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巡講話」後的「吃螃蟹」潮

「南巡講話」後的「吃螃蟹」潮


「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策劃《生活大爆炸》第14期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2日,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了一系列與改革開放有關的談話,史稱「南巡講話」。

講話強調了改革開放的政策不會改變:

「一變就人心不安,人們就會說中央的政策變了。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像這一類的問題還有不少,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動搖我們的方針,影響改革的全局。城鄉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長期保持穩定。當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該完善的完善,該修補的修補,但總的要堅定不移。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不要使人們感到政策變了。有了這一條,中國就大有希望。」

講話里還說: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

圖:1992年,鄧小平視察蛇口

這些話,鼓舞了許多沉窒的人心。

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劉一林,後來在回憶里寫道:

「(南巡講話)猶如寒冬里的一聲春雷。……真正獲得了博士學位,也沒感到極大興奮,甚至還沒有聽到鄧小平的『南巡講話』那麼激動。」

經濟學家厲以寧,當時正在廣東過春節。聽到「南巡講話」後,也激動地填詞一首:

「驅車直下珠江 / 細思量 / 何故這邊常綠那邊黃? // 創業績 / 人儘力 / 任飛翔 / 難怪這廂溫暖那廂涼!」

圖:1992年2月,鄧小平視察上海,觀看浦東開發區模型。

遠在遼寧大連的「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也很激動。

「南巡講話」之前,這家「三產服務公司」(管理權在政府,但公司須自負盈虧、單獨核算,不享受補貼等待遇),已經充分品嘗過「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甜頭。

這家小地產公司,曾一度淪落到虧損百餘萬元,拿不到計劃指標,只能靠著向其他企業購買指標苟延殘喘的絕境。1988年,他們接下了大連市所有國有房地產公司都不願意接手的棚戶區改造項目。那是一個十幾戶人家共用一個水龍頭、公廁掏一次大糞整條街要臭好幾天的老舊居民區,其建築大多是日本殖民時期所造,結構早已老化,冬天也沒有暖氣,住戶基本上都是低收入家庭。且按當時的政策,改造後原住戶每人至少須分配居住面積35平方米(原人均居住面積超過35平方米者,仍按原居住面積分配,人均不足35平方米者,須由房地產公司倒貼補足)。如此計算下來,改造的成本將高達1200元每平方米,已超過了當時大連市的最高房價。這也是該市所有國營房地產公司均不願接手該項目的主要原因。

破解困局的,是「市場規律」。

儘管「商品房」已恢復多年,但統計數據顯示,1989年全國商品房的合格率,只有51.3%。1988年到1990年竣工的樓房,屋面滲漏率高達35%,衛生間滲漏佔39.2%,因施工問題造成滲漏者佔52%。且多數房屋面積逼仄、戶型局促,並不宜居。

與商品房質量的普遍低劣相對應的,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所帶來的城市化進程,所造就的民眾對住房的巨大需求。以廣東為例。1986年完成的全省房屋普查資料顯示,該省人均住宅使用面積只有11.04平方米,人均實際住人面積只有5.6平方米。全省缺房戶,佔到了普查戶數的35.6%。

在大連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中,「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推出「大高層概念」,首度在該市建起30層的高樓,並推出超過130平方米的大戶型,房屋採用鋁合金窗,設計了明窗大廳——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國營房地產公司,都未曾推出過這種大戶型,也沒有明窗與暗窗的概念。而且,項目還為每套房子配備了防盜門、建造了洗手間——在當時,按照約定俗成,並不是所有的普通住房都會配備洗手間,很多人將帶洗手間的住房視為縣團級身份之人才有資格使用的商品。因此,當房子建成並被賣出後,某些機構還曾找到「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要求他們提供買房人的具體身份,以「核實」其是否有資格購買帶洗手間的房子。「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拒絕了這一不合理的要求。

圖:80年代的大連街頭

這種尊重市場需求的做法,為「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帶來了超過一千萬元的利潤。棚戶區改造後的800多套房子,標出1600元每平方米的天價之後,仍在一個月內銷售一空。

但體制方面的原因,仍制約著當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管理者。曾經,公司內部有兩名不守紀律、不服管理的司機。公司欲用車時,常會遭到推脫,或稱家中有事,或以生病為由不來。管理層欲將之辭退,二人反對管理層鼓噪,說自己是公司的正式員工,管理層無權將其辭退(事實上,「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人事權在當地政府,並不在公司管理層)。最終,管理層只能找到西崗區政府,以辭職作為抗議,才得以開除這兩名司機。

在轉型時代,類似的故事,並非僅僅發生在「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身上。

80年代初,號稱「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酒店」的深圳竹園賓館,曾因為推行「微笑服務」,也發過一場類似的風波。

當時,香港投資方要求賓館實行規範化管理,客房必須每天清理,洗手間保潔後須噴香水,女服務員須化妝上班,所有工作人員對待旅客須笑臉相迎。但在賓館的「深方經理」等人眼裡,「女服務員塗口紅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小姐作風,服務員掛胸牌對顧客微笑彎腰被稱為低級趣味」,他們帶領服務員堅決與香港投資方作鬥爭:「規定女服務員不能抹口紅,不能化妝,不能開展『微笑服務』。」

香港投資方對此非常頭疼。欲在工資待遇上對那些拒絕微笑服務的員工做出處罰,員工的回應卻是「工作是國家給我的,小小竹園賓館不能改變這些待遇。」欲對那些兩三個月上班的員工做出開除的決定,員工的回應卻是「社會主義還開除人,天大笑話」。

事情最後發展至深圳市委派出調查組,進駐竹園賓館,才勉強得以解決——事實上,調查組內部討論時,也有人提出來:「社會主義炒工人的魷魚不得了!今天這個企業炒幾十,明天那個企業炒幾十,全社會到處都是失業的人,哪還像社會主義?」

「竹園賓館事件調查組」組長李定,後來回憶道:

「我說你(香港投資者、竹園賓館董事長劉天就)要解僱多少人?他提出17個人。我說你挑一挑,能不能少一點?他一共報了6個人給我,我就批了:解僱。結果其中一個是某地委書記的兒媳婦,幾個月不來上班,就解僱了。哇!鬧得不得了哇!地委書記來找我,他說社會主義制度不能夠解僱工人!最多你是教育她。我說教育不聽怎麼辦?他說你不能讓她失業。拖拖拖,拖了兩三個月,她看見不行了,也就走了。」

1987年冬,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正式開張。這家世界快餐業巨頭,也遭遇了與「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相似的問題。

據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第一任中方董事長夏覺回憶,當時,「美方人員三令五申強調,不但要保證食品質量和本店紀律,還要求每一個服務人員必須和顏悅色,面帶笑容,否則便不予任用。」結果,服務人員經常去找夏覺抱怨「這麼要求誰受得了呢?」夏覺還回憶:

「還有個女員工小張,挺精幹的,但老遲到。肯德基有規定,遲到一次口頭警告,第二次就書面警告,第三次除名。這事由外方總經理沈啟順管理。當時北京還是鐵飯碗盛行的時候,哪有開除一說。她爸爸是屠宰廠的,聽說女兒要被開除,嗬,拿殺豬刀就來了,非得見到外方總經理不可,說:『你們美國人憑什麼跑到這兒來,說把我們孩子開除了就開除了,有這個規矩嗎?』我就跟他解釋,拿合同條例給他看……」

圖:中國第一家肯德基餐廳開業

多年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鐵飯碗,要被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勞動用工制度替代,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引進外資的代表性企業肯德基,尚且不是易事。在遼寧大連,自然更是阻力重重。事實上,即便「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盈利已經過億,公司的管理層仍然連給員工提供一次人均200元的旅遊福利,也做不到。儘管大連市未因此事追究管理層「濫用公款」之責,但卻要求「每名員工必須把公費200元補回來」。

1992年的「南巡講話」,成了「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命運轉折點。講話再次確認了改革的「市場經濟」方向,「姓社」還是「姓資」不再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門檻,私營企業的活動空間大增,國企的股份制改革也再次提速。

國家體改委和大連市體改委,響應「南巡講話」的精神,決定在大連市選擇3家先進的公司,作為東北地區的第一批股份制試點。

嘗過了「市場經濟」的甜頭、也嘗過了「計劃體制」的制約之苦的「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受了「南巡講話」的鼓舞,第一時間提交了改制申請。

「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管理層,期望通過改制,解決三大難題。

第一個難題,是管理層沒有任何任免幹部、錄用和辭退員工的權力。公司進出員工,需要勞動局審批,所有幹部,須由人事局統一管理。如此一來,最了解企業發展所需人才的管理層,無法為企業及時補充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也沒有懲治和辭退員工的權力,沒有辦法對內部人事實施有效管理,乃至於連辭退兩名不合格的司機,也困難重重。

第二個難題,是企業的「婆婆」太多。許多時候,一個項目尚未完成,即會有人出現,打著「婆婆」的旗號,過來開口要走十幾套房。企業的利潤因之流失嚴重。

第三個難題,是管理層沒有分配薪酬的任何權力。員工只能拿固定工資,管理層無權制定激勵機制。如前所述,安排一次人均200元的集體旅遊,管理層也會被人以「挪用國有資產」的罪名舉報,雖然最終未釀成嚴重後果,但向每名員工追回200元資金的善後處理,對企業的管理,仍有極大的負面效應。

圖:1990年,「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捐款100萬元建設的大連市西崗區教師幼兒園

管理層希望「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變成一個純粹的市場化公司。

在查看了管理層的履歷和「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近年的發展軌跡後,國家體改委和大連市體改委同意了申請。同意的原因有二。第一,「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之前在經營上的成功,有助於其轉型成功;第二,因企業一旦改制,也就脫離了國企編製,敢於第一個吃螃蟹者並不多,多數人選擇觀望,不願意做出頭鳥。

也就是說,「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積極申請,實際上相當於對改革開放的一種重要助力。

欲理解這種助力在當時的難得,不妨參考一組數據:

1994年8月,廣東省政府確定了250家企業,進行改制試點,欲助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因不願脫離國企編製等緣故,至1996年3月,試點企業不得不調整為187家。即便如此,到1997年底,仍只有1/4的企業已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1/4仍是國有獨資公司,有1/5的企業,完全未按《公司法》進行改制。

1994年的廣東尚且如此。1992年的大連,鮮有企業願意響應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就不難理解了。理解了這一背景,也就更能看清「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積極申請,對大連乃至遼寧的改革開放,是一種多麼重要的助力;更能看清,是這些願意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將改革開放的理念落到了實處。

1992年,「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有了一個新名字:

大連萬達房地產集團公司。

圖:創立萬達集團的小樓

從「西崗」變成「萬達」,名字的變換間,寄託著管理層的理想。改制申請獲得通過的大略同期,公司在報紙上登了廣告,懸賞2000元人民幣徵集新企業名和新LOGO——當時,大連的人均年工資尚不足千元,這筆懸賞的誠意可謂相當之足。最終入選的「萬達」,據設計者解釋,意為萬事通達。LOGO中的圓圈喻意地球,由波浪和船帆組成的W象徵海浪。

實現改制的同一年,「萬達」這顆改革所下的蛋,追隨著「南巡」的春風,南下廣州。管理層早已不滿足於在大連的活躍,他們渴望成為一家有全國性影響的企業。

1992年,是改革開放再度起航之年,也是中國的企業家精神的正式覺醒之年。

注釋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收錄於: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第356~367頁。

(美)劉一林,《中國魂美國夢: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經歷》,世界知識出版社,2015,第186頁。

厲以寧/著、江力/選編,《難忘的歲月》,中國三峽出版社,2009,第61頁。

楊渭源,《中國商品房質量大觀:樓「婁」》,《中國質量萬里行》1994年第1期。

周治平,《城市住宅緊張及其對策》,收錄於:廣州房地產經濟研究會/編,《廣州房地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7,第21~24頁。

柳潤墨/編著,《中國新首富的地產王國》,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第27頁。

董建中/主編,《深圳經濟變革大事》,海天出版社,2008,第44~46頁。

劉慧娟,《落戶北京的第一家肯德基——訪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長夏覺》,《北京黨史》2010年第1期。

陳祖煌等/著,《國企改革:轉軌與創新——從廣東的實踐看未來中國改革的路向》,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第26頁。

【往期回顧】

第01期:生活大爆炸|1978年,鄧麗君為何能在大陸突然火起來?

第02期:生活大爆炸 | 新中國第一場時裝秀,現場觀眾如遭巨浪擊打

第03期:生活大爆炸 | 口紅在中國,是如何解禁的?

第04期:生活大爆炸 | 安全套在中國的公開銷售,是如何解禁的?

第05期:生活大爆炸 | 港劇《霍元甲》:用萬人空巷教育內地電視界

第06期:生活大爆炸 | 新中國第一位合法擁有小轎車的農民是誰?

第07期:生活大爆炸 | 武俠小說的出版具體是哪年解禁的?

第08期:生活大爆炸 | 中國人是如何看上世界盃直播的?

第09期:生活大爆炸 | 第一家肯德基餐廳給中國人帶來何種衝擊?

第10期:生活大爆炸 | 李雷和韓梅梅:感謝你們,三十歲生日快樂

第11期:生活大爆炸 | 青年們狂抄「汪國真詩集」的動力,從何而來?

第12期:生活大爆炸 | 青年們狂抄「汪國真詩集」的動力 從何而來

第13期:生活大爆炸 | 曾經 我們是如此地難以接受「外商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政府,為何長期迴避自己的近代史記憶?
李雷與韓梅梅,如何遇上Jim、Lily和Lucy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