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權偷襲關羽是否正確?他此舉是戰略短視,並且自掘墳墓

孫權偷襲關羽是否正確?他此舉是戰略短視,並且自掘墳墓

孫權一直是曹劉孫三家君主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個,許多人對他最深的印象是活的最久,只能據守江東。在赤壁之戰中,孫權與劉備聯合共同擊退了曹操。但是後來關羽北伐曹魏,身為盟友的孫權卻突然下令呂蒙、陸遜偷襲荊州,並且殺死了關羽。而這場戰爭被後世許多人認為是在戰術的成功,在戰略中的失敗,是孫權自掘墳墓之舉。

首先在魏蜀吳三個政權中,曹魏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孫劉兩家聯合才能與之抗衡,這在赤壁之戰已有所體現。而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北伐)是完全針對曹魏的,並且憑藉著可以說是超水平發揮取得了一些戰果。但是曹魏國力強大,雖然局部戰場輸的非常難看,但是最多以關羽補給兵馬最多也只是打下襄樊而已,而且曹魏還是有很大機會守住的。

在這種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曹操此時的絕大多數軍事力量肯定要調配到與關羽的戰場作戰,防禦孫權的力量肯定有所削弱。那麼這時候孫權身為劉備的盟友,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北上取徐州,說不定還可以奪取合肥,就算不能覆滅曹魏,也能爭搶大量地盤,令曹魏傷筋動骨。

退一步,孫權老成持重,也完全可以坐山觀虎鬥,等到關羽和曹操兩敗俱傷,然後自己再出來漁翁得利。然而,他卻選擇了十分不正確的做法,背叛盟友幫助曹操打關羽,看起來自己拿到了荊州,戰術上絕對成功。然而曹魏在沒有承受巨大損失下解除了危機,但是孫劉聯盟徹底破裂,同時再也沒有能力與曹魏爭奪天下。

孫權背棄聯盟、殺死關羽的行為無疑是不明智的,可以說是自掘墳墓。後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之時,孫權立刻害怕想要求和,被劉備拒絕,最後甘願稱臣曹丕。而劉備與孫權長久對峙之時,曹魏若是南下攻擊孫權,孫權可以說必敗無疑。令人嘆息的是,曹操這時候已然去世。謀士劉曄就曾向曹丕提出了這個建議,但是曹丕不聽。

最終劉備雖然慘敗,但孫權卻也討不了好,過不了多久其長江以北的土地也被曹魏攻下。可以說從孫權偷襲並殺死關羽那一刻開始便是自掘墳墓,蜀吳再也沒有問鼎天下的機會,只能偏安一隅。

你對此有什麼想說的?請到評論區留言吧。

臨安·山核桃仁

¥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長最長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因他離世太早趙匡胤才能黃袍加身!
全球最開放的地方,許多有爭議的事情在這個國家竟都能做!

TAG:最長最長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