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東濟寧的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山東濟寧的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本文編輯||辰沫

濟寧其實在我們山東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城市,這裡不但

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有很多有趣的民俗!

濟寧雖然歷史悠久,但在南北朝時期只是一個

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濟寧原為不起眼的濟州,

治於巨野。1150年巨野水災,才移濟州在現在的

地方。元滅金後,巨野水患頻繁,世祖八年(1271年)

升濟州為府治,因濟水南會泗、北會汶,州居其中而獲

濟水之寧,故名「濟寧府」。此時的濟寧,雖為府治,

但名聲平平,一般城鎮而已。元代至元年間,途經濟寧

的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為濟寧的崛起帶來生機,平平

濟寧由此而逐步走上繁榮昌盛之路。京杭大運河,北起

北京,南至杭州,全長約18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人

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她與萬里長城並稱為

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世界,是中華民族文

明的標誌和象徵。

大運河的貫通,為沿運地區城鎮的形成和興起創造了優

越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聚集,

在此基礎上,濟寧城迅速崛起。濟寧地處大運河中段,

是京杭運河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水旱碼頭。經運河南可達

江淮,北可抵京畿,為南北傳輸要地。被稱為河漕「要害

之沖」和「咽喉」之區。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碼頭城鎮,

如山東地段的德州、臨清、聊城(東昌)、濟寧等,受南

北漕運影響,風俗與山東其它地區多有不同。這些城鎮中

大多都有一個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見的竹編店鋪,街面

上開設的茶館,其鋪面格局,賣茶、飲茶大致相同。濟寧

的玉堂醬園由蘇州沿運河遷入,其產品至今保持著江南風

格,並且仍用"姑蘇老店"的招牌。

"江北小蘇州」之號自此名揚天下,濟寧成為名副其實的魯西南

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最能體現濟寧民居風貌的就是竹竿巷以及與它相聯接的幾條街道。

它沒有北方四合院的矜持,也沒有江南粉壁飛檐的輕柔,卻又

摘取北方几分穩重和南方的幾分靈巧,這就是濟寧建築文化特色。

「江北小蘇州」正是恰如其分的評價。

濟寧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閣、七十二衙門之稱,

城區內歷史文物,名勝古迹星羅棋布,分布城關各處,自運河暢通

後,伴隨著商業的興旺發達,宗教文化也相繼滲入,更兼清康熙

、乾隆屢次南巡,幾度駐蹕濟寧,給濟寧留下了許多與名人、勝跡

相關的地名民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雁回花城 的精彩文章:

TAG:雁回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