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桂風物 黃姚:風和日暄待君來

八桂風物 黃姚:風和日暄待君來

帶龍橋是黃姚古鎮里最大的一座古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是古鎮景緻的地標。記者 張友豪 攝

與那些黃泥房古村落透出來的相依為命般的凋敝感不同,賀州的黃姚古鎮一派人稠物穰、朝氣蓬勃的模樣。

遊客走過石跳橋。記者 張友豪 攝

盤根錯節的龍爪榕,因其根形似龍爪而得名。記者 張友豪 攝

迎風飛揚的幡旗,鄉音淳樸的吆喝,油光鋥亮的青石板路,摩肩接踵的人流,構成了人們對這座明清古鎮最直觀的印象。

油光鋥亮的青石板路。記者 張友豪 攝

這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將瀟湘文化、嶺南文化、瑤族文化和客家文化融進了骨血, 歷史遺址隨處可見,文物古迹俯拾皆是。亭台樓閣、楹聯匾額、寺觀廟祠、小橋流水,在時光的奔流中,與文人騷客們默然揮別,唯留無數雋永的詞句,記錄著曾經的鐘情。

古樸的民居大門。記者 張友豪 攝

走近黃姚,幽幽青石板路,將千年文脈交織於青磚黛瓦之間。這些歷經幾百年風霜的古鎮建築,多為兩層的磚瓦結構,沿著石板路的兩邊徐徐鋪開。雖然早已斑駁褪色,但那些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磚雕石刻、樑柱斗拱,卻愈發沉澱出歷史與文化的韻味。

郭家大院里的長廊。記者 張友豪 攝

據說,這裡的八條石板街,六百多戶,全部按照九宮八卦陣布局,遊客們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在橫縱交錯的巷道中。但是,這樣的迷失有時是一種幸運,或許你會遇到說著五六種不同方言的一家人,邂逅像朝天而立支著兩個耳朵的鑊耳樓,或是誤入某個人家,在那雕花拱門的天井,與舊時光撞個滿懷。

朝天而立支著兩個耳朵的鑊耳樓。記者 張友豪 攝

宅子里的圓拱門。記者 張友豪 攝

黃姚的迎秀街,是古鎮里最寬闊的石板街,取自迎接秀才歸來之意。在這條古街上,曾迎接過七名舉人三位進士。閉上眼,似乎還能聽到那喧天的鑼鼓,響遏行雲;鮮衣怒馬的兒郎被夾道相迎的百姓前呼後擁地迎進故里,好不熱鬧!

一位遊客走進「亦孔之固」門樓。記者 張友豪 攝

前人雖已遠去,但循著時光的痕迹迤邐而行,總會與一池古井相遇。這口古井與世人常見的圓井不同,是由五個大小不等的方形水池相連而成,清冽見底的泉水自池底翻湧而上,由一方池流向另一方。第一口,是泉眼,供村民飲用,第二口用於洗菜,第三、第四口用於洗衣,第五口則用於洗手。

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仙人古井,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記者 張友豪 攝

據說在古時農曆七月初七,七仙女下凡到井裡嬉水,恰巧被一位清晨洗衣的居民所見。之後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鎮的人都知曉了此事。此後每年的這天,居民都會來這裡的第一口井裡打仙水,故而取名仙人古井。

古鎮小店刻著高士其先生的《別了,黃姚》。記者 張友豪 攝

飄渺的傳說與真實的歷史為到訪此地的遊人構築了一個夢境家園,你可以走近,或者試著融入,與那些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的居民們,以及那姚江上千年來從未停止過的風聲,一同品味,這淌了一世的古韻與詩意。(記者 覃冰)

2018說干就干,干就干好!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文章來源:當代廣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賀州 的精彩文章:

一個被遺忘很多年的味道,它存活在大部分富川人小時候的記憶里!

TAG:長壽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