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專家告訴你,目睹IBM 辯論機器人打敗人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親身經歷上個月那場眾所周知的 AI 與人類的辯論賽後,來自鄧迪大學的 Chris Reed 教授有些質疑:實驗真的像看起來那麼成功嗎?
隨著 IBM 的 Project Debater(以下簡稱 Debater)發出一種類似亞馬遜 Alexa 智能助手和斯蒂芬·霍金的發聲器聲音的混合的女性聲音之後,辯論賽宣布開始。她向她的人類對手打了聲招呼:「你好,Noa,我們又見面了。」
作為唯一被邀請的學術界人士,Chris Reed 教授與在場的 50 多位記者一同見證了這場著名的 Al 智能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辯論賽。與 Debater 對戰的是兩位青年辯論高手,一位是以色列大四女生 Noa Ovadia,她曾在 2016 年獲得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另一位是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 Dan Zafrir。
以下為 Chris 本人近期發表的對那次辯論賽的看法:
開場白的確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但這些材料都可以預先編寫好,這也很難體現真正的 AI 技術。
圖|鄧迪大學的Chris Reed教授
不過隨後的部分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是工程上的壯舉也不為過,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以為科幻小說中那種人工智慧的時代馬上就要來了。
IBM 的 Debater 緊隨 Google Duplex 智能助手發布。Google Duplex 是今年 Google I/O 大會上最吸引眼球的 Google 智能助手的新功能,它可以相當自然的語音和對話來為人實現一些類似預約酒店的特定任務。
IBM 的 Debater 和 Google AI 助手這兩大項目看起來都是比較接近人類能力的人工智慧了,好像它們很快就能通過圖靈測試、馬上就要統治世界了。其實這是一種由這些大公司的精心營銷所產生的錯覺。現實情況是,我們仍處於理解人工智慧的最早階段。
在那些吸引眼球的開場陳述之後,Debater 做了 4 分鐘的開場演講,主題是從 40 個主題中隨機選擇的,在比賽之前,Project Debater 並不知道辯題。除了辯論開始的問候和開場白之外,論辯的陳述都是 Project Debater 自由發揮的,沒有固定的陳述詞。
Debaer 獲得新的話題後,需要在近 3 億的新聞等語料庫中檢索、識別、分類、選擇和拼接一些相關的文本片段,用以支持其辯方論點。根據表現來看,語法大多都很正確,但語義上不是特別連貫。當然除了上述能力,Debater 系統還要能聽懂人類的語言,然後對人類的陳述進行反駁陳述等等。
其實值得仔細想想這些任務有多困難。
一旦進入到語言結構嚴謹、較為複雜的領域之後,Debater 的會話狀態就很難控制了。
現在學界非常熱門的深度學習系統受人類大腦啟發,它試圖把人類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通過複雜的結構映射到數值上去,然後進行分類學習。Debater 內部也是這樣做的。
而 Google Duplex 智能助手只關注特定領域,比如預定晚餐之類,這樣可以做的更穩定、更強大。
辯論的要求要高一些。如果要訓練一個演算法來可靠地識別某句話是不是支持自身觀點,就更加困難了。
在某種層面上,IBM 確實做到了。Debater 的 4 分鐘演講既連貫又有說服力,而且她的語法結構相當不錯,尤其是有些句子就像來自圖書館裡的文章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技術仍然有限
然而隨著辯論賽的繼續,Debater 的主題結構難以維持,出現混亂跡象,有時會在幾種主題之間遊走變化。Debater 在那 4 分鐘演講時,用了一些很高超的辯論手法來駁斥對手的某些論點,比如有時會提前試圖搶佔對手的論點,這種策略稱為 procatalepsis。但在那之後,系統對人類對手的反駁觀點逐漸出現重複。
Debater 在某些技術上確實取得了很大成就,比如在檢索主題相關文本方面和拼接文本片段之後的語法結構方面,表現的非常出色。但要跟真正的雄辯家相比的話,確實差的有些遠了。
Debater 系統只有最基本的論證結構概念,經常偏離主題。她不太會理會觀眾和對手的反應,也不會調整語言或者用華麗的修辭技巧來征服觀眾。
其實 IBM 和 Google 都沒有聲稱、甚至也沒有暗示它們解決了所有的 AI 問題,也沒有建造什麼接近人類表現的 AI。不論是 IBM 的辯論機器人還是 Google 的語音助手都只是在特定領域實現特定目標的商業產品。
這種 AI 辯論技術的不僅是為了在辯論賽上表現出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為人類的決策提供輔助。
不論是在警局的審訊室、情報分析室,還是在教室,這種技術的引入都可以提供「無偏頗」的觀點,給決策者提供更為中立,不受利益影響的信息。
IBM 的 Debater 是邁向這一目標的關鍵一步,也是構建一個能理解人類語言實現對話的高級人工智慧的重要階段。不過很顯然,AI 發展現狀離這個目標還很遠,跟古羅馬時代到工業革命時代一樣遙遠。
※當消費者「誤用」你的產品時,創新設計如何幫助你創造價值?
※專訪萊特幣創始人:科技巨頭併購加密貨幣平台將是突破點之一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