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糖尿病足的感染
糖尿病足的治療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外科處理:局部護理;降糖治療:抗感染治療;擴血管一微循環調節。
外科局部創面治療適當的外科處理非常重要,對於已經發生深部感染且形成膿腫的部位進行切開引流是十分必要的,若有潰瘍存在也應該進行必要的外科處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使用3%雙氧水清洗深創口,也可用碘伏紗布條引流。潰瘍部位應根據潰瘍面積大小、深淺,用3%雙氨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後,用碘伏紗布外敷。乾性壞疽者可用75%酒精紗布或碘伏外敷,必要時可切除壞死的足趾。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每日換藥1次,最少隔日換藥1次,病情嚴重者每日換藥2次。當發生足趾壞疽時(一般為乾性壞疽),有時可導致壞死性筋膜炎,造成患足局部紅腫、發熱、疼痛、皮膚有暗紫色斑等,嚴重者需截趾或截肢且死亡率較高。因此可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切除壞死的足趾。需要注意的是:外科換藥時務必將壞死的組織清除並保持創面清潔,應盡量保持創面乾燥、邊緣清楚、局限,注意保持環境衛生並防止被褥污染創面,為以後可能進行的手術做好準備。 降糖治療是治療糖尿病足的重要環節。首先應積極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在比較理想的範圍之內,調整,代謝紊亂,電解質紊亂,必要時補充蛋白,以促進創面癒合和皮膚生長。對感染較嚴重者,可停用口服降糖葯,改用胰島素強化治療,如胰島素皮下注射,或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控制血糖在一個合適的範圍之內。住院期間盡量卧床休息,合理飲食,避免足外傷、燙傷,使足部舒適,減少足潰瘍的發生。 抗感染治療儘早選擇適宜的標本進行塗片檢查、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等,如痰、血,尿,膿性分泌物、潰瘍組織等標本,標本的留取最好是在使用抗感染藥物之前,而且特別要注意避免污染,以免造成誤導。獲得可信的細菌學結果後。根據葯敏試驗結果選擇使用適宜的抗菌藥物並按病人實際情況個體化給葯。但臨床的實際情況通常是來不及等待病原學檢查結果,絕大多數情況是邊檢查邊治療。當糖尿病足感染輕微時,可口服抗菌藥物1~2周,需要注意觀察病情的變化,一旦病情惡化或繼續發展,則應改為胃腸外給葯。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病人,應以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為佳,並要足劑量、足療程。最好靜脈給葯,好轉後可改口服。專業內有一句話「治療糖尿病要用好兩素」,前者是指用好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後者是指要用好抗菌藥物控制感染進展。抗感染治療是糖尿病足內科治療的主要措施之一,給葯途徑以靜脈輸注為主。即使對需要進行外科治療的糖尿病足,也必須先控制感染,然後在此基礎上施行外科處置,因而及時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的感染癥狀是臨床應高度重視的問題。抗菌藥物的使用以殺菌性的β-內醯胺類為主,適當聯合使用抗厭氧菌藥物(專性或兼性抗厭氧菌)。並按病人腎功能等相關參數制訂出適宜的個體化給藥方案,提高用藥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目前臨床使用品種較多的有: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氯唑西林、克林黴素、磷黴素、甲硝唑、替硝唑等。病情嚴重者可以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汀、萬古黴素等。並發骨髓炎時,應持續給予抗菌藥物6周以上。 擴血管-微循環調節、在治療糖尿病併發症中,擴血管一微循環調節藥物的應用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過使用本類藥物達到改善周圍血管一微循環的功能,提高機體組織血供,減少缺氧狀態,有利於組織修復等。另一個重要的臨床治療意義是改善糖尿病足感染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抗感染葯在感染病灶的血葯濃度,從而增加藥物抗菌效果。 參考文獻: 1、馮正儀,《內科護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年
※飲食管理就是把吃出來的糖尿病「吃回去」!
※洋蔥說:不是我吹牛,高血糖見了我都要讓3分!
TAG:糖尿病家庭調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