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探尋通道轉兵革命故事
【編者按】萬里長征,通道轉兵紅軍突圍;十四年抗戰,一紙降書落芷江,奏響了中華民族浴血奮鬥的「英雄交響曲」;粟裕故居、向警予故居、滕代遠故居也鮮活地展示著中國革命壯麗動人的歷史畫卷……
紅色7月,紅網旅遊將帶領大家走進懷化各紅色旅遊景點,且看仁人志士在崢嶸歲月中如何銘刻與堅守革命精神,書寫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紅網時刻見習記者 譚輝 懷化通道 報道
通道轉兵會議舊址恭城書院。
通道轉兵會議現場。
「小水戰鬥」紅軍烈士紀念碑。通道轉兵紀念館 供圖
紅軍經過通道播陽時使用過的秤,老百姓稱之為「紅軍秤」。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通道時,中共中央負責人在通道縣恭城書院召開了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史稱「通道會議」。這次會議促成了歷史上著名的「通道轉兵」,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近日,紅網時刻記者走訪通道,專訪通道轉兵紀念館館長鄭湘,聆聽數十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感人故事。如今,在通道這個湖南重要且知名的紅色旅遊文化大縣,這份扭轉乾坤的紅色記憶仍然鮮活。
八壯士悲壯跳崖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實施戰略突圍,由於「左」傾錯誤路線的領導,中央紅軍在湘江戰役中傷亡慘重,部隊由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關鍵時刻,紅軍總部下達向湖南懷化通道挺進命令。
在挺進通道途中,紅六軍團作為第一支長征經過懷化的紅軍部隊,在執行長征先遣任務的西征途中,與敵人在通道縣的小水大坡界發生激烈戰鬥,史稱「小水戰鬥」。鄭湘講述,1934年9月15日,當紅六軍團前衛18師行進至小水地域時,突遭追敵湘軍李覺部隊襲擊,18師被截成兩段,形勢危急,紅軍迅速作出反應,命令52團某排30餘人擔任掩護。該排迅速搶佔大坡界另一高地向敵人猛烈開火,緊緊地拖住敵人,掩護大部隊撤退。敵軍一時摸不清虛實,以為紅軍增援部隊趕到,依仗人多勢眾,向紅軍掩護部隊發起猛烈進攻。
紅軍戰士苦戰3個多小時,20多位紅軍指戰員英勇犧牲,剩下的8名紅軍戰士仍然頑強戰鬥,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後石頭也砸光了。300多敵人沖了上來,切斷了他們的退路,而前面又是50多米高的懸崖峭壁。為了不當俘虜,8名紅軍戰士砸爛槍支,整理好衣服和帽子,相互攙扶著走向懸崖,高呼著「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毅然縱身跳下。
「紅軍秤」見證軍民魚水情
硝煙散盡,歷史不舊,在這片熱土上鐫刻著的軍民深情永存,傳頌至今。在通道轉兵紀念館中,陳列著一件特別的文物――紅軍秤。走近細看你會發現,它的秤砣竟是一顆手雷,手雷上還有代表紅軍的五角星標誌。
鄭湘告訴記者,這桿秤是當年中央紅軍長征過通道時留下來的,之所以稱它為「紅軍秤」,是因為其背後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還是1934年。當年冬天,中央紅軍紅一軍團進駐通道,當時軍團某部一位警衛員為當時受傷的紅軍首長尋找食物,行至通道播陽上湘村時,買下一戶老人家的雞,但準備稱重時,發現沒有秤砣。他靈機一動,掏出腰間一顆廢手雷掛在天平準星上。也巧,這廢手雷跟秤砣重量相等,掛上去剛剛適合。於是兩人把捉來的雞掛在秤鉤上一稱,不多不少三斤重。警衛員以高於市場的價格付給老婆婆一塊銀元,就興沖沖地地走了。
紅軍走後,留下的這顆廢手雷經過處理後成了一個真正的秤砣。為了紀念紅軍,人們將這桿秤叫做「紅軍秤」。之後,有人從外地買油鹽回來,總要拿到紅軍秤上驗一驗才放心,因此老百姓又把這桿秤叫「公平秤」。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立下的鐵紀律。」鄭湘描述,當年紅軍經過通道時十分尊重當地的民風民俗,鄉親們看到紅軍買賣公平,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紛紛拿出自家的腌魚、腌肉來招待紅軍,紅軍一一照價購買。
而今,「紅軍秤」的故事已在當地廣為流傳,成為美談。84年後,記者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踏上通道這片紅色沃土,這個中國革命的轉運福地,業已成為「貴陽—凱里—鎮遠—黎平—通道—桂林」全國紅色旅遊黃金線上的一朵奇葩, 「通道轉兵紀念館」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年接待遊客量逾110餘萬人次。
>>>通道轉兵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臨時決定在通道縣恭城書院召開中共中央負責人緊急會議,史稱「通道會議」,當時參會的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李德,會議圍繞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前進方向問題展開激烈討論。雖然毛澤東當時並不是紅軍的領導核心,僅是列席會議,但是在他的極力爭取和正確分析下,會議最終採納了毛澤東提出的「放棄原定方針,轉兵西進入黔」建議,會議一結束便馬上以中革軍委的名義向各軍團、各縱隊發出「萬萬火急」轉兵電令,正是在這危急關頭,促成了通道轉兵,甩開了敵軍的圍堵,使中央紅軍免於滅頂之災,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並為後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
※鄰家女孩太美 41歲男子爬窗進屋企圖不軌被發現後逃跑
※衡陽奧運年華合唱團唱響南非合唱「世界盃」展示「中國好聲音」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