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後周為何失國於趙匡胤?如果柴榮活到六七十,歷史將會是怎樣的?
原標題:強大的後周為何失國於趙匡胤?如果柴榮活到六七十,歷史將會是怎樣的?
五代十國,軍閥混戰,不過,最後建國的後周,卻有著完全不同的人文氣質,繼承的北宋,也延續了這種人文氣質。後周的兩任皇帝,郭威與柴榮,以及北宋皇帝趙匡胤,都是能征善戰的武將,但他們生長於兵荒馬亂的五代十國時期,親身經歷了軍閥混戰的痛苦,因此,在他們取得統治權力之後,一致採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
郭威原為後漢大將,因遭猜忌而造反,建立了政權,因其先祖為周文王的兄弟亦即東虢西虢的君主,因此,他建立的國家,國號為周,意為繼承古代的周。郭威生性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
郭威立國後,努力革除唐末以來的積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變後梁以來軍人政權的醜惡形象。他崇尚節儉,仁愛百姓,曾對宰相王峻說:「我是個窮苦人,得幸為帝,豈敢厚自俸養以病百姓乎!」他不但重視減輕人民的賦稅負擔,並且自己帶頭儉省,下詔禁止各地進奉美食珍寶,並讓人把宮中珍玩寶器及豪華用具當眾打碎,說:「凡為帝王,安用此!」
郭威在位期間,對改革累朝弊政頗有成績。他免除了後漢所設額外苛斂,廢止了後晉、後漢的殘忍刑法;民眾與蕃人「一聽私便交易」,對累朝極為嚴酷的鹽、酒、皮革的禁令,給予放寬;而對恢復農業生產,郭威也採取了有效措施,授無主田土給數十萬回歸中原的幽州饑民,放免其差稅,無主荒地聽任農民耕墾為永業,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郭威去曲阜拜謁孔廟、孔子墓,並下令修繕孔廟,禁止在孔林打柴毀林,造訪孔子後裔,提拔其為官,表示要尊崇聖人,以儒教治天下,為後周治國奠定了思想基礎。
郭威的治國體制,是通過改革達到統一華夏的目的。他所進行的改革,綜合起來,主要包括:提倡節約儉樸;整頓吏治綱紀;減輕壓迫和剝削;招撫流民,組織生產;治理河患,灌溉良田;準備統一,開展統一戰爭。郭威的政治、經濟改革和統一戰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郭威知人善任,在臨終前,沒有傳位給強悍的外甥李重進,而是傳位給更為穩重的內侄柴榮。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後周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顯露出國富民強的跡象,為周世宗柴榮繼續他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柴榮曾在民間經商,頗知民間疾苦,他完全繼承了郭威的事業,並將其發揚光大,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
柴榮繼位後,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國力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
柴榮在位時,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於休養生息。這些措施包括,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在文化上,他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
與民休息的政策,使得後周國力迅速增長。
柴榮繼位之初,曾立下了「十年平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的宏願,但歷史只給了他短短的五年半的時間。而就是在這短短的五年半時間裡,柴榮卻創造了足以光耀千古的偉大功績,效率之高,功績之大,在中華民族幾千年帝王史上獨樹一幟。
柴榮英年早逝,為他人做嫁衣,成全了北宋,說實話,宋太祖趙匡胤也不差,他也很好地繼承了郭威柴榮的事業,北宋的文治在華夏歷史上也是非常出眾的,但是,就武功來說,特別是就對契丹的戰爭來看,北宋特別是宋太宗趙光義開始,明顯不如後周。
如果柴榮能活到六七十歲的話,至少能奪回燕雲十六州,拒敵於長城之外,歷史上將出現又一個大唐盛世式的國家,後來的遼金元清統治華夏的局面不會出現,整個華夏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都將改寫。
可惜,柴榮活的時間實在不夠長。
兩趙的母親杜太后曾對趙匡胤兄弟說,北宋奪得江山的關鍵,是柴榮傳位於七歲小兒,這說到了點子上。
實際上,如果柴榮傳位於李重進,則後周江山無疑可以繼續延續。
TAG:話說大地七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