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企業上雲報告》發布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中國大數據專家委員會承辦,至頂網和計世資訊協辦的第十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學術交流中心主任余文科發布了《2018中國企業上雲報告》。(以下為余文科演講整理)
中國電子學會學術交流中心主任 余文科
雲計算經歷的三個階段
從2009年到2018年的時間,雲計算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0年之前,準備發展階段,我們雲計算的概念,架構的落地和大家初步的認識。第二個階段是2013年左右,我們認為是成長的階段,從概念,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模式初步清晰。從2013年到現在,雲計算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雲已經成為IT的重要基礎設施。產業規模2009年為249億,2018年達到2400億,規模近10倍增長。
從2009年到2018年出台了大量的文件,政策紅利不斷的加碼。近十年我們上雲率從2009年的3.2%到目前的30.8%,增長趨勢比較明顯。美國基本上都在50%以上,全球來看還是比較靠前的位置。十年的中國雲計算大會也見證了這三個發展階段。
企業上雲的現狀第二部分我們講一下企業上雲的現狀。前面提到已經採用雲服務企業佔30.8%,從業務方式來看,公有雲佔19.8%,私有雲是7.6%,混合雲佔了3.4%。公有雲還是企業的首選方式。從上雲率來看,我們國家還是處於比較初步的階段,市場潛力還是比較大,企業覺得雲服務的種類和創新服務還有待提高。
從上雲企業用戶規模看,我們發現100人是上雲的節點,100人以上的規模企業上雲比例顯著高於100人以下的企業。大中型企業上雲需求得到了釋放,是當下雲建設的核心力量。但是我們國家的中小企業數量巨大,這塊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
全國上雲的態勢,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有的地區經濟不是特別發達,但是上雲率比較高。大概33.8%的企業上雲以後將50%的業務放到雲上。而且50%以上的小微企業業務上雲佔比較高。大企業的資產比較大,有些業務放到雲上,整體業務上雲還是需要一定過程,複雜度也是比較高的。
企業上雲的原因我們也調研了企業上雲的原因。雲計算剛出來的時候大家就覺得節省IT成本的支出,目前為止成本是首要原因,穩定性也是企業上雲的主要原因。公有雲的用戶以成本為首,私有雲和混合雲更多考慮安全性、穩定性,包括混合雲用戶會強調靈活可伸縮,還有易監管的調度。現在已經上雲的企業,越來越多的把管理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往雲端遷移。
我們對沒有上雲的企業做了調研,大概30%的企業會在未來三年內採用雲服務。短期來看,我們雲計算增長的潛力和增長的價值還是很大的。500人以上的企業上雲的意願高於其它規模,中小企業是特別大的市場,大型企業短期內還是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而目前企業上雲關注的因素,最重要的還是安全、穩定。
雲計算行業應用統計第一塊是工業雲,2018年上雲率21.3%,工業雲稍微有一點拖後腿,GE、西門子、航天雲網有很多好的平台,但總體的技術水平和質量還有待提高,工業企業思維還需要轉變,道路還是比較遠的。同時把工業這塊進行了拆分分析,電力、石化、電子等,電子和石化行業上雲比例高一點,其它細分行業差不多。電力和石化業信息化和網路化水平比較高,他們的速度會更快一點。工業雲的市場規模,2017年大概在43億,2018年可能會達到62.5億的規模,增長速度44%。工業雲廠商這塊不多講了,大家都比較清楚,現在互聯網廠商在做,傳統IT廠商,工業企業也在做,現在第三方創業企業也通過工業雲的創新,涉足一些細分的領域。
政務雲這塊,數字經濟是政務雲的一個大頭,也是雲裡面做的比較好,做的比較早的領域。市場規模來看,2018年可以達到200億的規模,增長速度34%,政務雲的市場還是有較好的發展勢頭。在政務雲的市場結構調查中,2017年還是以IaaS為主的市場規模,大概有119億的規模,而近幾年,政務雲的PaaS增長還是比較顯著的。值得關注。
金融上雲達到66.2%,金融信息化做的比較早,核心交易數據不會放到公有雲上。整體來說,混合雲解決方案會是金融的一個趨勢。金融雲市場的規模2018年可能會達到90億的水平,增長速度是44.6%。金融雲是增長潛力很大的領域,用戶需求的第一位還是安全。第二位的是關注自己的技術能力,實現金融產品的創新,包括交易模式的創新,最後才是預算。
醫療領域2016-2018年有一個穩步的增長,增速不是特別快,2018年預計到37.8%。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調研樣本,我們調研了3700多家企業,行業涉及到各個行業,企業規模分布均勻,最後對計世資訊協助調研和支持表示感謝,感謝大家!
※讓區塊鏈深入行業——第十屆中國雲計算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專題論壇亮點搶先看
※氣溫攀升34.4% 度!這裡尤其熱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