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意思是,子貢說:「貧窮但不諂媚,富有但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的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讀完這一節,首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師生真誠對話的溫馨場景,學生認真發問,老師循循善誘。他們首先探討的是貧與富的問題。對於善於經商的子貢來說,可能發了筆大財,所以他就向孔子問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何如?」也就是說,貧窮要有貧窮者的志氣,決不能因為自己的貧窮,便失去節操。貧窮也不不要志短,不要巴結逢迎,討好他人,窮要有窮的風骨。而富了呢?富了要有富者的風度,富了也不要驕傲,不能財大氣粗、侍財驕縱。這樣的回答應該說是比較經典的,這樣的認識應該說也已經達到了較高的人生境界。有時候貧窮確實是一種生命之疼,要能保持「無讒」的氣節是很難的;富有同樣是對人生品質的一種考驗,保持「不驕」也是很難得的。多少人因貧而失節,多少人因富而失德。對於子貢來說,這樣的認識、修養確實已經到達較高的境界。但和孔子的理想人格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孔子並沒有否定子貢的這種理想人生,所以他以「可也」加以肯定。但更高的人生境界是什麼呢?孔子給出的答案是「貧而樂,富而好禮」.「樂」和「讒」相比,「好禮」和「無驕」相比,都是對貧富的一種超越。在「樂」中保持著人生的尊嚴,那就是對道——真理或者——人生規則的堅守;在「好禮」中保持著一種人生的風度,那就是對善——仁德或者——人間善意的張揚。孔子《里仁》篇中還這樣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也就是說,孔子的「安貧」並不是不讓人追求所謂的富貴,而是在追求中一定要合乎道,合乎禮。孔子在和子貢的對話中,很明顯地告訴子貢,人在「無讒」「不驕」之外,還有更高的人生追求,那就是「貧而樂」「富而好禮」。子貢的領會也非常快,他引用《詩經》中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說明人們追求的無止境,道德修養需要「切磋、琢磨」不斷進階的功夫。而「切磋者必判其分理之細,道學似之。琢磨者必去其瑕玷之微,自修似之也。無讒無驕,質美而自守者能之。禮樂好禮,非道學自修不能及此」(《論語集釋》)人在切磋琢磨中道德會變得如玉、如象牙、如美石,溫潤、透明、高貴。孔子對子貢的回答很高興,自然誇讚起來,對子貢舉一反三的能力給以極大的肯定。師徒對話,除了告訴人們面對貧富應抱的正確態度,更告訴我們學無止境,道德追求無止境,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應該堅守做人原則,並切切精進,磋磋精磨才能達到更高的生命境界。

說的這裡,作為老師我總感到,此段文字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因素。比如師生對話氣氛的和諧:弟子的直言以告,老師的循循善誘,弟子靈敏的領悟,老師的善於捕捉等。你聽「何如」的直來直去——表明師生間情感的默契;「其斯之謂與?」的謙卑——表明弟子對老師的尊敬;「賜也!」「已矣」的親切和高興——表明老師對學生進步由衷的喜悅等,這都給我們以新的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語文作文 的精彩文章:

TAG:大語文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