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月球或有水和大氣層曾適宜生命存活
月球上潛在的生命很可能是由隕石帶來的,類似於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種理論。地球最早期生命證據來自藍藻細菌化石,其歷史可追溯至35-38億年前。在這段時期內,太陽系內的天體遭受了大量隕石碰撞。
馬庫奇博士說:「很可能在那個遠古時期月球適宜生命體存活,在月球表面的水池中可能存在著微生物,直到表面水池乾枯,生命形式逐漸死亡。」
北京時間7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月球表面完全不適宜生命居住,環境荒涼貧瘠,目前未找到任何生命跡象。然而,情況可能並非總是這樣。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在月球形成的40億年時間裡,月球曾有兩個時間點可能存在生命形式。
這兩個時間窗口點出現在月球形成不久,處於35億年前月球火山噴發高峰期。在廣闊的宇宙空間中,幾乎很難找到支持最簡單生命形式的確切條件。人類迄今還未在地球之外找到一顆能夠承載生命的星球。
然而,現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認為,月球表面條件足以在遠古歷史的兩個短暫時間窗口支持簡單的生命形式。
在這兩個時期中,他們相信火山活動釋放的氣體可能會在月球表面形成液態水池,同時也會形成足夠的大氣層,使其在月球上保持數百萬年的水資源。華盛頓州立大學德克·舒爾茲·馬庫奇(Dirk Schulze-Makuch)教授說:「如果月球早期存在液態水和明顯的大氣層,我們認為月球表面至少是適宜生命存活的。」
研究人員基於近期太空任務得出這項研究結果,並對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進行了敏感分析,證明月球表面並不像之前那樣認為的乾燥貧瘠。在2009年和2010年,一支跨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月球存在數億噸水冰物質。此外,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月球地幔中有大量水,人們認為這是月球早期形成階段沉積下來的。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是一個富有爭議的焦點話題,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月球是在數十億年前地球被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碰撞之後逐漸形成的,這被稱為「大碰撞假說(giant impact hypothesis)」。
「大碰撞假說」暗示月球是45億年前一顆天體與地球發生碰撞後留下的碎片形成的。這顆碰撞天體被稱為「忒伊亞」,這是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塞琳的母親的名字。但是「阿波羅號」宇航員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樣本揭曉了一個謎團——為什麼月球和地球成分如此相似?多年以來,幾種不同的理論解釋了地球和月球具有相似印記的秘密。
第一種可能是「忒伊亞」與早期地球發生碰撞,形成巨大的殘骸雲,與地球殘骸物質混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月球;第二種可能是恰巧「忒伊亞」與年輕地球的化學成分存在相似性;第三種可能是月球形成於地球物質,而不是「忒伊亞」,儘管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天體碰撞事件。
早期月球很可能受到磁場的保護,磁場可以保護月球表面生命形式免遭致命太陽風的侵襲。依據最新發現,月球上潛在的生命很可能是由隕石帶來的,類似於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種理論。地球最早期生命證據來自藍藻細菌化石,其歷史可追溯至35-38億年前。在這段時期內,太陽系內的天體遭受了大量隕石碰撞。
很可能在月球表面宜居窗口時期,月球被一塊包含藍藻細菌簡單有機生物的隕石撞擊。同時,科學家認為太空岩石很可能繼承遺傳了從地球表面碰撞濺射的簡單有機生物,之後它們落在了月球表面。馬庫奇博士說:「很可能在那個遠古時期月球適宜生命體存活,在月球表面的水池中可能存在著微生物,直到表面水池乾枯,生命形式逐漸死亡。」
研究小組承認稱,確定月球上的生命是否由其它地方傳播,只能通過未來的月球探索計劃來解決。未來太空任務的一個有希望的調查方向是從火山活動加劇時期的沉積物中獲取樣本,觀察它們是否含有水或者其它潛在的生命跡象。
此外,科學家可以在地球和國際空間站上進行模擬月球環境的實驗,觀察是否微生物能否在早期月球上存活下來。這項研究報告的詳細內容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生物學雜誌》上。(葉傾城)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俄羅斯薩哈共和國母熊為救鐵軌上嚇傻的小熊慘遭輾斃
※南極冰融加速 冰架受「上下夾擊」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