都不停。

阿普向我們展示他的腰帶——一條2米長20厘米寬的纏帶,花色精巧對稱,織功細密。「這是島上最有特色的『日曆腰帶』(Faja),編織時我們習慣用動物紋、花草紋、人物紋等圖案來記錄神話、曆法、重大儀式和農事活動,而且佩戴不同的花色式樣,代表著不同的社會地位。」接著,他甩甩搭在肩頭的帽子,故作神秘地讓我們猜他的婚姻狀況,「答案不在臉上,而是在帽子上」。原來這種叫「扣勒」(Chullo)的男帽在編織和佩戴上頗有講究:全紅代表已婚,紅白兩色表示單身。

塔奎勒島是秘魯有名的編織之鄉,編織的傳統由來已久。印加文明沒有產生文字,古印加人發明了一種叫「奇普」 (Quipu)的結繩記事法,將信息編成各種形式的繩結來記錄。塔奎勒島民沿襲著這一傳統,並將其演變成獨特的編織技藝,將自己的歷史、信俗和願景都織入一針一線中。

編織有著嚴格的社會分工和社區管理制度。女子負責紡線、染色和織布,男子從8歲開始學習編織。阿普這身行頭就是他自己織的。儘管編織圖案已經引進了當代符號和圖像,但仍然保持著傳統的風格和技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使用簡易的踏板織機,運用動植物紋樣,島民用編織來記錄生活和願景。

男子佩戴的日曆腰帶和絨線帽獨具特色

高原農業遺產

阿普家位於半山腰,不大的院子里晾曬著剛剛收穫的馬鈴薯,房子是用石頭和紅泥壘砌的,花花草草爬滿牆頭。坐在院中遙望遠處玻利維亞一側白雪覆頂的山峰,湖邊一位少女匆匆的步履驚起一片白鷺,只在湖面輕輕一掠,瞬間又恢復了平靜。塔奎勒島沒有被現代世界所驚擾,島上不但沒有汽車,甚至連自行車也沒有。正午的陽光曬在身上,驅散了寒氣,消解了連日來高原反應的不適。

捕魚、耕種是島民維持生計的主要手段。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湖中的水生生物超過530種,但原生魚種以多刺的小魚為主。20世紀30年代從加拿大引進了鱒魚等大魚種後,湖魚的經濟價值顯著提升。午飯我們在阿普家品嘗了烤虹鱒魚和藜麥土豆湯。鱒魚肉質粉嫩,十分鮮美。主人說,大魚之所以美味,與它們所食的原生小魚蝦不無關係。

由於長期勞作和健康飲食,島民普遍長壽。 岳樺 攝

的的喀喀湖畔和湖中諸島上都分布著大量前哥倫布時期修築的坡地梯田和溝渠,一直使用至今。根據海拔環境不同,農民將玉米種植在兩三千米的低海拔地區,將馬鈴薯種在3500?4000米的中海拔地區,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主要用作牧場和種植藜麥。在耕地周邊開挖溝渠可以改善灌溉和排水。高原晝夜溫差大,白天經陽光照射,水溫上升,在夜間氣溫下降時又釋放出溫暖的蒸汽,可保護作物免遭霜凍危害。早期克丘亞族和艾馬拉族(Aymara)在普諾和庫斯科地區世代馴化的馬鈴薯和玉米品種就多達上百種。

藜麥是安第斯高原特有的穀物,粒如小米,有紅、白、黃、黑多個品種。它曾作為高原人的主食被廣泛種植於湖區,後因其在印加自然崇拜中佔有重要地位,被西班牙殖民者禁種。現代研究發現,藜麥的氨基酸含量與牛奶和肉類相當,是一種能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性食物。隨著健康生活方式對其全營養價值的推崇,加上商業炒作,近年藜麥價格不斷飆升。現在秘魯約98%的藜麥外銷歐美,原產地的農民反而消費不起了。

藜麥豐收時。藜麥是安第斯高原所特有且營養豐富的穀物,被高原人視為大自然的饋贈。

秘魯經歷了近300年的殖民統治和獨立建國,但安第斯高原豐富的傳統農業寶藏一直延續並得到發展。的的喀喀湖域的農耕方式不僅有效控制了土地的退化,而且為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營養保障起到示範作用,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秘魯安第斯高原目前大約分布有5500個農村社區,依據農事輪作目的,塔奎勒島共劃分成6個社區,他們在維繫農業傳統、協調公共資源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當一位高原農民在介紹自己時,通常首先會說「我來自於某某農業社區」,農業已成為高原人身份認同的標誌。

社區集體主義生活

午餐時,阿普的大兒子為我們表演了排簫曲。他頭戴紅白兩色的扣勒,顯示出未婚身份。但阿普說,兒子已在試婚。

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塔奎勒島幾乎與大陸隔絕,島民的家族觀念非常濃厚,極少與島外通婚,並一直實行特殊的試婚制度。島民在正式結婚前會進行五年左右的試婚,如果相處融洽就結為合法夫妻,不合適就和平分手,正式結婚後將終生不離。而且,試婚並不是兩個人或者兩個家庭的事情,須接受社區的監督。比如,試婚階段一般不能生小孩,生育將相對延後。人類學家稱這種社會化的婚姻傳統富有生態蘊涵,一方面可以較早滿足人的生理本能,十分人性化,同時能保證婚姻質量,維護穩定的社區秩序;另一方面,它對緩解小島人口過快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塔奎勒島保留著印加傳統的試婚制度,經過幾年試婚後走到一起的男女,才能正式步入婚姻殿堂。

60年代隨著一群探險者的「闖入」,塔奎勒島逐漸被外界所知,並開始發展旅遊業,如今每年接待遊客達4萬人,旅遊業已成為島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環島一周,你會發現島上並沒有專營的酒店。

旅遊發展之初,島上沒有任何基礎服務設施,只能向遊客提供簡單的帆船和家庭住宿。遊客登島後,由社區管理者統一調配到各社區有接待條件的家庭,輪流接待,由此創立了塔奎勒獨具特色的民宿接待模式。但到了八九十年代,隨著旅遊市場不斷擴大,普諾等島外地區紛紛設立的的喀喀湖旅遊代理機構,改變了塔奎勒的經典旅遊線路。全天游被短時停留所取代,更有旅行社直接向村民家送客,使得社區管理作用被削弱。

利用島上植物製作天然洗髮水

目前,Munay是島上唯一一家由社區聯合經營的旅行社,旨在重建民宿接待和輪流共享模式,遊客的食宿、參觀和導遊都由社區統一調配。像阿普這樣有接待能力的家庭,全島大約有200家。

中心廣場上經常舉行集會和慶典活動,島民盛裝參加,載歌載舞。

阿普帶我們來到中心廣場上一家紡織品店,店裡腰帶、帽子、手套、圍巾等手工織品琳琅滿目。「我們的紡織品不向島外出口,外人只有來島上才能買得到。」這也是島上唯一一家紡織品店,由400多個家庭共同經營,各家商品都放在店裡集體售賣,每周由5個家庭輪流值班,每月進賬收入根據貢獻大小分配給各家。「對那些不能提供住宿、餐食和交通工具的家庭來說,這是獲得旅遊收入的一種補償。」

塔奎勒島踐行社區集體主義的生活和管理模式,島民至今遵循著三條古老的道德信條:不偷盜、不說謊、不懶惰。(責編 李琴)

【全文刊於2018年7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知識畫報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你喜歡吃粽子嗎?
忠犬阿布的世界盃故事,四格照片能講多少故事?

TAG:世界知識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