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所見毀壞,巋然獨存」——風雨中山陵(上)

「所見毀壞,巋然獨存」——風雨中山陵(上)

全文共4524字 | 閱讀需9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摘要:在南京城風景如畫的東郊風景區,坐落著一片雄偉莊嚴的建築群,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中山陵。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就安葬在這裡。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中山陵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經歷了無數的災難與屈辱。

南京城風景如畫的東郊風景區,挺拔秀麗的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坡,坐落著一片雄偉莊嚴的藍色琉璃瓦屋頂的建築群,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中山陵。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就安葬在這裡。陵園前臨平川,背擁青嶂,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景色秀麗,氣勢雄偉,面積約兩千畝,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其全部建築輪廓巧妙地構成了一座「自由鍾」式的平面結構,掩映在一片林海和花叢之中,象徵著孫中山先生畢生致力於敲起自由鍾、喚醒民族魂、反抗專制、拯救國家的崇高理想與輝煌業績。建築材料主要是蘇州與福建產的花崗石以及雲南產的大理石。陵墓入口處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鎏金大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平面距離700米,上下高差70米。祭堂大門上方有「天地正氣」直額一塊。祭堂正中是4.6米高的、用晶瑩潔白的漢白玉雕塑的孫中山全身坐像,逼真生動,是世界著名雕塑家保羅·阿林斯基的傑作。祭堂四周用大理石鑲嵌的壁上,刻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大綱》等文字。祭堂後是墓室,有兩重銅製門,墓室正中是圓形大理石塘,上圍以欄杆,塘正中央是長方形墓穴,下面安放著中山先生遺體,上面安放著儀態安詳的中山先生大理石卧像。雄偉秀麗的中山陵每天都吸引著海內外數不清的瞻仰者與遊客。

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

在日本侵華風雨中的中山陵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中山陵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經歷了無數的災難與屈辱。

南京總統府中的孫中山辦公室

1937年8月15日開始,日本戰機開始對南京進行野蠻的空襲,一直持續了近四個月,將古城南京的許多地方,炸成一片廢墟。日機在中山陵上空肆虐。中山陵職工在中山陵建築上披上偽裝草簾,採取種種措施進行保護。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此時的日本當局卻下令日軍戰機注意避免直接轟炸中山陵、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的辦公地及其他重要遺址。中山陵陵園僅留下日軍一大一小兩個彈孔,成為當時南京唯一沒有遭受日軍嚴重破壞、保存較好的園林。

這絕非是一向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時發了善心,而是由於日本當局中有許多十分熟悉中國近代歷史的「中國通」,深知孫中山在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帝王專制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及崇高威望,也了解孫中山在國、共兩黨中的重要影響,因此他們在侵華戰爭中,始終十分注意利用孫中山的影響,來營造一種「中日親善友好」的氣氛,以此瓦解中國人民的抗日輿論,軟化與分化中國的抗日陣營。

1937 年 11 月 12 日上海失守後,日軍兵分三路,迅猛向南京包抄攻擊。蔣介石在部署遷都與撤退時,曾想把孫中山的遺體帶往陪都重慶,但若這樣做,勢必要用炸藥炸開陵寢,極有可能破壞孫中山遺體,故有關方面極力勸阻,墓室才得以保全,移靈之事沒能實施。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撤離南京前,特地到中山陵,對負責留守陵園的衛士說:「總理遺體不能移動,你們要保護好總理陵墓。」80名衛士在「與陵墓共存亡」的誓言書上莊嚴簽字。

佔領中山陵的日軍

1937 年12月初,日軍向南京猛攻。蔣介石為避免中山陵受到毀壞,下令中國守軍從中山陵附近主動撤離,使這一地區沒有發生大的戰鬥。1937年12月12日,日軍炮轟中山靈堂,炸毀了陵園新村等多處設施。守衛中山陵園的警衛大隊與中國守軍一道,參加了南京保衛戰,26人戰死。

南京淪陷後,中國軍民並沒有忘記安眠在南京中山陵的孫中山先生。1938年5月7日,是中國人民不能忘記的「五七」國恥日,當天下午,中國空軍第三大隊第二十五中隊的中隊長湯卜生,奉命駕駛單翼美式偵察機一架,從漢口機場起飛,飛抵南京,冒險低空繞中山陵盤旋三周,「繞著粉藍的牌坊、祭壇、靈堂盤旋了三圈,帶著舉國的沉痛在靈堂上空搖翅致哀,一捧潔白的玉蘭自空飄撒而下」,以示謁陵,舉行空中祭掃儀式,紀念孫中山。在日軍屠刀下的南京人民親眼看到了祖國的飛機,看到了正浴血奮戰的中國軍民仍堅持到中山陵謁陵,不禁熱淚盈眶、滿腔悲憤。真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湯卜生是黃梅人,他在三個月後,在衡陽空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6歲。

日軍統治南京八年,因抱有誘降和分化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的目的,沒有對中山陵建築大肆破壞。1940年 3月30日,日本當局扶植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中央政府」後,同意恢復孫中山的「國父」稱謂,同意恢復國民黨與國民政府的黨旗、國旗、黨徽、國歌,同意恢復「總理紀念周」與宣傳三民主義等活動。日本當局還鼓吹,他們發動的侵華戰爭與太平洋戰爭、實施的「東亞聯盟」運動、「建設東亞新秩序」與「大東亞聖戰」等,與孫中山生前宣傳的「大亞洲主義」屬不謀而合、是異曲同工等。汪精衛更是把自己打扮成孫中山的真正信徒與忠實學生,是孫中山「大亞洲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唯一實行者與繼承人。1940年3月,他到南京組建偽政府,第一件大事就是率領部屬前往中山陵謁陵,並在孫中山遺像前痛哭流涕。

汪精衛

1942年4月6日,汪精衛指定褚民誼等組織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不久,任命褚民誼為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

1942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76周年紀念日前夕,汪偽政府下令將南京市中心最繁華的新街口廣場中心的噴水塔拆除,將原置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由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在 1929年贈送的一尊孫中山演講姿勢的銅像,移置於此。偽南京市市長周學昌特地寫了一篇《移奉國父銅像記》,記述這次移奉孫中山銅像的經過與「意義」,並鑄於一塊銅板上,作為孫中山銅像的底座,供人瞻仰,擴大影響。

1943年9月,汪精衛又為南京中山門重新題寫「中山門」三字石匾,懸掛到城門上,以代替原先由譚延闓寫的匾額。

汪偽政府這一切活動的目的,無非是企圖給中外人士造成這樣一種印象:汪精衛才是孫中山真正的政治接班人與遺囑執行人,日本是孫中山的真正「朋友」。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不久,就派兵佔領了上海英、法租界。1942年9月, 日軍憲兵滬南分遣隊連續三次搜查原上海法租界莫利愛路29號孫中山故居,搜繳了一些孫中山的重要文稿與遺物。日方當局為表示對孫中山的尊崇與對汪偽國民政府的「友好」,特將這些物品送至南京日本大使館,由偽外交、內政兩部會同派員前往日大使館照單如數接收,計有:孫中山原著《建國大綱》文稿、日人久原房之助所贈孫中山的陣太刀1把、二環式指揮刀 1 把、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證書1枚 (附述文1紙)、政務總裁證書1枚、照相簿大小各1冊、照片176張、底片2張、明信片21張、兵工計劃書2卷12冊、克禮醫生病況報告1束、《中國之革命》1冊、會議通則自序1冊、會議通則5冊、《孫文學說》稿本8冊、《孫文學說》印本3冊、《民族主義》印本1冊、《民權主義》印本1冊、摺扇(附盒)1柄、《對國會致詞》文1紙、紀念冊3冊等,共約22件。汪偽政府接收這批孫中山文物後,轉交偽南京特別市政府,保管於雞鳴寺偽「文物保管委員會」內,曾在偽「博物館」一度展出。

南京中山門

1942年年初,日軍侵入北京協和醫院時,發現該院研究室內存有孫中山的肝臟、肝臟切片及蠟塊標本。日方當局將上述發現通告汪偽政府。汪精衛即派褚民誼赴北京交涉。褚民誼當時擔任偽外交部長、偽中日文化協會會長兼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他於1942年3月25日抵達北京,與日本駐華(汪偽)大使館北平事務所及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交涉。日方交出孫中山的肝臟及肝臟切片、蠟塊標本,由褚民誼護送,於3月29日回到南京。日偽當局藉此大做文章,於1942年4月1日在中山陵舉行「國父肝臟安放儀式」,將肝臟恭奉於孫中山靈櫬之前。

日偽當局於 1942 年 4 月 1 日在中山陵舉行「國父肝臟安放儀式」

然而,日本當局企圖打起孫中山的旗號以掩蓋其侵華戰爭的本質,最終只能成為歷史的笑柄。孫中山生前對日本當局的侵華野心進行過多次嚴正的揭露與警告。

1912 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生前很早就愛上了雄偉秀麗的南京山川勝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辛亥革命的風暴很快席捲全中國。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從海外回國,到達上海。由於孫中山在發動反清民主革命運動中的巨大功績與崇高威望,1911年12月29日,已光復各省的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以獲得絕對多數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元旦,孫中山從上海乘火車來到南京,當晚,在原兩江總督衙署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正式宣布建立中華民國。他在南京緊張工作了約三個月。

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期間,頒布了不少有利於發展中華民族現代經濟、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規和政策,如建元改歷、限期剪髮、勸禁纏足、禁止刑訊、保障人權、禁止人口買賣、保護華僑、嚴禁鴉片、禁止賭博、改變稱呼、廢止跪拜、男女平等和民族平等。這些法規和政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孫中山、黃興、胡漢民與唐紹儀等人在總統府前留影

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期間,表現出偉大的民主政治精神與平民風範。他日夜縈懷的是國家的統一富強和人民的安居樂業,絲毫沒有考慮個人的權勢和享受。他廉潔奉公,生活儉樸,不講排場。他身上穿的是一件極粗陋的呢子大衣。臨時大總統府設在舊兩江總督衙門,他卻在西部一座平房內辦公,在一座簡陋的小樓房內居住。由於臨時政府財政困難,所以上自臨時大總統,下至一般職員,都未按規定領取薪金。他們除食宿由政府供給外,每人只是發給由臨時政府財政部發行的軍用券30元。這實際上是一種供給制的生活。

南京總統府的「天下為公」匾額

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期間,每天都要接見大批來訪者,上至地方軍政官員,下至人民群眾。有一天,一位八十餘歲的老人專程從揚州來南京,想瞻仰孫大總統的風采,在傳達室被阻。孫中山聞知後,立即召見。護衛隊長把老人扶進總統府,孫中山正擬行握手禮,但老人卻擲杖跪下,要向孫中山行三拜九叩之禮。老人以為,大總統就是過去的皇帝。孫中山急忙將老人扶起,告訴他:「總統在職一天,就是國民的公僕,是為全國人服務的。」老人問:「總統若是離職後呢?」孫中山回答說:「總統離職以後,又回到人民的隊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樣。」那位老者第一次見到這種民主政治新氣象,高興激動不已,逢人就說:「我見到民主了!我見到民主了!」

孫中山剛從國外回到上海之時,曾力主北伐,以軍事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表示「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但在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後,在內外夾攻下,他被迫妥協了。1912年1月2日,他致電袁世凱,表示「文不忍南北戰爭,生靈塗炭,故於議和之舉,並不反對。雖民主、君主不待再計,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諒之。倘由君之力,不勞戰爭,達國民之志願,保民族之調和,清室亦得安樂,一舉數善,推公讓能,自是公論 」。1912年1月15日,他致電南方議和代表伍廷芳,更明確表示「如清帝實行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則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世凱)氏」,即推舉袁世凱為民國臨時大總統。這雖然表現了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對袁世凱抱有錯誤的幻想,但也表現了孫中山不貪戀官位、以天下為公的高尚品德。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南京臨時政府隨之解體。

本文原載於《中國國家歷史·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套450萬的房子,短短20年跌到3000塊還沒人要,慘烈的日本樓市經歷了什麼?
社評: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大國關係亂了嗎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