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藍色精靈銅鈿草

藍色精靈銅鈿草

銅鈿草是溫州農人對一種鄉間小草的俗稱,在植物學上的名字叫婆婆納。它也並非眼下被人們作為觀賞植物來蒔養的水生小草——銅錢草,那是學名叫中華天胡荽,又名香菇草的植物,它屬於傘形科天胡荽屬。而婆婆納則屬於玄參科婆婆納屬,它只生長在荒郊野外,是大地的背景。

在小時候認識的雜草中,銅鈿草無疑是一種漂亮的小草,也是一種神秘的小草:小莖匍匐生長,外沿波浪形的葉子,重重疊疊,大小像一枚枚銅錢,葉色碧綠,花枝伸過葉面,在葉子的上方開著藍色花瓣的小花,白里透黃的花蕊,星星點點,遠看就像是一個銅鈿眼。按照我的猜想,大概是這種特殊的樣子,故家鄉的農人們便叫它為銅鈿草。這顯然也是一種形象、直觀的叫法。而婆婆納——,儘管可以發成「婆婆——哪」或「婆婆——納」的音符,在呼出口時有一種對上輩的溫馨感、尊重感,聽起來也有濃濃的親情的味道,家的味道,但總覺得與植物的形態、性狀對不上號。我查閱了拉丁文和英文的植物學名,它既不是音譯,也沒有什麼文化意涵,我不知道中國的植物志書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它?

銅鈿草也是獨佔春光的小草,清晨,銅鈿草的花蕊挾帶著一顆顆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似珍珠般晶瑩發亮,非常的耀眼。若微風吹過,整株小草就翩翩起舞,姿態十分優美,並不時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在江南的山地里,銅鈿草長得茂盛葳蕤,一叢就有一大捧。所以,當小時候拔草時遇到銅鈿草,我的眼睛立馬發亮,三下五除二就將它們拔光,讓裝草的蔀簍里發出密密的湛藍的光芒。

據考證,銅鈿草的學名婆婆納首次出現在由明永樂四年(1406年)刊印的《救荒本草》中,作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謚號為周憲王的朱橚。在書中,朱橚寫婆婆納:「生田野中。苗塌地生,葉最小,如小面花黶兒,狀類初生菊花芽,葉又團,邊微花如雲頭樣,味甜。」又說,災年乏糧,夏曆二月,采其莖葉,可充饑。食法是「采功葉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救荒本草》是一部專述地方性植物並結合食用方面以救荒物種為主的植物志,全書記載植物414種。該書後來重新刻印時,明代官至寧波同知、山西僉事的李濂(1488-1566年,河南開封人)在序中說:「或遇荒歲,按圖而求之,隨地皆有,無艱得者,苟如法採食,可以活命,是書也有助於民生大矣。」由此見,銅鈿草還是救濟荒年的野菜。現在的婆婆納還有很多名字,如狗卵草、雙珠草、雙銅錘、雙腎草、卵子草、石補釘、菜腎子、將軍草等等。但我覺得,這些名字與銅鈿草相比,都沒有直達它的本質。

對銅鈿草的理解莫過於16世紀初期的散曲家王磐了。他在編撰成書的《野菜譜》中,將它稱作破破衲,除文字說明、植物手繪圖外,還作一首散曲曰:

破破衲,不堪補。

寒且飢,聊作脯。

飽暖時,不忘汝。

王磐把婆婆納叫成破破衲,彷彿讓人看到一位鄉村的老婆婆在那裡引針穿線,為離家的遊子或膝下的孩子衲厚厚的鞋底。如果從這個角度理解,那麼將這一物種叫做婆婆納,還是恰當的。

我沒有專註於色彩的研究,但每當我見到銅鈿草時,我都會驚異於它的藍。因為植物學告訴我,自然界藍色的花朵是很罕見的,而這種在低處匍匐著的銅鈿草,卻綻放著若古老青花瓷一樣的藍,散發著如細碎花布一樣的藍。雖然是微小的藍,散淡的藍,但藍得透明,藍得純粹,藍得生動,我每每看著它,就會聯想起蔚藍的大海和清澈的天空,那都是深邃、神秘的世界。

醫書說,婆婆納性味淡、涼,具有涼血止血,理氣止痛的功能。用於吐血、疝氣、睾丸炎、白帶異常的醫治。可見,銅鈿草也是草中之寶。

溫州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溫州 的精彩文章:

TAG:人文溫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