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不賠款不割地,為何疆域面積卻不斷縮水?有一點很重要

明朝不賠款不割地,為何疆域面積卻不斷縮水?有一點很重要

縱觀中國歷代王朝,明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有骨氣的王朝,與其他王朝相比較,不管是面對少數民族或者是外國侵略者的侵略和無理要求,明朝歷代君王都做到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特別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至死不退,弔死煤山,被稱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是如果把明朝強盛時期的版圖和明朝中後期版圖一對比的話,細心的網友就會發現,明朝的疆域隨著時間和國力的變化卻在不斷的縮小。據資料統計明朝疆域最大時達到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到明朝後期只有不到一半的疆域。既然明朝號稱不賠款不割地,那麼這消失的領土去哪裡了?

我們先來看明朝強盛時期的疆域範圍,《明史·志第十六》中有所記載:「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嶺北),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此後明朝疆域不斷縮水,到明朝後期只剩下兩京十三省漢人地區了。為什麼明朝失去的領土都是在邊疆地區?這與明朝對待邊疆地區的制度——羈縻制度有關係。

羈縻制度是中原王朝對待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常用的一種政治制度。邊疆地區又是少數民族集中的居住區,中原王朝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風俗習慣,以及政治經濟發展的差異,利用當地人貴族管理少數民族,也就是「以夷制夷」政策。這種政策的初衷是好的,能夠滿足中原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和穩定,羈縻地區的領導名義上是歸屬中央政府管理,實際上在地區有相當大的權力和勢力。羈縻地區的穩定與隨著中央政權的盛衰有緊密的聯繫。當中央政權強大時期,少數民族地區服從中原王朝,當中央政權衰落時,少數民族地區就會趁機搞事情出來。

明朝接替元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在東北設立建州三衛管理,建州三衛的長官都是當地少數民族——女真族。努爾哈赤是明初建州左衛都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的後裔,在他的帶領下女真族的不斷強大。隨著明朝的不斷衰落,努爾哈赤率領女真人起來反抗明朝的統治。滿清一步步佔領明朝關外的領土,到明朝末期,關外領土基本被滿清佔據,明朝損失東北大片土地。

元朝滅亡後,明朝在北方蒙古地區也設置相應的制度來管理(羈縻制度)。明朝在蒙古兀良哈部設置朵顏、福余和泰寧三衛指揮使,使其各部首領統領其部下。後來明成祖朱棣因為三衛有功,大量賞賜兀良哈部各首領官職和獎品。蒙古瓦剌部曾經受封於大明王朝,但是時常騷擾大明北方地區,導致大明王朝北方邊患長期存在。到明朝中後期,蒙古各部都已脫離明朝管理,與明朝關係時好時壞,為此明朝修建了長城,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抵禦北方蒙古入侵。

明朝洪武年間,在西北新疆哈密等地區設置衛所制度對當地進行羈縻管理。哈密歸屬明朝。但是隨著西北吐魯番的逐漸強盛,新疆哈密地區被吐魯番逐漸控制,到嘉靖初年,哈密徹底被吐魯番吞併。明朝在西北的諸衛全部喪失,明軍退守嘉峪關。

明朝初年在西南地區設置土司和宣慰司管理地方事務。土司就是任命當地土官進行統治,也就相當於羈縻制度。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利益複雜,經常發生土司叛亂。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難以直接管理,使得西南地區的一些領土被周邊少數國家佔領。比如現在的越南,緬甸,不丹和錫金在當時屬於明朝的領土,但是由於管理不善,這些領土要麼被周邊國家吞併,要麼自己獨立出去。明朝永樂時期,明軍佔領了越南,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進行了直接統治,即"安南屬明時期"。但是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將明軍驅逐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明朝的宗藩關係之後,恢復了獨立,建立了後黎朝。從此中國再也沒直接管轄過安南地區了。

明朝雖然號稱不賠款不割地,但是周邊大量的領土還是喪失了。這些領土的喪失與明朝實行的羈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明朝對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不善,導致明朝邊患一直存在,到明朝末年,中央政府真正管轄的地區只剩下兩京十三省。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結果何如?打贏問題不大
同是被俘虜,為何陳玉成不寫下一字,而李秀成卻有五萬字的自述?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