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預防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都要檢查些啥?

預防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都要檢查些啥?

我們都知道,女性懷孕期間需要做各類檢查項目。這個時候,家裡的媽媽、婆婆可能都會嘀咕一下:我們那個年代啥檢查不做,你們不也很健康嘛。

事實果真如此嗎?

來源 | 康碼

據統計,我國每30秒就有一個出生缺陷兒降生,每年的出生缺陷嬰兒數量約佔全世界的20%。

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已初見成效,這得益於從孕前、孕期、新生兒出生後不同階段的各類檢查,築起了堅固的「三道防線」。

圖片來源: Pexels

但是檢查項目的選擇也很容易令人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唐篩、無創DNA檢查和羊水穿刺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各有優缺點和適應情況,究竟要怎麼選?

康碼今天就帶您一起了解這些主要的檢查項目,希望在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幫助您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正如你從上圖所看到的,預防出生缺陷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專家指出,多數出生缺陷疾病是不可治癒的。降低出生缺陷,關鍵在於孕前、產前的預防。

夫妻健康,也要做孕前篩查嗎?

許多夫妻都有這種想法,但具體到隱性遺傳病,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隱性遺傳病由位於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引起,患兒的父母均為致病基因變異攜帶者,不會顯示任何病狀。通常若父母攜帶相同的致病基因,則孩子有25%的概率會是患兒,有50%的概率是變異的攜帶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聽力正常的父母生育了聾兒。

目前孕前主要通過NGS(高通量測序)來篩查隱性遺傳病攜帶情況,MLPA作為NGS的補充,實現大片段重排檢測。

NGS的出現使得一次性準確篩查更多疾病類型成為可能。通過基因檢測全面、快速、準確地幫助育齡人群了解自身是否是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並藉助醫學方法,結合遺傳諮詢,避免出生缺陷。

成功受孕之後,整個孕期的產檢也必不可少。

產前篩查,是要查什麼?

目前選擇發病率比較高的幾種先天缺陷進行產前篩查,包括21三體綜合征(又稱唐氏綜合征或先天愚型)、18三體綜合征(又稱愛德華氏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又稱帕陶氏綜合征),以及神經管缺陷。

正常情況下,人有46個23對染色體,21、18、13三體就是胎兒的第21對、第18對、第13對染色體比正常的2個,多出1個,稱為XX三體,各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具體到篩查方式,主要有影像學(超聲、B超)、血清學和NIPT。唐篩及神經管缺陷篩查常用的方法是B超檢查和血清學檢測,21、18、13三體等染色體缺陷篩查採用無創產前檢測(NIPT)。

01

影像學(超聲):便捷、對醫生要求高

超聲波主要是通過檢查胎兒頸後積聚的液體,判斷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機會(這種檢查方法叫頸後透明帶掃描,或者「NT檢查」)。

但由於胎兒是在不斷運動的,根據超聲波圖像做出準確判斷並不容易,故這種檢測方法對婦產科醫生的要求很高。

02

血清學唐篩:準確度有限 假陽性率高

血清學是檢測母親血清里的荷爾蒙和蛋白質,並結合孕婦出生年月日(陽曆)、體重、孕周、孕次等相關信息計算出先天缺陷胎兒危險係數的檢測方法,準確率大約是60%-70%。

檢查結果只能判斷胎兒患有唐氏綜合征風險的高低,並不能做出明確診斷。因此,篩查結果顯示為高危的孕婦,以及本身就有高危因素的准媽媽,醫院都會建議其進行「羊水穿刺」檢查。

03

無創產前檢測(NIPT):省事安全 準確率仍低於羊穿

無創產前檢測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從血中提取胎兒的遊離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胎兒染色體數目結構信息,評估胎兒患有21三體、18三體、13三體綜合征三種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Pixabay

NIPT減少了由於侵入性產前診斷操作帶來的手術風險,與超聲波檢測不同,它無需醫生的人手操作和用肉眼的判斷,由設備自動給出客觀報告。但是,它的準確性不如羊水穿刺,對唐氏綜合征的篩查準確率大概為99.3-99.5%。

值得注意的是,導致胎兒畸形或發育異常的原因很多,染色體數目異常僅為其中一種。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可以作為其他臨床檢測項目的一種輔助檢查,但不能替代產前診斷或其他檢查。若孕媽媽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結果為低風險,但在孕期其他產檢發現異常情況,需要聽取醫生的建議,必要時行產前診斷。

04

羊水穿刺:檢測染色體的數量+質量 準確性高

羊水穿刺是目前最為常見的產前診斷方法,通過抽取孕婦的羊水標本,來獲得有關胎兒健康和發育情況的信息。

相對只能檢測出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的無創產前檢測,羊穿不僅能檢測染色體的數量異常,還能檢測染色體的其他種類缺陷,準確性高了許多。

對於>35歲,無侵入性檢查禁忌症、唐氏高危、核對孕周無誤、超聲可疑染色體異常的孕媽媽可以選擇羊水穿刺。

比較牽動准媽媽神經的可能是羊水穿刺所帶來的流產風險。實際上,在很少的情況下,其才可能造成早產或者流產。

最後一道防線,怎麼守?

孩子呱呱落地,父母欣喜不已。但新生兒篩查作為三級防控中的最後防線,不可絲毫懈怠。

圖片來源:Pixabay

目前篩查主要覆蓋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苯丙酮尿症、G6PD缺乏症等)和聽力初次篩查(耳聲發射法)。

遺傳代謝病大多為單基因病,屬於隱性遺傳。某些疾病早期通常無癥狀,或癥狀不典型,確診後可以進行有效的治療,因此早發現、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篩查遺傳代謝性疾病主要有生化(串聯質譜技術等)、NGS(高通量測序)兩種方式。

01

串聯質譜:操作便捷但無法了解致病原因

串聯質譜(MS/MS)技術通過檢測血液樣品中各種氨基酸、醯基肉鹼的濃度來診斷多種氨基酸、有機酸、脂肪酸異常疾病。但該技術的檢測結果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有時難以鑒別遺傳原因和繼發性改變,也不能對疾病進行分子分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02

NGS(高通量測序):深入全面並能指導優生優育

高通量測序(NGS)能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一次取樣就可以得到大量信息,並能從基因層面了解致病原因,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療,並為再次生育提供科學指導。

相對遺傳代謝病,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更為普遍的一項檢查。現在我國已常規進行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在出生3-5天時通過耳聲發射等方式篩查聽力缺陷。它的優勢在於檢查孩子當下聽力情況,可早期發現和干預聽力損失患兒。

然而,傳統的聽力篩查方法無法及時發現遲發性耳聾和藥物性耳聾。藉助NGS技術,對新生兒的DNA進行檢測,看是否存在耳聾突變位點,可明確新生兒是否攜帶遺傳性致聾遺傳因素或風險,早期篩選出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的患兒,同時可篩選出遲發性與藥物性耳聾高危兒,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對於防聾治聾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源:Pixabay

醫學的發展在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但我們也會希望獲得更多,希望讓孩子避開所有的不幸。這些檢查項目以及未來更多的醫學成果,正在努力幫助准父母們達成心愿,相信這一天將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早。

參考資料:

5.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919/c398004-28723817.html

諾亞熱搜

投資者教育

諾亞和它的朋友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諾亞財富 的精彩文章:

一夜暴富的幣圈,套的就是你

TAG:諾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