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周星馳、陸川、許誠毅……看看這些大導演是如何在大銀幕上展現「美麗中國」的?

周星馳、陸川、許誠毅……看看這些大導演是如何在大銀幕上展現「美麗中國」的?

原標題:周星馳、陸川、許誠毅……看看這些大導演是如何在大銀幕上展現「美麗中國」的?



文 | 支 湘


編輯 | 貓 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總書記習近平對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句經典闡述。如今,這一理念已經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不僅如此,黨的十九大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2018年全國「兩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又將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寫入憲法。


在電影界一直有大批電影人始終在關注生態環境,比如,成龍經常在公眾場合提出要保護生態環境,節約用水等;演員周迅被稱作「環保女王」,曾獲得聯合國環保人物最高獎「地球衛士」的殊榮……


而在電影作品方面,生態環保題材從未缺席:從上世紀90 年代的《大氣層消失》,到新世紀之後創作的《可可西里》,從拿下33.86 億票房的《美人魚》,到紅遍全國的系列動畫電影《熊出沒》,電影人通過影像的方式喚醒人們對自然的保護的意識,對美麗中國建設的自覺。


近兩年來,以生態為題材的電影作品也越來越多:近日,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等單位聯合出品的《環保局長》公映;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作為指導單位的電影《海邊怪奇物語》也已在廣東開機;聚焦環保主題下愛情故事的重慶本土電影《非正式愛情》正在熱拍,內蒙古「百場環保電影」放映周成功舉行,阿里巴巴公益電影月將放映《海洋》《地球四季》《地球:神奇的一天》等環保主題電影……


數量質量並升


環保題材電影獲觀眾認可


1990 年,由馮小寧導演的《大氣層消失》在當年上映並引起轟動。講述的是一起列車劫持案,造成三節黃色罐車的劇毒品泄漏,燒穿了某地區上空的大氣臭氧層,使全球的生命危在旦夕。


1992 年,電影《毒吻》以「驚悚片」的定位上映,詮釋的卻是「環境一旦被污染到無法治理,人類最終也會毀滅」的道理。這部電影當年市場反響平平,但對環境保護的「警示」與「呼籲」還是具有前瞻性的。


眾所周知,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當「藍天白雲」成為民眾的奢望時,生態環境保護更是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電影人對於自然生態的記錄與表達也愈發強烈。2014 年,陸川的《可可西里》稱得上是環保電影的代表作,該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影片中所寓意的不僅僅是保護野生動物,也體現了藏族特有的生態觀念。《可可西里》也獲得了包括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台灣電影金馬獎在內的諸多國內外電影獎項。


2016 年,同為陸川執導的紀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在內地上映,影片拍攝時間長達一年半,中國、英國、美國等國家的攝製團隊在卧龍、神農架、可可西里、三江源、鹽城等多個自然保護區拍攝了350 個小時的素材,真實記錄了雪豹、藏羚羊、大熊貓等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的生存現狀,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國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物種。影片在內地市場取得6500 萬的票房,在北美市場也獲得超過1100 萬美元的票房,成為北美自然類紀錄電影的第8 名。


中英合拍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也是紀錄片形式,歷時142 個拍攝日,橫跨全球22 個國家,歷經三年製作,收錄了熊貓、白頭葉猴、樹懶、海鬣蜥、獨角鯨等38 個珍稀物種,闡釋了地球和生命,人類與自然以及動物之間的特殊關係。影片在內地票房為4778 萬元。


中法合拍片《狼圖騰》聚焦了內蒙古草原上狼群與人類的關係,影片95%的畫面為沒有特效的實景展現,被譽為「最會拍攝動物題材」的讓·雅克·阿諾用其獨有的鏡頭語言,把觀眾帶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看人狼之間如何彼此尊重,和諧共處。



影片於2015年上映,累計票房達6.94 億元,在法國市場也取得了佳績。另一部反映人狼共存題材的電影《重返·狼群》於2017年上映,票房達到3300 萬元,該片真實展現了一匹草原狼從城市重回故鄉的全過程。電影《忠愛無言》則講述了一位老人與一隻忠犬相濡以沫、抄襲相處十餘載的感人故事,該片於2017 年上映,票房超過2500 萬元。


要說取得商業成功的環保題材電影,取得33.86 億票房的《美人魚》是最典型的代表。周星馳以獨有的無厘頭搞笑方式講述了一個童話般的愛情故事,但在搞笑與愛情背後,是對海洋環境保護的關注。片中填海蓋樓、聲吶驅魚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事件,「如果這世界上一滴乾淨的水,一口新鮮的空氣都沒有了,有再多的錢,也只是死路一條」這句經典台詞更是被被影迷反覆提及。


《捉妖記》系列電影至今上映兩部,票房分別為24.4 億和22.37 億,該系列影片以奇幻喜劇為主打類型,通過虛構的人妖共存的世界,展現了人與動物界和諧共存以及人與自然生態系統共存的主題,影片結尾宰妖樓的一場營救大戰,則是中國式「珍禽不食」的環保倡導。



把生態主題、環保主題「嵌入到」極具可看性的故事中,通過商業包裝避免說教,是現代電影最長運用的手法。例如懸疑動作電影《冰河追兇》,是一部刑偵破案片,但影片的故事起源則是四個合伙人為了利益將化工廠有毒廢水排入行里,導致很多新生兒換上了先天殘疾。影片最終票房超過4300 萬元。馮小剛在《非誠勿擾2》中也通過「公益拍賣」的劇情設計,呼籲拯救環境,愛護動物。

而紅遍全國的《熊出沒》系列,講述的是一群動物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與伐木工光頭強展開的一系列搞笑對決的故事。例如《熊出沒之雪嶺雄風》中,熊大與熊二為保護白熊山神秘的大雪熊,與捕獵者鬥智斗勇的故事,凸顯保護森林和動物的主題;在今年春節檔獲得6.05 億票房的《熊出沒·變形記》中,「熊強三人」在巨型世界拯救麻哈魚、清理電子垃圾的故事,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這也是《熊出沒》系列一直以來呼籲和強調的核心主題之一。


在動畫電影《大衛貝肯之倒霉特工熊》中,人類為了利益肆意開採,北極熊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悲慘的遭遇牽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弦,影片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所傳遞出來的環保主題發人深省。該片於2017 年寒假上映,票房達到1.26 億。


創作者要把「美麗中國」


捕捉、記錄下來


碧綠的山水,層層的梯田,純凈的讓人瞬間就有了一種神醉的感覺……這是電影《十八洞村》去年上映之後,觀眾給出的評價。


電影《十八洞村》是一部反映精準扶貧題材的作品,於2017 年10 月13 日在內地市場上映,票房突破1 億元。影片以人與土地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傳統與現代的關係,落後與發展的關係為切入口,以湘西兒女的求新求變求發展為脈絡,將精準扶貧的理念步步精心的植入其中。同時,影片帶給觀眾視覺之美,梯田、綠野、碧水、遠山、古樹、藍天、白雲、民居、服飾……無不讓人心醉神迷。


導演苗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湘西具有淡雅的美,在《十八洞村》啟動拍攝前,她便從沈從文的小說中領略了一番。



帶著這份「文學的感受」,苗月帶領著攝製組來到十八洞村,這個隸屬湖南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的傳統村落。她表示,湘西的山層層疊疊,綿延不斷,像是生命的延續,因此她更加確定了要用自然環境表現人物命運的創作方式。


片中,王學圻和村民抬著秧苗從煙霧朦朧的田間走過,油畫一樣的畫面讓苗月捨不得喊「咔」。她告訴記者,這就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麗中國」。

自然的美擺在那裡,創作者也要有感受力、表現力以及強烈而敏銳的感知力把它捕捉記錄下來,這也是在大銀幕上展現美麗中國的必要條件。苗月表示,拍攝《十八洞村》時,由於梯田的地形限制,大型車輛無法深入到山區,劇組便用小三輪一點一點運送設備,70 天的拍攝周期,航拍組全城跟隨。


「拍《十八洞村》和一般的貧苦山村不同,需要詩意的表現。如果說它是貧困地區,貧困的是人,它的山水是非常美的。」苗月說,「如果我們缺少發現美的意識,沒人守護,美就慢慢消失了。就像影片塑造的守護土地一輩子的老農民,用當地的山水作為表達,也是對這種默默守護土地的人的一種敬意。」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是李睿珺拍攝的一部講述裕固族的電影。一個人口不到1.4 萬的西北游牧民族,在工業化、城鎮化衝擊下,在沙漠蔓延、草場退化的環境危機下,他們該何去何從?該片也是少數民族題材,片中既有對文化傳承緊迫性的憂慮,又有對生態環境惡化的濃濃思考。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是一部反向性表達的作品,調動了人們的敘事期待之後,展示的是一個嚴酷的生態環境,激發我們對環保問題的關注。


近兩年,一些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紛紛在講人敘事的同時,展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例如張楊的《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岡仁波齊」本身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影片展現了叩拜朝聖路上的壯美風景;而《皮繩上的魂》大部分場景拍攝自藏地無人區,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沼澤、皚皚白雪、鮮紅的丹霞地貌、一望無際的神山聖湖和傳說中「連花生大師」的掌紋地等等。



壯族題材電影《月·色》展現了充分展現了百色靖西、西林等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人文風情;《塬上》描繪了內蒙古環境生態的巨大變化,謳歌了我國政府為環保事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塔克拉瑪乾的鼓聲》不僅在藝術審美層面展示了新疆陶醉人心的美麗風光,還勾勒出新疆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天上草原》的故事發生在一望無邊、水草豐美的郭勒大草原上;《永生羊》描繪了哈薩克游牧人融入自然的唯美生活畫卷,述說了哈薩克人質樸純真的親情與愛情生活;《雲上石頭城》更是直接定位為風光風情故事片,講述了雲南麗江石頭村發生的有關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衝撞的故事……


饒曙光表示,少數民族電影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很多此類電影的風光展示和人物性格融為一體,展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多樣性,不少作品也在生態建設、環保主題上做了充分的表達。


他呼籲,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想要在市場層面獲得更多的機會,還有賴於差異化電影市場體系的建設,特別是要建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


展現「美麗中國」

要走進劇情、走進人物、走進命運、走進情感


環保在中國正在進入一個常規化的時期,以環保為榮的輿論環境已經基本形成,與日益成熟的環保觀念相比,環保題材電影也應該加快自己的步伐。「通過電影的載體,宣傳保護綠水青山是很好的方式,環境保護不僅關乎國計民生,具有普世意義,更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談到環保題材電影的現實意義,著名電影評論家趙葆華說。


饒曙光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提出,讓我們對環境保護、對人類生存家園的關注、關愛意識不斷增強,這也是環保題材電影創作的宏觀背景。通過電影的方式喚醒人們對自然的保護的意識,對美麗中國建設的自覺,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電影不僅僅呈現風景,更通過敘事和情感把觀眾帶入,比傳統的環保宣傳更有感染力。



著名編劇趙葆華認為,寫好綠水青山,拍好美麗中國,要避免直奔主題,應做到走進劇情、走進人物、走進命運、走進情感。影片題材很重要,但要做到內容為王,敘事為先。


他舉例說,經典電影《廬山戀》講述了一對青年人命運的跌宕起伏,凄美的愛情故事與時代相呼應,生髮在名山勝水之間,觀眾被感情打動,被山水驚嘆,該片也成為了一部好山、好水、好人物、好故事的經典之作。《五朵金花》所表現的大理、《劉三姐》中的陽朔,亦是如此。遵循藝術表達規律,同時完成藝術轉換,是趙葆華對此類題材作品創作給出的建議。他認為,電影可以承載展現生態建設的宏大命題,但也要做到感動觀眾,真正讓綠水青山映入觀眾的眼睛,讓好人好事走入觀眾的內心。


苗月表示,建設美麗中國「太應該了」,我們國家有很多好山好水,眼睜睜看著一點點沒有了,很是心痛。她認為,作為電影人,應該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僅在創作上展現祖國的大好河山,呼籲環保,更要在工作中做到環保。苗月說,在她的劇組有個鐵律,不允許用一次性的餐具,水杯、餐盒、筷子都要循環使用,劇組不允許倒剩飯剩菜,絕不留一點垃圾,即便是臨時演員,也會為其準備可以反覆使用的杯子。


在與演員、工作人員簽署合同時,苗月堅持要先簽紀律合同,再簽工作合同。「我們也會反覆審核演職人員的資質,拍攝全程禁煙禁酒,從拍攝的每一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鏈接


在世界電影舞台上,也有很多經典的環保題材電影問世,為人所熟知的包括《下水道的美人魚》(1988 年)、《侏羅紀公園》(1993 年)、《未來水世界》(1995 年)、《龍捲風》(1996 年)、《微觀世界》(1996 年)等等。進入21 世紀以來,以生態建設為主題的電影更是受到了全球觀眾的關注,《阿凡達》、《2012》等在全球市場賣座的商業大片,更是將此類電影推到了新高度。

《永不妥協》


(美國,2000年)


影片講述了一貧如洗的單身母親埃琳通過自己永不放棄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動成功打贏了一場關於有毒污水排放的案件。影片的重點放在了女主角為弱勢群體討回公道的堅韌個性的塑造上,更深層的除了法律上對於環境污染的毫不手軟,同時還有一定的法律教育意義。


《後天》


(美國,2000年)


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該片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


《千與千尋》


(日本,2001年)


宮崎駿的電影有三大永恆的主題:愛母親,愛自然,愛和平。與《幽靈公主》宏偉的保衛自然保衛環境不同,《千與千尋》從一個側面的角度去詮釋了環境污染中和環境修復之後的那種強烈的感官反差。


《海洋》

(法國,2011年)


影片聚焦於生活在海洋里的動物們,講述了這些生命群體物競天擇以及弱肉強食的生存狀態,同時展示了動物們和諧相處的美好一面,同時對人類在海底留下的痕迹進行了「拷問」,沒有人為視角,沒有評論,只讓鏡頭說話。


《遷徙的鳥》


(法國,2001年)


影片鏡頭圍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候鳥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護自己,歷經了危機重重,只為了尋找一個溫暖的地方生存。


《帝企鵝日記》


(2005年,法國)


借動物的樸實故事,講述人生的真理。影片以紀實並輔之以旁白的手法,描繪了帝企鵝在南極氣候條件極度惡劣的條件下,靠著強大的意志力,為了生存和繁衍而進行的艱苦旅程。


《難以忽視的真相》


(美國,2006年)

一部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的紀錄片,揭露了氣候變遷的資料並對此做出預測。該片獲得了第79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快樂的大腳》


(澳大利亞,2006年)


南極地帶曾是企鵝生存的「世外桃源」,但隨著人類的痕迹越來越重,近海的魚已經沒有了,企鵝種族的發展收到了威脅。影片傳遞著「還動物一個凈土,這樣也會給人類留下更大的生存空間」的主題。


《第11小時》


(美國,2007年)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作為影片的出鏡旁白和製作人,影片以刻不容緩且引人深思的畫面內容展示了人類過往行為造成的惡果及其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影片告知我們該如何改變這一切。


《漢江怪物》


(韓國,2007年)


影片的核心內容其實是家人親情的羈絆,但是這羈絆的來源卻是世界都不可忽視的河流污染問題。影片中的水怪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是一個象徵,象徵著環境污染的後果。

《北極故事》


(美國,2007年)


北極圈動物的後代和祖輩一樣生息繁衍,但是猝不及防的環境變化,讓整個海象族群面臨巨大的威脅。


《家園》


(法國,2009年)


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影片從400多個小時的素材中剪輯而成,意在反映地球與人類生存面貌的環保主題。


《海豚灣》


(美國,2009年)


《海豚灣》是一部紀錄片,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


2012》


(美國,2009年)


《2012》是近十年來最具可看性的災難片之一,而造成地球毀滅的原因,是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全面崩潰。


《阿凡達》


(美國,2010年)


詹姆斯·卡梅隆是一名環保主義者,《阿凡達》以科幻的外殼,詮釋了拒絕利益驅使下的生態破壞的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上映後,20 世紀福斯電影聯合環保組織,在全球15 個國家和地區種植了100 萬棵樹。


《海底總動員》系列


(美國,2003年、2016年)


該系列動畫電影以小丑魚尼莫一家在太平洋的冒險經歷為主線,在親情團聚的大戲中間,展現了人類對於海洋環境的人為介入,對海洋生態產生的威脅。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影報 的精彩文章:

跟上海影協副主席石川一起看改革開放四十年海報展
電影業是否足夠吸引女性觀眾? | 國際

TAG:中國電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