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個無聊的主題——關於閱讀

又一個無聊的主題——關於閱讀

我總覺得,讀書是件幸福的事。選書時快樂的期許,讀書時於作者世界中的沉浸,讀過後的回味感悟,莫不給我帶來極大的幸福。我學會用這笨腦袋去觀察思索生命,全虧得閱讀。我可以時常在喧囂世界中找尋到一份寧靜,也虧得是閱讀。

然而,這幸福感並不總能如約而至,讀書也偶爾令我不快。我有時候買來些特別有「名氣」的書,結果讀完卻發現,不過是些被過譽的「商品」,如果說,這種不快來自被欺騙的不滿,倒不如說,它來源於一種事與願違的失望。

我每每讀到此類商業化作品,就能聯想到鬧市街頭的排擋,經常放的那種俗濫曲調。它們的共同點在於,不是讓人覺得陳詞乏味,毫無新意,就是讓人倍感喧鬧和嘩眾取寵,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內容空洞而沒有靈魂。

我猜此類濫調作品的背後,必定是個毫無創造意識的作者,盲目模仿,失其本色,再或者他毫無本色可言,正如東施效顰。不過,像這樣的「濫書」,只要你見多了,也就慢慢學聰明了,知道如何快速分辨出來。

我不太認同開卷皆有益的觀點,尤其對於我這種笨一些的人,讀書需要所取捨。如何舍,我已經自己摸索出來。至於如何取,最近也有所領悟,這是在讀摯友寫的讀書筆記時,受到的啟發。

摯友的筆記有關一部文學經典,筆記里提到個現象——註疏者多有考據癖。他們不是過分考據,就是過分解讀,穿鑿附會。仔細想想,我覺得這多少有點幽默意味。也許原作者根本沒有那麼多艱深的意圖呢? 我想這是走了「過分嚴肅」的極端,卻忘了用單純的心態,去欣賞作品本身的美妙。這是了解有餘而欣賞不足。

而現在的讀者,尤其年輕讀者,又容易走另一個「過分不嚴肅」的極端,不了解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理解與欣賞,全憑想當然。以為有點文藝的嗜好就足以談論文藝。這是欣賞有餘而了解不足。

了解與欣賞本應互相補充,有所了解更助於欣賞品味,而無所了解又何談欣賞?

作品有精妙跟俗濫之分,閱讀何嘗不是這樣?作品的俗濫來自空洞無靈魂,俗濫的閱讀也一樣。精妙的閱讀必然是基於了解與欣賞並存的形式。不走任一極端,中庸之道是藝術的真理(我與摯友的共識),當然也是藝術品讀的真理。對於如何讀經典,朋友筆記里,不過分考據解讀,也不過分自由發揮的態度,令我敬佩。

關於閱讀如何取,除了不走極端,還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那就是找到自己精神上的血統。

每一片葉各有脈絡,每個人也都各有自己精神的來龍去脈,我一直相信人們總能在文學作品中找到自己脈絡的血緣。

比如你註定是個溫暖樂觀的人,你在讀叔本華的時候就不會產生多少共鳴。如果你註定是個想要突破束縛超越自我的人,很有可能尼采就是你精神上的嫡親。

這是思想層面上的,語言風格方面也是同理。

找到自己的「來歷」,不至於茫然,對此我有所體驗——有一些影響我極深的作品,每當我想起那些字句,就可以在害怕之時,不至於感覺恐懼。在孤單之時,不至於感覺孤獨。

關於閱讀這件事,以上就是我的小小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亞鎮上的甲殼蟲 的精彩文章:

TAG:伊亞鎮上的甲殼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