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光滿太虛空:為什麼太陰星君被稱為孝道明王?
太陰星君,全稱「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是道教體系之中主掌月亮的神明。
太陰星君在道教之中的地位也是非常尊崇的,根據《洞淵集》中記載道:「月宮太陰帝君,下管五嶽、四讀、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並鄧都羅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詣月宮,校定世人生死罪福之目,呈進上帝,謂之陰宮死籍。」
從這段話可見太陰星君職能是非常廣泛的,與北斗一般管轄人之生死。
太陰星君像(資料圖)
首先來談談一談,民間一直有傳說太陰元君其實是嫦娥偷吃后羿的仙丹,飛升到月宮成仙之後的稱呼。
實則不然,《高上月宮太陰元君孝道仙王靈寶凈明黃素書》對太陰星君就有對來歷進行一個簡單的描述:「至陽之精為日,至陰之精為月,一陰一陽之謂道。」
也就是說,太陰星君是應運先天至陰自然之氣,凝聚成型,而非後天人所修鍊或吞服丹藥而成。
對於太陰星君而言,既然是至陰之氣凝結而成,不同於後天萬物,由精血所受,肉體而成,沒有「父母」這樣性質的存在,只是個體。既然如此,如何能夠與「孝道」有所聯繫呢?
民間故事中的月中仙子嫦娥和太陰星君其實不是一個人(資料圖)
從道教對於孝道一詞的觀念來說,是一種普世的價值觀念,就以孝道著稱的凈明派來說,他們認為,大孝者,一體皆愛。是不存在「私心」的一種偏愛,沒有分別心的孝,是超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哲學思想。
而這樣一種的哲學思想也被奉之為最早理想目標,在道經中稱之為——慈同齊愛,異骨成親。再反觀道教對於行孝的觀念,道教行孝方法分為上、中、下三乘。
在《凈明四規明鑒經》這詳細闡述:「上士以文立忠孝,中士以志立忠孝,下士以力致忠孝。昧道者反此,不有於忠孝。何謂上士以文立忠孝,以言為天下唱。」
何謂中士以志立忠孝?以行為天下先。何謂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為眾人率。這三種方法都是行孝的好方法,只是不同人適用不同方式,同時站在這兩個角度去回頭看太陰帝君為什麼會是孝道明王就會簡單的多。
不同於儒家主張的有等差的孝,道教推崇慈同齊愛(資料圖)
《清靜經》中就提到過「大道無情,運行日月」這一詞,那麼日月也無情,長養了萬物。月就如同水一般,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點滴,卻又不會偏倚向任何的一方。
萬物正是因為有其無私照臨,故此才得以生髮,反倒太陰星君每每傳授經典於世間,如上清派方法類經典中便多是日月服氣存思。
所以太陰星君自然是符合於大孝的行徑,至於此處的明王,不是佛教之中佛的憤怒化身,而是指太陰星君為孝道的體現。
能夠以大孝驅逐出眾生內心的黑暗,使他人能夠通往光明的一位王者,事實上太陰星君確實也是如此,或者說道教給太陰星君賦予的哲學意義便是如此。
因為這樣,所以在玄門早壇功課經中有一句讚詞,便是如此形容:凈掃迷雲無點翳,一輪光滿太虛空。
凈掃迷雲無點翳,一輪光滿太虛空(資料圖)
太陰寶誥:大羅天上,七寶苑中,秉金水之精華,姿容綽約,本坤儀之柔順,瑞相端嚴,開玉燭之神光,家沾清澤,煉紫房之靈藥,人錫長年,雖朓朒而真體罔虧,
任滿盈而明輝不溢,考核諸仙之升降,主持司祿之權衡,命玉妃而滋甘露,催開萬谷春容,咨青女而降玄霜,收斂千倉秋實,化被人天,恩敷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月府太陰,結璘皇君,寶光幽照如來,妙果素月天尊。
(編輯:靈瑾)
聲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