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城裡人越來越不願生孩子了?
原標題:為何城裡人越來越不願生孩子了?
準確來說,不是經濟壓力大讓城裡人不想養孩子,而是觀念變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陳興傑
日前,陝西省統計局發布了《陝西省2017年人口發展報告》,《報告》提出了關於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幾點建議,其中包括「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這應該是官方報告首次提出該建議。
無獨有偶,近日,最新一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雜誌《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上刊登的署名文章《全面放開生育刻不容緩》,似乎從官方層面上透露出生育政策可能再次調整的某些信號。
目前,中國是人口出生率略低的國家。不願意生孩子,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幾乎所有國家伴隨著經濟發展,都會出現生育率下降的情況。城市化水平越高,生育率就越低,全世界大型城市幾乎沒有人口自然增長的能力。人口學家早就指出,城市化是最有效的避孕藥。
城市化為何拉低人口出生率呢?人口學家經常討論,他們首先要面對一個普遍的公眾認知:城裡人不願生孩子,是因為經濟壓力太大。
這是不是真相?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他們的收入和儲蓄狀況,比小城市和農村強得多。即便多生養一個孩子,生活水平也不至於跌落到過不下去。現代社會生活水平之高,遠非幾十年前可比,然而生育率卻一跌再跌。
很多人都聽過長輩念叨:當年如何如何辛苦,還不是把幾個孩子養大?現在收入那麼高,怎麼連個孩子都養不起?這時,年輕人通常會說:你們那個時代,和我們現在哪能一樣?
沒錯,現在和以前不一樣。經濟條件變好,但觀念全變了。因此,準確地說,不是經濟壓力大讓人不想養孩子,而是觀念已變,人們不再接受以往的生活方式。
在現代社會,大批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後,都將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享受中,結婚年齡越來越遲。而晚婚晚育是減少人口數量的重要措施。倘若幾代人都晚婚晚育,把時間軸拉長到一百年,就整整少生一代人,這是相當龐大的數字。
同樣是生育意願下降,表現在女性身上可能更明顯。由於生理特性不同,女性比男性付出更多時間精力在生育這件事上。在男女平等思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女性渴望享受生活,實現個人自我價值,而生育則被視為一種犧牲。丁克文化在大城市流行,這也拉低了生育率。
和男性相比,女性生育期很短,倘若三十多歲開始生育,即便未來想要生育,生理特性也決定了不可能多生。中國女性的頭胎平均生育年齡超過29歲,一線城市則超過30歲。當大量女性三十多歲開始生育,生育率註定不會很高。
在傳統社會,養育成本低,教育投入少。人本身就是目的,至於未來「成才」與否,倒不太重要。尤其是農村貧困家庭,兒童長到十幾歲就能自養,並能極大改善家庭狀況。因此,傳統社會養孩子的收益很高。
而在現代社會,觀念發生了劇變。出於樸素的平等需求以及對孩子的責任心,父母不再接受「低水平養育」,而轉向精養模式。精養模式像一個黑洞,吞噬了父母幾乎所有資源,而孩子的成才率,卻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而養兒防老,更是被廣泛批評的觀念。
現代觀念的洪流下,支撐生育意願的,唯有「愛」這項衝動。在生孩子的事情上,絕大多數人又是理性的。在生活水平這麼高,政府福利如此完善的情況下,不生孩子反倒變成了明智之舉。
因此,找准了人們為何不願意生育的原因,並對症下藥或許可以打消人們的顧慮,比如,在稅收、生育補貼、醫療等方面對有孩子的家庭傾斜等。
□陳興傑(媒體人)
編輯:易木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