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改變腿型,治好了困擾多年的膝骨關節炎
都說膝關節
是人體最為重要的關節
隨著年齡老化是自然現象
但張女士怎麼也沒想到
自己不過40出頭
膝關節卻「垂垂老矣」
張女士
關節疼痛難忍,上下樓困難,關節活動咔咔作響,像極了70歲老人的狀態。
更想不到的是,
醫生通過手術改變她的腿型,
治好了困擾多年的膝骨關節炎!
膝關節疼了7、8年
結果成了羅圈腿
張女士來自安徽滁州,41歲的她已經被膝關節疼痛折磨了7、8年。
「2010年左右得過一次腰椎間盤突出,之後膝蓋就隱隱作痛,剛開始還能忍一忍,時間長了走路都困難,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更令張女士沮喪的是,她的腿也漸漸變形,成了老百姓口中的「羅圈腿」,讓愛美的張女士很難接受。
丈夫帶著她跑遍了周邊的各大醫院,理療、針灸、注射藥物這些保守治療都試過,效果並不明顯。最後有醫生告訴她先吃止痛藥,拄拐走路,實在不行就換關節,但要等到60歲才能手術。
「她還年輕,要等20年,可怎麼過啊!」不甘心就此放棄,丈夫四處打聽,最終慕名找到了江蘇省中醫院骨科沈計榮主任。
手術改變腿型
老毛病治好了
經過仔細檢查,拍片評估後,沈主任發現張女士的膝關節炎雖然很嚴重,但可以手術治療。
12
骨傷科 沈計榮主任醫師
患者關節內側磨損較多,外側情況良好。且她正值壯年,希望術後能繼續從事重體力勞動。針對這些情況,決定打破以往「關節壞了就要換」的觀念,在患者現有的關節上想辦法。
「由於膝關節內翻,通過微創技術,取高位脛骨截骨撐開,再調整站立行走時的力線,把膝關節的承重著力點由內側轉移到外側,就可以改變腿型,既緩解了疼痛,又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帶著信任,張女士住進了骨科病房。為了保證手術效果,先對疼痛更為明顯的左腿進行截骨手術,手術持續了一個小時左右,藉助計算機輔助、3D列印等新技術,操作更為精準。
加上術後加速康復手段的運用,張女士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3天後康復出院,預計一個半月就能恢復如常。
關節不能一換了之
階梯化治療最佳
膝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退行性膝關節病變,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甚至「交鎖感」等癥狀。就像機器零件老化一樣,它的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
有數據顯示,60歲的人群半數患有膝骨關節炎,而7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甚至超過80%。許多骨性關節炎患者在中青年階段就出現疼痛癥狀,想要維持膝關節的功能,早期干預也十分重要。
「近年來人工關節置換十分流行,對於嚴重的膝骨關節炎,許多人認為只能換關節,其實不然。」根據20多年的臨床實踐,沈主任發現,有少部分患者換了關節後並不滿意,不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屈膝時感受不到關節的存在,還面臨人工關節有15年的使用壽命,翻修手術風險更大。「如果能保留自己的膝關節,可以推遲甚至避免換關節。」
專家強調,膝關節炎必須手術的最好採用階梯化治療手段,因人而異,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案。比如有些患者膝關節內翻,建議做截骨手術,有些人則是由於關節內側發生磨損建議做單髁手術,只有全關節磨損,特別嚴重的,一般才會選擇做關節置換。
膝骨關節炎三分靠治療
七分靠保養
「近年來,膝骨關節炎呈現年輕化趨勢,病房裡30、40歲的膝關節炎患者比比皆是,與肥胖、從事重體力勞動、久站以及不良運動方式有很大關係。」
沈計榮主任表示,疾病的治療遠遠沒有疾病的預防來得重要,三分靠治療,七分靠保養,預防膝骨關節炎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控制體重
減少體重,可以大大減輕負重關節的壓力,減少關節磨損。
2、適度鍛煉
爬山、拎重物、上下樓梯這些行為很膝蓋,尤其爬山,雖然鍛煉好了心肺功能,但對膝關節的損害最大。保護膝關節,最好的運動方式不需要不負重,比如游泳、騎自行車等。
3、少穿高跟鞋
穿高跟鞋時關節承重高達體重7-9倍,比爬山登高還嚴重。建議可以穿軟硬合適,鞋底有一定厚度的鞋,可以起到足夠的緩衝作用,從而減少關節勞損。
4、受傷及時治療
一旦扭傷,應及時就醫進行正確的處理,扭傷之後的固定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因為「小傷」而延誤治療。
END
主管部門:江蘇省中醫院 新聞宣傳辦
審核:馮瑤
專業審核:沈計榮
文稿、圖片、編輯:孫茜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營養要充分
※「野草」貴過肉,常吃可治療關節炎、腰腿痛、潤肺止咳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