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姜文,「不會演戲的編劇不是好導演」

姜文,「不會演戲的編劇不是好導演」

文 | 周元

編輯 | 趙文

姜文導演的最新電影《邪不壓正》上映一周多,口碑兩極分化,喜歡的覺得好看過癮,帶有極強的「姜文風格」;不喜歡的則認為劇情平庸又拖沓,充滿導演個人的趣味,觀感不佳。豆瓣評分也是「大跳水」,從一開始的8.2閃崩到7.1。

首日票房雖然過億,卻依舊不敵多日日票房冠軍《我不是葯神》,難道姜文又搞砸了?而縱觀各種言論,聚焦點還是落在了姜文本人身上。有趣的是,或許是受過去深刻印象的洗禮,評論者大多依舊用「霸氣」「直男」「荷爾蒙」來形容姜文、形容這部電影,或者再來上一句——「姜文就是姜文」,「這是一部依舊保有姜文風格的電影」。

作為導演,姜文絕對不算高產,從94年到現在,24年一共只有6部長片,每一部都在突破已有題材類型,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升級主題。四五年打磨一部電影似乎成了姜文的常態,作品雖不多,但每一部都值得回味。

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在經歷了電影在商業上從頂峰墜入谷底的陣痛之後,姜文也更希望找到一種語境,既表現自我,又能與觀眾交流。在這次的《邪不壓正》中,很容易看出姜文作為導演的個人野心,也依然能夠看出他希望表達和展示的東西遠不止一個簡單的復仇故事。有評論說,「《邪不壓正》中姜文過於沉醉於自我的展示,再次失去了與觀眾平等對話的機會。」但作為導演的姜文顯然並不在意這些,就像他在採訪中曾經提到的那樣:「只有我高興,觀眾才能高興。」

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他的童年就是在唐山度過的。父親姜洪齊是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母親高陽性格開朗大方,曾是一名音樂教師。直到姜文10歲那年,全家才遷到北京定居,住進了內務部街11號部隊大院。

姜文是家中老大,有個弟弟姜武,妹妹姜歡。其實姜文最初的名字叫做姜小軍(沒錯,和《陽光燦爛的日子》馬小軍同名),弟弟姜武叫姜小兵。小時候的姜文絕對算得上是個熊孩子,喜歡惡作劇,調皮搗蛋,不過對於弟弟妹妹,他總是頗為照顧,當年還老幫弟弟姜武去揍人。

說來有趣,姜文姜武兩兄弟,名字雖然一文一武,但性格絕對是兩個極端,姜文做「壞事兒」有個風格,從不藏著掖著,非常坦蕩;姜武的雖然名字中帶著武字,但小時候性格乖巧,懂事又聽話。

精力旺盛的姜文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那個撬鎖溜門、打架泡妞的熊孩子馬小軍,在大院也有一群好哥們兒,有「發小」英達,也有濮存昕和吳成全。那時一群小青年就坐在屋頂抽煙、彈吉他、唱蘇聯歌曲。「日子就像電影的開頭一樣帶勁兒,彷彿永遠是夏天,陽光永遠耀眼。」

姜文和英達從初中開始就是同學,後來也都考上了72中快班,高中畢業後,英達考上了北京大學,而姜文落榜了。英達希望姜文也能上大學,於是就向他提議報考中央戲劇學院,還動用自家老爺子的朋友幫姜文輔導表演課,考試那天都是英達蹬著自行車馱姜文去的南鑼鼓巷。

姜文在中戲沒留下影視劇作品,反倒是留下了不少段子。坊間傳聞,姜文在中戲念書時惡作劇化妝成老頭,騙倒了騎自行車的老師,偶爾,他還冒充家長,給弟弟姜武開家長會。

從中戲畢業後,姜文被分配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那裡從事了一年左右的話劇演出工作,曾主演過《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闌記》等劇目。一年後,姜文被導演陳家林看中,在影片《末代皇后》中出演溥儀。為了這個角色,他查找了很多溥儀的歷史資料,還專門去拜訪溥儀的弟弟溥傑。姜文塑造的溥儀很成功,不過《末代皇后》在1987年才上映,而那會兒,姜文已經紅了。

1986年,謝晉在籌拍《芙蓉鎮》,早都定了劉曉慶演胡玉音,男主秦書田的人選懸而未決,謝導看了姜文定妝造型後直接拍板,就他。23歲的姜文在劇中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中年知識分子形象演繹得真誠感人,舞動的掃帚、悉心的照料、飛舞的煙蒂,還有他跟懷孕的胡玉音說:「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都令人印象深刻。憑藉《芙蓉鎮》的秦書田一角,姜文獲得了1987年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而讓姜文火到海外的,是1988年柏林摘了金熊的《紅高粱》。1987年夏天,姜文進入《紅高粱》劇組,面對的是第一次當導演的張藝謀。因為角色塑造問題,兩個創造力和控制欲強盛的人撞一塊去,不吵才怪,吵來吵去,最後吵出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大作。

其後,姜文拍了不少電影,而讓大眾最為熟知的,是1993年那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該片講述了北京人在紐約奮鬥與掙扎的生存故事,姜文扮演的是一個移居美國的藝術家,在異鄉艱難地適應新的世界。年輕的姜文,才華橫溢、囂張跋扈的張揚風格,讓整部劇非常的有張力。

作為演員的姜文,所飾演的角色有一多半是在歷史洪流中獨自反抗的人物,他們在不可抗拒的歷史面前都顯得如此無能為力,但又那麼閃耀、堅強而獨立。這似乎是姜文最擅長的一類角色,也最貼近他本人的氣質。顯然,作為演員,姜文是一個有趣的人;但作為導演,他絕對是一個霸氣的有個性的天才。

台灣著名影評家焦雄屏採訪姜文時有一段對話:

焦:中國這麼多導演,哪個優秀?

姜:現在沒有,以後會有。

焦:誰呀?

姜:我!

那時候,姜文28歲,還沒拍過一部電影。

1991年底,王朔在不經意間把《動物兇猛》交給了姜文,臨睡前總想看點什麼的姜文順手拿起了這本小說,結果一看就沒放下。「看了這部小說,我內心有一種強烈的衝動。王朔的小說像針管插進我的皮膚,血滋地一下冒了出來。」姜文後來回憶到,「我不能判斷他的文學價值,我總是把文字變成畫面,我自覺不自覺總是把小說翻譯成電影。我一看到這部小說,就聞到了味兒,就出現了音樂。」

姜文做導演,從始至終偷著一股執拗勁兒,《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將小演員們專門拎到一個他特意打造的六、七十年代的環境中,密封起來,直到那群小演員完全相信自己是那個時代的人,才算完事。

但也就是這股勁兒,《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經問世,技驚四座。片子里透出的肆意生長的荷爾蒙、對記憶超現實的探索令整個華語乃至世界影壇都為之眼前一亮。姜文提名第51屆威尼斯金獅獎,更讓主演夏雨摘得威尼斯影帝,造就了史上最年輕的威尼斯電影節影帝。

媒體盛讚這部影片充滿青春荷爾蒙的電影 「是第一次突破電影叫好不叫座的魔咒的電影」。《時代周刊》將其評為:95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這部電影還直接把昆電影鬼才汀·塔倫蒂諾圈了粉,特意跑到中國來看望這個對胃口的同行。

姜文執導的第二部便是《鬼子來了》,暗含著濃重的黑色幽默,離奇卻又正常的敘事,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被法國觀點周刊認為「風格更接近費里尼和庫斯圖裡卡,進一步確認了姜文的獨特風格。」

而之後的幾部電影,並沒有完全延續這一成功路數,但姜文就是做到了每一部都與眾不同、絕無僅有。無論《太陽照常升起》中「百年孤獨」般魔幻而浪漫的超現實時空,《讓子彈飛》里令人血脈僨張的野性群像和英雄史詩,還是《一步之遙》中繁華與癲狂交織、真實和謊言難辨的荒誕寓言,都是姜文電影宇宙中一脈相承卻相互獨立的閃耀星系。

姜文曾在採訪中表示,《太陽照常升起》是他非常滿意的作品,他對這部作品充滿了感情。而那些唯美畫面鏡頭,美得不像是講述小人物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得到的大眾反饋卻是兩極化的,可能由於這是繼「禁片」7年後的綻放,姜文給予了太多的期望。

2010年的《讓子彈飛》無疑是姜文最受人關注的一次嘗試,這也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商業大片。雖然影片依舊帶著濃濃的姜文式視聽語言,但是內核卻漸漸的變了,他不再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許是姜文的野心更大了,也許是對於這個不歡迎文藝片的時代他妥協了。

《讓子彈飛》的拍攝初衷,其實有些賭氣的成分,就是讓那些對類型片嗤之以鼻的人看看,叫座和叫好兩者之間並不衝突。事實證明,他有足夠底氣說出那句「站著我也要把錢給掙了」。馮小剛曾經很感嘆:「姜文最好別拍商業片,只要一拍我就完了。」

姜文在圈子裡一直是獨樹一幟的存在。他把自己定義為「業餘導演」,並補充:我這個業餘的,其實是正確的。姜文拍出來的片子總帶有些隱喻和歷史梗,象徵隱喻要遠遠大於寫實。一般的觀眾看到這些節點會瞬間卡殼,不僅跟不上姜文的黑色幽默,而且還覺得影響觀影的流暢感。

馮小剛曾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關於姜文的段落中說:「我的問題是怎樣才能達到好的標準,姜老師則不然,他的問題是如何能夠節制他的才華。對於他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淤出來的聰明。」

姜文堅信,「人只能表達自己」。這或許正是我們常常迷失在他天馬行空的藝術世界的原因,這種對自我的專註和表達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閉性,姜文自己可能也從沒想過。也無論觀眾喜歡或者不喜歡這部電影,都擋不住他在電影里放飛自我。畢竟,在他看來,「不會演戲的編劇不是好導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LO精英 的精彩文章:

《阿飛正傳》:無腳鳥是不是仍然在飛
猛蟲過江,子非蟲焉識蟲的夢想

TAG:YOLO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