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品牌蠶食印度手機市場 本土手機品牌遇冷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道,「印度造」的本意是為了促進本土手機商的發展,但是令人尷尬的是,印度消費者卻放棄了本土手機,而選擇韓國和中國的手機。
在7月9日,三星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廠在印度開業,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和韓國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一起出席了開幕儀式。這個工廠將幫助這家韓國科技巨頭的手機產量在未來幾年內增長到1.2億部。
但是,如果說「數字印度」推動了全球發展,那麼印度本地手機生產商的發展情況又如何呢?印度手機製造商垮台的速度與它們當年崛起的速度一樣迅猛。在印度,每年銷售的手機約為3億部。它在2017年超過了美國,成為一個僅次於中國的大市場。然而,在這個規模達200億美元的行業中,印度手機公司卻尷尬地發現消費者紛紛放棄本地手機,轉而選擇韓國、中國和俄羅斯的手機。
不久前,這些印度手機公司還是強有力的挑戰者。它們推出的智能手機配置超長續航時間的電池、具有豐富的功能,而且售價不足7000盧比。這似乎正是市場需要的。但是,印度曾一度崛起的國產手機明星公司Micromax、Lava、Karbonn和Intex在過去兩年中業績下滑明顯。
今夕落差巨大
Micromax公司曾得到全球投資者的垂青,它的估值在2014年到2015年期間一度飆升到2100億盧比。據風投跟蹤調查公司VCCEdge的統計數據顯示,紅杉資本、砂岩資本、TA Associates和其他風投公司在2009年到2010年期間總計給Micromax公司投資了大約9000萬美元。從2005年以來,風投公司總計給印度手機製造公司投資了2.92億美元。
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6年第四季度,Micromax公司佔有印度市場16%的份額;到2017年第四季度,它的市場份額下降到了5%。現在,沒有一家印度手機商位列前五名。
中國手機商小米不斷蠶食著印度本地手機商的市場份額。小米是在2014年進入印度市場的,當時只在網上進行銷售。Oppo和Vivo耗資約4億美元,在印度市場上投放了大量的廣告。鋪天蓋地的宣傳完全淹沒了印度大大小小的手機公司的聲音。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印度分公司的研究主管安舒爾-古普塔(Anshul Gupta)稱,「印度手機公司喪失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消費者已不再僅僅希望購買一部功能多、售後好的手機了。」
在印度手機市場,約有100多個手機品牌在相互競爭。從2017年10月到2018年5月,印度前五大智能手機製造商所佔的市場份額萎縮了79%。
合同生產商Dixon Technologies India的總經理阿圖-勒爾(Atul Lall)稱,「在一個不斷發展的市場上,你必須將各個方面的工作做到位才行,包括技術、產品、合作夥伴、定價、品牌推廣和發行渠道。」
三星印度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阿西姆-瓦西(Asim Warsi)認為,「我們打造品牌是為了讓消費者獲得成功。很多公司做不到這一點,因此它們的市場份額就不斷萎縮。」
來自全球的激烈競爭
據IDC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7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了14%,總銷量達到1.24億部。這在全球20大市場上算是發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得益於Reliance Jio Infocomm公司推出的免費語音服務和廉價數據計劃,印度市場對於新手機的需求出現了猛增。但是,印度本地手機公司並未跟上節奏。
Micromax公司轉而去銷售空氣冷卻器、空調、洗衣機和電視機。因為消費者家電產品技術穩定,利潤率相對於手機來說更高。
當記者試圖聯繫Micromax公司創始人的時候,記者被告知他們都在中國考察洗衣機、製冷器和4G設備。
其他印度手機公司,包括Lava、Intex和Karbonn,開始削減手機款型數量,並從1萬盧比以上的價位退到了7000盧比以下。
Intex公司創立於1996年,負責生產IT周邊產品,例如電腦滑鼠和音箱。目前,它正準備擴大傳統業務,並鞏固其在六年前開始的手機業務。
Intex公司主管尼迪-馬坎達伊(Nidhi Markanday)稱,「我們將智能手機和功能手機的款型數量均減少了大約一半,均減少到了7款機型。我們重點關注的是6000-7000盧比價位的手機。」
由於在高端手機市場面臨著來自全球的激烈競爭,印度本土手機商開始專註於開發8000盧比以下的手機。
儘管8000盧比以下手機的銷量很大,但是手機市場90%的利潤卻產生於高端手機。
大約10年前,由於印度每個月新增大約600萬個新手機用戶,印度政府對於進口手機的管制開始放鬆。因此,中國手機開始陸續進入印度市場。
每部手機的利潤高達15美元,手機公司比任何其他初創公司賺錢的速度都快。
印度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稱,「在中國設計和採購的手機開始在印度貼牌銷售。」
「印度造」計劃的本意是幫助本地手機商獲得發展,但實際上卻讓它們暴露在與全球手機商的激烈競爭當中。
首先,印度造引進了確保產品質量的專業方法,開始強調手機規格如精確的輻射值和攝像頭像素。
其次,印度造的目標不僅是為了在當地組裝手機,而且是為了改善當地手機生態環境,從零開始生產手機。但是,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實現。
組裝手機很容易,它只需要組裝40個零部件。但是,從零生產手機,就像富士康、Dixon、三星和其他手機商在印度所做的那樣,則需要完全不同的專業知識,它需要整合700個零部件。
硬著陸
此外,印度公司可能更關注品牌知名度,而不是品牌管理。
「他們並不知道如何管理品牌。他們充其量只擅長於通過海關檢查和買賣手機。但是,生產和售後服務並不是他們的菜。」有專家說。
這些手機的規格往往很低,其設計的目標就是為了降低成本。這樣做顯然有利可圖,因為每部手機的利潤高達15美元,而且需求很大。
印度造暴露了生產方面的薄弱環節,但是技術從3G到4G的發展真正讓印度手機商感到措手不及。中國在2015年就轉向了4G,比印度早一年時間。
印度手機商從中國進口了很多3G手機,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印度會突然轉向4G。受大量的存貨拖累,它們的市場份額大幅下滑。此前,每份電信市場報告的前六大手機品牌中至少有三個印度品牌,但是現在前六大手機完全被韓國和中國手機霸佔。
貝恩公司的合作人丁卡爾-阿伊拉瓦拉普(Dinkar Ayilavarapu)稱,「印度轉向4G的速度比此前轉向3G的速度快,這使得當地手機商感到不適應。這給了中國手機公司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它們早就準備好了4G手機。」
但是,印度第三大手機製造商Karbonn Mobiles的常務董事沙辛-德瓦薩熱(Shashin Devsare)則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印度手機品牌是否已經失敗,這其實是一個認識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看短期的市場份額,情況確實如此。但是,如果你看廣告投入,我們則沒有失敗。我們對於花錢購買市場份額並不感興趣。」
還能東山再起嗎?
在每年銷量達3億的手機市場中,如果你的銷量不足100萬,那麼你基本上沒戲了。而且,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使用,手機技術不斷提高,擁有自己的研發和工程隊伍至關重要,而不能僅僅依靠第三方供應商。
一家頂級手機製造商稱,「在這方面,合同生產商幫不上忙。如果你給的規格低,你就會得到低檔手機。我們無法將花生變成蘋果。」
安永消費者產品和零售印度負責人皮娜基蘭伊安-米什拉(Pinakiranjan Mishra)稱,「技術變化的速度很快,而且只會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更多功能,更低成本。你能夠以合理的價格銷售產品嗎?」
他還補充說,「如果你的組裝線還是3G的,那麼你已經出局了。我們現在都開始觀望5G的了。」
Lava International公司的董事長哈里-奧姆-雷(Hari Om Rai)稱,「現在,手機的戰場已轉移到了印度。我們了解印度市場和消費者,這是我們的優勢。」Lava公司將其智能手機的款型數量從10款削減到了5款,將功能手機的款型數量從12款削減到了8款。一些印度公司確實具有很好的發行渠道。
此外,正如普華永道的技術主管桑迪普-拉達(Sandeep Ladda)所說,「沒有偉大的產品,再好的銷售網路也無濟於事。你充其量只是一個邊緣化的舉步維艱的手機商。」
Karbonn公司的德瓦薩熱非常看重5億銷量的功能手機市場向智能手機轉型過程中的巨大商機。但是,在這個細分市場上,它不得不面對諾基亞、三星、小米、Oppo和Vivo的激烈競爭。
「頂尖的設計和硬體是沒有止境的。人工智慧將會被應用到手機上。手機將可以讓人們更多地處理多重任務,給予人們更多的聯網體驗。」三星的瓦西說。小米印度公司在線銷售負責人拉古-雷迪(Raghu Reddy)則指出了屏佔比概念和三攝像頭手機的興起。
還有一個將會改善的地方是電池續航時間。IDC公司的副研究主管納瓦肯德拉-辛格(Navkendra Singh)稱,「在邊遠地區,手機的結實度和電池的續航時間(至少續航三天時間)將成為制勝的利器。」
打造生產線需要至少幾十億盧比的投資。三星去年在印度投資了491.5億盧比。生產商必須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迄今為止,印度本地手機商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資金來支持它們這樣做。(編譯/樂學)
※亞馬遜的機器炒掉了年薪百萬的白領員工
※蘋果半年銷量不足百萬,OV犧牲利潤換份額,印度是窮山惡水?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