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邏輯和哲學之間

在邏輯和哲學之間

原標題:在邏輯和哲學之間


在邏輯和哲學之間


陳波 哲生


作者簡介:哲生 本刊記者


陳波,1957年生,湖南常德人。先後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政治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破格晉陞為副教授。現為中國學會理事、中國邏輯學會西方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邏輯哲學引論》、《哲學邏輯》、《蒯因》、《社會科學方法論》(合著)等。


人大複印:《邏輯》1995 年 03 期

原發期刊:《學術研究》1994 年第 06 期 第 83-86 頁


問:我注意到,你是中國邏輯學界比較活躍的青年學者,發表的論著數量較多,涉及的範圍較廣。你認為,你的學術活動的特點是什麼?


答:在邏輯和哲學之間。這一短語充分體現了我近些年學術活動的特點,並且很可能是我今後一生學術活動的範圍與方向。如你所知,我的專業是邏輯學,在大學裡講授各種邏輯課程,但同時又一直對各種哲學理論問題保持濃厚興趣。大約在1986年以後,我逐漸把自己的學術努力定位於邏輯和哲學之間。


問:你如此定位,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答: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根據自身的特點,我試圖以邏輯為基點,把我的專長與我的愛好結合起來,以揚長避短。

其次,也基於邏輯科學發展的需要。我注意到,自本世紀30年代以來,邏輯學與數學、計算機科學、哲學、語言學、心理學、認識科學等等的發展相互結合,出現了許多新分支,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已經形成為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邏輯學的發展也遇到了許多重大的理論問題,例如:究竟什麼是邏輯?是什麼東西使得一個形式系統成為一個邏輯系統?邏輯是否對任何論域都一概地正確?還是各種特殊的論域需要有自己特殊的邏輯?邏輯只是一種思考的方便工具嗎?推理有效性的根據和標準是什麼?如此等等。這些問題本質上是關於邏輯的哲學問題,需要從哲學上加以解答。


再次也考慮到哲學發展的需要。在現代西方哲學中,邏輯特別是數理邏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顯示出重要的作用。有一種廣泛流傳的說法:自弗雷格等人開始,西方哲學發生了「語言學轉向」,即是說,在哲學研究中把語言問題提到了首要地位,甚至把全部哲學問題歸結為邏輯-語言問題。英美分析哲學家把嚴密的邏輯技術引入哲學,大大改變了傳統哲學的思辨形象,並提出和研究了一些帶有很強技術性的課題,如意義問題、真理問題、可能世界與必然性問題,以及本體論承諾問題等,從而使哲學帶上了濃厚的專業色彩。以至有人說:不懂現代邏輯,就不能真正弄懂分析哲學。


但是,中國哲學界的情況卻不是如比。長期以來,中國邏輯學界的研究與教學主要局限於傳統邏輯,中國哲學界也因此缺乏對於邏輯特別是現代邏輯的真正了解,當然更談不上廣泛的應用。這樣一來,在中國哲學界,哲學文本創作中就普遍存在一種非邏輯化傾向:即缺乏論證性,有些哲學文本充滿了新名詞、新概念、新材料,雲山霧罩,而遇到一些十分關鍵的思想,卻輕描淡寫,幾筆帶過,並且時常可見內容混淆、重疊,甚至衝突之處。無論怎樣辯解,上述弊端絕不是一個好的哲學理論所應當具有的。


正是基於上面這些考慮,我將自己的學術活動定位於邏輯和哲學之間。我試圖以此為邏輯科學的發展作出我自己的貢獻,同時也架通中國邏輯界與中國哲學界之間的橋樑,使邏輯學界注意到邏輯中的哲學問題,並運用邏輯工具去研究哲學問題,參與一些哲學難題的解決;同時,也使哲學界注意到邏輯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引起學習現代邏輯的興趣,從而將邏輯技術適度引入哲學研究中,以有利於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問:你的這些考慮確實是很有意思的,並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感。那麼,在邏輯和哲學之間,你究竟做了那些具體工作呢?

答:我的工作主要在三個方面:邏輯哲學、哲學邏輯和分析哲學。


問:請你談談在邏輯哲學方面的工作。


答:大約從1983年起,我開始注意邏輯哲學,閱讀了一些相關的英文文獻,並引發了我自己的一些思考。199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專著《邏輯哲學引論》,這前後還發表了一批論文。在這些論著中,我比較全面、系統地探討了邏輯哲學的起源、性質、主要內容、體系結構等問題,初步構建了一個邏輯哲學體系。我認為,邏輯哲學至少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關於邏輯的哲學分析,例如,自然語言和形式語言的關係,形式化的本質、作用及其限度,邏輯的單一性和多樣性,以及更基本的:究竟什麼是邏輯?邏輯的對象是什麼?邏輯與非邏輯的劃界標準是什麼?邏輯與哲學、數學、語言學、心理學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第二,對各種邏輯系統內部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哲學回答,目的在於發展某種邏輯理論。例如,蘊涵與推理的關係,各種不同蘊涵的直觀有效性以及比較和評價不同蘊涵的標準;關於邏輯悖論的各種問題,例如悖論的定義、成因、類型、性質以及解決方案等;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有效性和普遷性問題;蒯因對模態邏輯的哲學批評以及別人的回應;多值邏輯對二值原則的挑戰及其派系的其他哲學問題;歸納邏輯中的休謨問題及其各種回答。第三,對於邏輯和哲學的基本概念的精細分析,這些概念包括:名稱和摹狀詞;語句、命題、陳述、判斷;命題形式和命題態度;量詞和本體論承諾;意義、指稱、謂述、用法和證實;存在與同一;特別是分析性、必然性、先驗性、真理、邏輯真理和數學真理等概念和範疇。


我認為,邏輯哲學的上述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一般性論題,它們對於邏輯哲學是根本性的,因為它們涉及邏輯科學整體,並且對於它們的不同理解和解決,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不同的邏輯眼界,導致不同的邏輯類型創立。一是特殊性論題,它們只是與某一類或某一個特殊的邏輯分支有關,而不直接涉及邏輯科學整體。具體來說,一般性論題包括:(1)邏輯究竟是什麼?(2)意義理論,(3)邏輯真理,(4)邏輯悖論,(5)邏輯和本論,(6)形式化的哲學分析,(7)蘊涵的意義,(8)「是」的邏輯哲學分析,(9)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的比較。而特殊性論題則包括:(10)非經典邏輯的哲學意義,(11)模態的形而上學,(12)時態邏輯和時間哲學,(13)道義邏輯和道德哲學,(14)命題態度和認知邏輯,(15)自然語言邏輯和語言哲學,(16)歸納邏輯的哲學問題。這就是我近年來經過反覆思考,初步構建的一個邏輯哲學體系。我已在發表的論著中探討了其中的大部分問題,並正在繼續探討,擬在適當的時候再寫一部比較有份量的專著《邏輯哲學研究》。

問:什麼是哲學邏輯?你在這方面做過一些什麼工作?


答:在英文文獻中,「哲學邏輯」(Philosophical Logic)是一個有歧義的詞語。我所說的哲學邏輯,是指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新興的一個邏輯學科群體,它們是以數理邏輯(主要指一階邏輯)為直接基礎,是以傳統的哲學概念、範疇為對象或直接具有哲學意義的邏輯系統。哲學邏輯作為學科群體,可以分為四個子群:(1)異常邏輯(deviant Logics),即因不滿意或者否棄經典邏輯的某一或某些特點而建立起來的邏輯理論,包括多值邏輯、相干和衍推的邏輯、直覺主義邏輯、自由邏輯、偏邏輯、量子邏輯、模糊邏輯、次協調邏輯、非單調邏輯、條件句邏輯特別是反事實條件句邏輯、構造邏輯等;(2)本體論邏輯,即有關傳統哲學本體論的概念、範疇及其問題的邏輯理論,包括模態邏輯、時態邏輯、存在邏輯、部分與整體邏輯,萊斯涅夫斯基的本體論等;(3)認識論邏輯,即以傳統認識論所研究的概念、範疇為對象的邏輯理論,包括問題邏輯、知道邏輯、相信邏輯、斷定邏輯、內涵邏輯、歸納邏輯等;(4)倫理規範的邏輯,即與傳統倫理學的概念、範疇相關的邏輯理論,包括道義邏輯、命令邏輯、優先邏輯、行動邏輯等。


在哲學邏輯方面,我在重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15萬字的專著《哲學邏輯》,並在雜誌上發表了一些論文,先後向國內邏輯學界介紹過模態邏輯、時態邏輯、道義邏輯、優先邏輯、內涵邏輯等分支,並對道義邏輯有所研究,獨立承擔了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道義邏輯與倫理學研究》,其成果20萬字專著《道義邏輯引論》即將交付出版。


問:聽說你近年來主要在研究美國著名哲學家兼邏輯學家W.V.蒯因的思想,是這樣嗎?


答:是的。這三、四年來,我主要研究蒯因。蒯因曾被艾耶爾譽為「繼羅素和維特根斯坦之後影響最大的在世哲學家」,他在分析哲學特別是美國分析哲學的發展中起了關鍵性作用,促使邏輯實證主義在60年代轉向邏輯實用主義,並最終衰落。我之所以選定蒯因作為我的研究對象,也是因為我的學術背景、興趣與蒯因有相似和相通之處。蒯因首先是作為邏輯學家登上學術舞台的,並且是當代一位十分重要的邏輯學家。他在研究邏輯時,首先關注的不是邏輯的技術方面,而邏輯的哲學方面。1950年以後,他更把主要精力用於哲學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獨特新穎的論題和學說。可以這樣說,「從邏輯的觀點看」,體現了蒯因哲學的淵源、路徑、方法與特色之所在。


問:這正應了「同心相應、同氣相求」這句話了。在蒯因研究方面,你有什麼具體成果?


答:具體體現為兩部專著:一是1992年底完成的評傳性質的專著《蒯因》,此書被收入傅偉勛、韋政通兩教授主編的《世界哲學家叢書》,已由台灣東大圖書公司出版。此書分蒯因的學術生涯、邏輯研究、語言哲學、認識論、本體論、總體評價等6章,比較全面地評介了蒯因哲學。由於當時我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在職博士生,要做博士論文,這部評傳性質的專著顯然不能滿足要求。於是我又花了近兩年時間,寫了一部研究性更強、按照蒯因哲學的內在結構安排敘述結構的手稿《闡釋與批判──蒯因的哲學體系》,它共12章,30萬字,博士論文《蒯因的自然化認識論──闡釋與批判》就是從這部手稿中抽取、改寫出來的。


問:聽說你的博士論文得到了專家們的很高評價。


答:是這樣。20位專家審閱了我的論文,他們認為,「論文作者立足於大量豐富的資料研究,清楚而極有說服力地展現了蒯因……的基本思想和發展線索,是一篇經過嚴肅、認真的艱苦工作之後作出的有深度的」、「高水平」、「高質量」的論文,「不僅達到而且在某些方面超過了對博士論文的要求」。對於專家們給予的評價意見,我感到寬慰,因為我近四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得到了肯定和承認。


在以上這些論著中,關於蒯因哲學我形成了這樣一些總的看法:(1)蒯因哲學是有統一主題和一以貫之脈絡的嚴整體系。它以一階邏輯為標準框架,以自然主義語言觀和行為主義意義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發生學的經驗研究方法,試圖去回答下述中心問題:我們是如何在貧乏的感覺刺激的基礎上產生出洶湧的輸出即我們豐富的世界理論的?由此派生出其他一系列學說,如語言學習理論,翻譯不確定性論題,整體主義知識觀,拒斥「經驗論的兩個教條」,經驗論的邏輯哲學,等等。並且,在這各種學說或論題之間,還存在內在的邏輯關聯和先後的邏輯秩序。因此,那種認為蒯因哲學無體系,蒯因只是就孤立論題發表獨創性見解的論文作家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2)從其方法論特色和理論傾向上看,語言蒯因考察哲學問題的基本維度,語義上溯是蒯因哲學研究的基本策略;科學主義是蒯因哲學的總體特徵,它具體表現了下面一系列主義:自然主義、經驗主義、行為主義、整體主義、唯名論傾向和物理主義、以及邏輯研究中的外延主義;其中,以自然化和整體論為特徵的經驗,是對蒯因認識論的最好概括實用主義是蒯因哲學的最後歸宿,它具體表現為:約定主義和工具主義、突出邏輯標準而淡化、取消客觀真理標準,以及相對主義。(3)蒯因哲學中潛藏著一些矛盾與不一致如整體主義知識觀與語言學習的基礎論要求的矛盾,喬姆斯基所發現的蒯因-Ⅰ與蒯因-Ⅱ的矛盾,翻譯對錯無事實問題與物理理論有事實問題的矛盾,以及邏輯可修正論與不同邏輯不可比較之間的矛盾,等等。蒯因哲學的特徵、矛盾與缺陷,是由蒯因的下述理論失誤造成的:他只看到人類認識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幾乎完全沒有看到它更重要的是社會、歷史、文化的活動的過程;他始終動搖於實在論與工具主義之間,不能明確一貫地堅持反映論立場;他不懂得真理問題絕對與相對的辯證法,誇大了人的認識中的相對性,最終滑向了實用主義和相對主義。因此,蒯因哲學作為一個整體是不有成立的。(4)但蒯因哲學對現化哲學作出了傑出貢獻,具有極高的精神價值,這突出表現在:他抓住關鍵性論題直入主題的理論洞察力,清晰、簡潔而又嚴謹、細緻的分析論證方法,某些極富獨創性和穿透力的思想和學說,以及某些堪稱典範的哲學文本。對於中國哲學家來說,蒯因哲學中最有價值、因而最應該消化吸收的,就是蒯因貫穿始終的理性精神,具體表現為:對於科學的尊重;對於語言的關注;對於現代邏輯的成功運用;以及不承認任何意義上的終極真理,始終面對批評與反例的胸與氣度。


問:你最近有什麼研究計劃?


答:在近一、兩年內,我將致力於完成我所承擔的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形式化方法的哲學分析》。形式化方法是現代邏輯最重要的方法,它根植於西方科學中的演繹主義傳統和西方哲學中的唯理論流派,因此它是西方理性主義傳統的結晶。我將對形式化方法本身進行哲學分析,並探討能否將形式化方法應用於哲學研究等問題,也許由此我會在一段時間內轉入對哲學方法論,元哲學的探討。


我深感中國哲學傳統中嚴格理性精神之匱乏。中國傳統思維方式長於神秘的直覺、頓悟、洞見,以及籠統的綜合和概括,但拙於精細的分析與嚴密的論證。這從留傳下來的哲學文本中也可看出:幾乎沒有圍繞單一主題進行嚴密論證的大部頭著作,而有的是作為未經嚴密論證的觀點集成的「語錄」。所以,「文革」時期,林彪、「四人幫」把中國變成《毛主席語錄》的海洋,這一做法在中國實在是源運流長:作為中國文化經典的「四書」、「五經」,很多隻不過是孔孟語錄彙編,因為孔子講究「述而不作」,於是只好由其弟子將其言行記錄下來並加以整理,以傳給後人。在當代中國,中國古代哲學疏於分析與論證的傳統仍大有傳人,並且還出現了「教科書化」寫作方式在哲學文本創作中的全面肆虐。這種狀況確實值得我們憂慮,並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哲學的本性是愛智慧,是智慧之學,因而無論其思想內容還是其表述寫作方式,都應使人感受到智慧的火花,使人籠罩在智慧的光芒之中。這其中就包括哲學思維的精確化與嚴格化。應該認識到,精確化、嚴格化不僅僅是組織觀點與材料的寫作方式問題,而是把哲學思考引向深刻化、正確化的途徑方法。這是因為:(1)嚴格化、精確化必須以哲學思考的周密化、細緻化為前提,而周密、細緻地思考的結果往往導致哲學思想的全面與深刻;(2)有些哲學思想泛泛而論可能十分動昕、十分有理,但是一旦要使其嚴格化和精確化,充分揭示其概念、範疇、命題潛在的邏輯涵義及其相互之間潛在的邏輯關係,並使它與其他觀點處於有機統一之中,往往就會發現它漏洞百出,有時甚至根本不能成立。糾正錯誤則導致哲學思維的正確化。(3)嚴格化和精確化還有助於不同哲學觀點的比較和辨識。當一種哲學觀點以一種大而統之、簡而化之的方式提出時,幾乎不能與其他哲學觀點比較,因為它不具有確定的形式,彈性較大。但一旦利用形式化方法使其精確化和嚴格化之後,就可以進行互相比較和相互批判,弄清它們之間的真實關係。


總之,我試圖通過我的研究,來傳播和培育嚴格的理性精神。我認為,這是我們中國人所最缺乏的。如果我們能夠把傳統中的超越意識與西方人的競爭精神結合起來,把神秘的洞見與西方人的理性思維結合起來,我們將無敵於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從感性到理性的反轉:康德崇高概念辨析
論高級自由主義的「經濟例外論」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