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在美被訴侵權 警示「下水道」模式不可持續
就在拼多多即將赴美上市之際,該公司卻在美國遭遇註冊商標侵權訴訟。這起訴訟是在本周四提交給美國聯邦法院的,原告方是一家名為「爸爸的選擇」的尿不濕生產商,總部位於北京。他們指控拼多多在明知是假冒商品的情況下,仍然銷售印有該公司商標的產品。(7月22日《中國商報》)
拼多多從成立到IPO,用了不到3年時間,堪稱火箭式速度,令人為之驚嘆。不過,蘿蔔快了不洗泥,拼多多超常規發展的代價,則是產品質量問題多多,假冒偽劣、涉爆涉黃等頻頻遭到曝光,不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和知識產權所有者的權益,亦誘發了社會輿論的強烈批責和監管部門的整頓,還被貼上了「下水道」的標籤,口碑如瀑布般崩落。
近期,拼多多迎來多起商家維權風波,認為其「涉嫌放縱山寨產品、格式合同有悖公平原則」,抱怨拼多多「懲罰」太重,平台規則嚴苛,質疑對商家的「罰款」是拼多多的「主要收入來源」。此次選擇將拼多多告上美國聯邦法院的商家,則是屢遭假冒產品困擾,拼多多並未採取有效措施,不得已訴諸美國司法機構,希望藉此警示平台。拼多多上市後,很有可能還會因為假貨,面臨更多品牌主的法律維權風暴,令其未來前景蒙上陰影。
「拼得多,省得多」的廣告鋪天蓋地,引起眾人的關注,亦揭示了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就是利用超低價格的商品加社交網路換取流量。病毒式傳播營銷模式助力拚多多爆炸增長,在不足3年就達到月活3億用戶規模,成為電商「黑馬」。
由於部分爆款商品簡直是「白菜價」,拼多多確實給消費者帶來很大優惠,這也是其走紅的主要因素。不過,「省得多」的背後,則是令人堪憂的質量問題。僅去年一年,該平台就下架了1000萬個「有問題商品」,並設立了1.5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以補償用戶收到的偽劣商品,腐爛水果和難以獲得的退款。
品牌商獲得「爆款流量」前,需提交工廠資質、產品合格證書、質檢報告等資料給拼多多,同時將「假一賠十」等約束條款寫入商家協議,以提高售假成本。可「爆款」的超低利潤率,令商家陷入微利,甚或虧本導流,缺乏可持續性,只得不斷擠壓成本,進入惡性循環。而且,所謂的嚴苛條款、高額罰款並未擋住假貨,拼多多平台上假貨泛濫成災,暴露出平台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未能對假冒偽劣、非法商品和商家進行有效審核、攔截。
就在拼多多上市前夕,商業模式連遭《福布斯》《華爾街日報》質疑。美國媒體指出,拼多多實質是Groupon(美國團購網站)+「一元店」的模式,不僅商業模式不可持續,而且假貨叢生,會讓投資者承受損失。《福布斯》指出,拼多多靠團購版「一元店」模式形成的低價,給了售假者巨大的空間,品牌混淆甚至成為拼多多獲取客戶的重要手段,而國際品牌對此尚無所知,這等於是毀了中國過去幾年打擊假貨的努力。
拼多多面臨著社會輿論的廣泛批判,其利用人性的弱點實現爆發增長,但是「便宜無好貨」,在消費升級趨勢下,卻逆勢而行搞「消費降級」,導致假貨橫行,美譽度盡失。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消費者愈來愈重視質量和服務,優質優價獲得廣泛認可,政府對假貨侵權行為,也採取了嚴厲打擊的態度。可見,拼多多如果不能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話,即便在美國上市,也很難走得更遠,甚至會因假貨侵權而轟然倒下。(江德斌)
TAG:映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