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拼多多:GMV暴增背後 真實的核心秘密是什麼?

拼多多:GMV暴增背後 真實的核心秘密是什麼?

作者:無冕財經—劉澄

在這一輪互聯網企業上市潮中,最年輕的拼多多無疑是最備受熱議的。

7月17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更新了此前提交的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掛牌,估值有望突破240億美元。這意味著創立僅2年10個月的拼多多,市值將接近半個京東、4個新浪、20個搜狐、80個聚美優品。

從迅速進入大眾視野的「電商黑馬」,到「3億人都在用的購物APP」,再到「新電商第一股」,拼多多在截至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GMV(總成交金額)已達到2621億元,活躍買家3.44億。不斷刷新業績數據,受到極高關注的同時,拼多多這個年輕的電商平台,也被投來諸多質疑的眼光。

有聲音認為,拼多多GMV暴增的背後,是便宜沒好貨的商業遊戲。誠然,定位於做大眾化的消費升級,深挖在淘寶、京東未能觸及到的用戶群體,成為與平台電商、自營電商並駕齊驅的「第三極」,實惠、拼團裂變是拼多多的殺手鐧,也遇上了商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平台「背鍋」的焦慮。

但對於一個以移動電商和社交媒體相結合的新商業模式,這些每個電商平台都無法避免的問題,是否就該掩蓋拼多多的差異化模式亮點?GMV暴增背後,真實的核心秘密是什麼?

Q2繼續強勁增長

拼多多火箭上市的速度,有著與之匹配的亮眼財務數據。

隨著最新招股書的披露,拼多多在2018年Q2的持續強勁增長再次引起關注——月活躍用戶較Q1增長17%至1.95億,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拼多多GMV達2621億元。

持續的高速增長,是這位年輕的「潛力股」即使還處於虧損,但仍然被投資機構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17年開始轉型,拼多多找到了目前最具持續盈利能力的商業模式。這一年裡,拼多多的收入結構從依靠自營商品銷售轉變為在線營銷和傭金,總營收迅速飆升至17.44億元。

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Q1就已被實現了將近80%。2018年Q1,拼多多總營收13.8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37倍,其中在線營銷(包括關鍵詞競買、廣告等)貢獻了80%,平台依照商品價值向商家收取0.6%的傭金收入,則佔比20%。

隨著業務結構的調整,拼多多毛利率和凈利率都有了顯著提升,這為未來盈利作出了良好鋪墊。2016年,拼多多毛利率還只是-14.5%,到了2018年Q1,毛利率已提升至76.98%。同時,凈利率也-57.84%提升至-14.52%。

由此可見,虧損的持續發生並非因為拼多多的盈利能力不足,而是隨著業務量增加而存在。業內對目前的虧損保持樂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認為,「只要開源節流、開發盈利產品,加上IPO後有融資進來,現金流還是非常充沛。」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創新商業模式,同樣是得到市場及資本肯定的關鍵。

更新的招股書顯示,拼多多將以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價格區間,發行856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最高擬融資18.7億美元。若按價格高位計算,其市值將突破240億美元。與今年3月拼多多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時,125億美元的估值相比,幾近翻倍。

坐擁微信的龐大流量,拼多多更是顯露出超越京東之勢。極光大數據顯示,拼多多在今年3月滲透率達22.4%,僅次於淘寶,環比增長15.6%,增長率遠高於淘寶和京東。

拼多多用短短3年,做到了淘寶5年、京東10年的GMV數字,成為社交電商「新大佬」,並逐漸帶領社交電商成為零售電商行業與平台電商、自營電商並駕齊驅的「第三極」。在這背後,與拼多多極致性價比、大眾消費升級的模式是分不開的。

「坑多多」還是「香餑餑」?

飛速成長的同時,拼多多也有煩惱。

打開拼多多APP不難發現,平台智能化推薦商品時,弱化了商家的身份,讓每一款產品都有可能成為「爆品」。事實上,這對消費者而言,更容易買到自己需要的、好的商品,而非一味地追逐品牌店鋪;對於商家而言,也更為公平,只要商品好,都有同等的機會銷售給用戶。

而如此做法帶來的副作用是,當消費者買到質量不好的東西時,往往第一反應是「拼多多賣假貨」,而不是「XX商家賣假貨」。

目前,拼多多全平台商家數量達到100多萬,為這部分不合規的商家「背鍋」的拼多多,卻不知不覺地成了一小部分人口中的「坑多多」。

但客觀來說,和售假之間並無必然聯繫,只是在實惠的平台上出現假貨問題的幾率可能更高,但便宜不是假貨的罪魁禍首。相反,為了打假,拼多多下了比其它平台更重的決心和功夫。

2017年,拼多多主動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黑名單封殺售假商家迴流率低於5%,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同時,還設立1.5億消費者保障基金,幫消費者處理售後糾紛並維權索賠。

「坑多多」是個誤會,「香餑餑」才是現實。

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拼多多迎來一支由知名商業領袖和頂級學者組成的「豪華」顧問委員會,其成員包括高盛前總裁約翰·桑頓(JohnL.Thornton),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以及人工智慧專家、前百度總裁陸奇等。約翰·桑頓認為,只有那些「長期價值追求者」(long-term greedy),才真正懂得創造價值的內涵並具備領袖潛質。

此次計劃登陸納斯達克,拼多多將以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價格發行85,600,000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最高擬融資18.7億美元,其中騰訊和紅杉資本將在此輪IPO中擬各增持2.5億美元。

受到多家國際頂級投資機構青睞,也是拼多多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強力佐證。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拼多多活躍買家數達3.44億,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從674元增至763元。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小部分低質量商品的存在並不代表整個拼多多不被消費者認可。

相反,活躍買家數量和消費額的上升,恰恰說明了更多消費者選擇拼多多,在拼多多平台上買了更多的東西。

開啟「新電商時代」

拼多多用3年時間做到了「獨角獸」,並即將在資本市場再次起航,相比起小部分的挫折,它將如何引領「新電商時代」更值得期待。

今年3月,淘寶低調上線「淘寶特價版APP」,隨後京東也推出「京東拼購」,雙雙對標拼多多。在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看來,迅速成長的拼多多足以引起阿里、京東的不安。另一方面,巨頭們對社交電商的試水,也表明了拼多多定位的前景廣闊。

但顯然巨頭們的這次嘗試還難以撼動拼多多,2018年Q2,拼多多的平均月活用戶達1.95億,較Q1增長17%。而據易觀千帆數據,淘寶特價版自上線以來,在同一時期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僅為88.16萬,與拼多多還遠不在一個量級。

這正是拼多多GMV暴增背後,真實的核心秘密所在。

曹磊指出,與社交網路的嫁接正在成為電商平台的「標配」,這標誌著消費零售電商行業正開啟「去中心化」的新紀元,其中僅微信生態圈體系內的基於社交的電商年GMV規模不在1萬億元人民幣話下。

以拼團、朋友圈鏈接為社交切入口,拼多多真正將「社交+電商」付諸實踐,做到了巨頭們都難以實現的商業模式。「大量的真實的用戶需求和中低端商戶得到對接,同時也避開了大牌廣告的壓制,事實上拼多多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流量基礎。」方格道破拼多多的裂變基因。

互聯網流量紅利結束後,傳統電商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盈利難度加大。如此一來,資本向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流量成本低、潛力巨大的社交電商傾斜,是理所當然的情況。因此,拼多多以高估值衝刺「新電商第一股」,意味著「新電商時代」正被開啟。

作為「新電商」引領者,拼多多在招股書中特別提及,公司將在2018年繼續加大對「拼農貨」計劃的流量扶持力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邦動力網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也要造節 會員日銷售額再創新高
三星被美國陪審團裁定侵犯韓國一大學專利

TAG:億邦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