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劉秀篤信圖讖
原標題:歷史故事——劉秀篤信圖讖
劉秀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也使得戰亂之後大量土地荒蕪而人口又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實行輕徭薄稅,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罷免貪官污吏,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光武帝還大力裁撤官吏,合併郡縣,這樣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建武二年(26年)因陰氏族小辭後,郭氏因得立為皇后,其長子疆遂立為皇太子。劉秀因此甚感有愧於陰氏,益加寵遇。至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乃廢郭氏,立陰氏為後。
劉庄在當皇子時就已經表現出了過人的資質,在10歲時就通曉了《春秋》。時之樂人以歌詩四首,以贊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輪》,其三曰《星重耀》,其四曰《海重潤》。光武帝統一中國後,發現墾田畝數和人口不對,於是開始重新清查田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各個州郡的官員進京彙報工作,光武看到陳留吏的牘上寫有,「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於是他就問陳留吏這是什麼。陳留吏說不知道什麼意思,他是在洛陽的長壽街上得到的。這時,帳幄後面只有12歲的東海王劉陽插話說,這是郡里的官吏教他(陳留吏)怎麼核查土地。光武又問,那為什麼河南南陽不能問呢?劉陽又說,河南是帝城,南陽是帝鄉,這兩個地方田畝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認真核查。光武於是讓虎賁將詰問陳留吏,陳留吏所言果然和劉陽一樣。光武也不得不對自己這個只有12歲的兒子另眼相看。建武十七年(41年),劉庄進封爵位為東海王。
建武十九年(43年),單臣、傅鎮等造反,佔據原武城,劫持了該城的官吏。光武帝派臧宮率兵圍剿。由於單臣、傅鎮他們糧草充足,所以臧宮雖然把他們困在城裡,又死傷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光武帝招集大臣們研究對策,大家多提議懸賞以攻城。只有劉莊主張不要圍城太緊、太急,讓叛軍可以突圍,這樣一個亭長就能對付他們。結果真如劉庄所料,叛軍分散突圍後都被平定、消滅。建武十九年(43年),劉秀又以陰氏長子東海王陽聰敏有君人之度,皇太子疆又上表辭位。乃廢疆為東海王而以陽為皇太子。劉陽改名劉庄。
皇太子劉庄漸漸長大成人了,劉秀準備給他選一些老師,輔導太子。群臣都推薦太子的舅舅原鹿侯陰識,只有博士張佚反對,他說:「現在冊立太子,究竟是為了誰呢?如果是為了陰氏一門,陰侯便可以做太子的老師;如果是為了天下,則應該選用天下賢才!」劉秀點頭稱善,當即拜張佚為太子的老師,張佚當仁不讓,接受了這個職位。劉秀另外任命博士桓榮為太子少傅一缺。桓榮是榮沛郡人,資格和聲望比張佚還高,少年時遊學長安,十五年都沒有回過家鄉,也是一個飽學之士。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春,劉秀下令東巡,走到濟南,隨行的大臣建議皇帝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劉秀認為這不過是沽名釣譽的舉動,沒有同意這樣做。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正月,劉秀偶然讀起《河圖會昌符》一書,看見書上有這樣的讖語:「赤劉之九,會命岱宗」,頓時迷信起來,想起上次東巡時群臣勸他封禪一事,認為是天意要他如此,於是命虎賁中郎將梁松和司空張純等人準備封禪的事情。選定了黃道吉日後,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出了洛陽,來到東嶽泰山,仿照從前的制度封禪,在石碑上刻了許多歌功頌德的套話。封禪完畢後,張司空驟然得病,醫藥無效,三五天後便一命嗚呼。劉秀有些掃興,匆匆回到京城。
既然舉行了封禪大禮,就不得不按照慣例大赦天下,免去泰山郡一年的田租;四月臆,又改本年為中元元年。這年六月升太僕馮魴繼任司空沒多久,司徒馮勤又一病不起,劉秀更加惆悵,直到冬天才封司隸校尉李欣為司徒。這時候,一些歌舞昇平的話也在四下流傳,於是劉秀又親自前去祖廟祭祀,在北郊修築方壇,昭示天下。
當初劉秀相信所謂的讖文,才做了皇帝,現在卻漸漸對那些讖文不滿意起來。給事中桓譚不知好歹,貿然上書規勸皇帝,結果惹得劉秀大怒,桓譚嚇得不輕,叩得頭上流血,劉秀才稍稍平息了怒氣,將他降為六安郡丞。桓譚也只得怏怏上任。還有大中大夫鄭興,也因為劉秀迷信讖文而直言相勸,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後來被侍御史彈劾,說他出使成都時私買奴婢,於是被貶回開封原籍養老。鄭興喜歡古學,精通《左氏》《周官》,擅長天文和數學,後來朝廷多次請他出山為官,鄭興始終不肯答應,最後壽終正寢。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已經六十二歲,還親自主持朝政。太子劉庄常常暗示他頤養天年,劉秀卻樂此不疲。但畢竟劉秀已經年老力衰,到了這年二月間,劉秀病重不治,在南宮前殿中壽終歸天。
※文物介紹——中國最大的鋪首——燕國透雕龍鳳紋銅鋪首
※歷史故事——呂后專政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