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並不是分封諸侯而是調整了諸侯封地,他想做秦始皇
原標題:項羽並不是分封諸侯而是調整了諸侯封地,他想做秦始皇
所謂項羽分封天下,其實是個誤會。
項羽在巨鹿之戰後,向西進入關中,焚燒秦宮,大肆擄掠之後,回到關東,大會諸侯,主要做的事情是調整了當時各地諸侯的封地,而不是分封諸侯。
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各國諸侯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秦帝國崩潰,關東大亂的情況下,原來六國的貴族紛紛起兵復國的。
因為秦滅六國之後,實施郡縣制,地方上沒有軍隊,也沒有武器,所以地方上完全無力鎮壓,各國貴族復國就特別快,很快關東基本上就回到了秦滅六國之前的狀態。
所以,項羽在大會諸侯的時候,就是希望通過調整各國諸侯的封地,大國分拆,小國增加封地,形成一個相對平衡的局面,然後他自己則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成為諸侯中最強的一個,也就是名副其實的霸王。
比如說,原來的大國齊國在項羽調整封地的時候,被分拆成了濟北、膠東和齊三個國家,並且,因為項羽原來的爵位是魯公,封地在魯,也是齊國故地。原來比較強大的趙國被分成了代國和常山國,燕國的遼東部分也被分拆了出去。秦國的故地被分拆成了雍、翟、塞三個國家,還有劉邦的漢國。楚國原來的屬地,也被分成了臨江、衡山、九江三國。
這些新拆分出來的國家,有些是讓原來的諸侯國的貴族當諸侯王,有些則是項羽的親信,比如九江王英布,就是項羽的親信,封地除了和項羽自己的西楚封地接壤之外,還和臨江王、衡山王的封地接壤,很顯然就是希望用英布來監視這兩個與項羽關係相對疏遠的諸侯國。
所以,這些被拆分了的諸侯國對項羽這次調整封地是非常不滿意的。但是,因為項羽在滅秦過程中展露出來的強大戰鬥力震懾了諸侯,所以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只有齊國因為不服,很快就開始發動反對項羽的戰爭,算是打響了武裝反對項羽的第一槍。
但齊國的封地已經被分拆,實力比較弱,又在項羽旁邊,所以項羽很快就出兵去征討齊國,想徹底消滅齊國。這時候諸侯國雖然同情齊國,但只能作壁上觀,還是不敢出兵支援齊國,和齊國一起反對項羽。一直到漢王劉邦出兵關中,很快掃滅三秦,諸侯王才覺得看到了希望,紛紛投降劉邦。
即便如此,那些在項羽調整封地時剛分拆出來的新的諸侯王也還是進行了抵抗。比如章邯的雍國,就進行了節節抵抗,最後困守孤城,還堅守了一年多。趙國故地上的代國和常山國,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這才留下了韓信背水一戰的佳話。
但是,對項羽來說,這顯然不是他的最終目標,他的最終目標是要像秦始皇一樣,消滅各個諸侯國,這樣他才能真正像他早年見到秦始皇時所說的,「彼可取而代之也」,成為新的秦始皇。
※周朝的分封既是文化傳播手段,也是征服和開發蠻夷地區
※諸葛亮的臨終安排有陰謀?諸葛亮沒有陰謀,魏延蓄謀已久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