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國家兒童疫苗傷殘法案,日地關係天文台探測器幫助研究日冕

美國國家兒童疫苗傷殘法案,日地關係天文台探測器幫助研究日冕

1

標題:美國國家兒童疫苗傷殘法案

來源:cdc

摘要:

1955年,美國中西部五個州的約20萬名兒童接種了脊髓灰質炎疫苗,隨後發生了多起接種疫苗的兒童癱瘓事件。調查最終追溯到這些疫苗的生產商,位於加州伯克利的一家家族醫藥企業Cutter Laboratories,因疫苗未能有效滅活病毒,共造成4萬名兒童患上脊髓灰質炎,200名兒童患不同程度的癱瘓,以及10名兒童死亡。

這起美國醫學史上最嚴重的一起疫苗事件,被稱為」卡特事件」。

此事還導致了美國醫療界的人事地震,時任卡特實驗室微生物研究所所長被開除,美國衛生部部長Hobby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任Sebrell引咎辭職。

「承擔無過錯的責任」是1958年美國法院對Cutter Laboratories的最終判決,在Paul Offit看來,該判決的含義是:該醫藥公司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依然要承擔後果,即便它們在疫苗研發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是當時最好的醫學標準。

1986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簽署了「國家兒童疫苗傷殘法案」(National Childhood Vaccine Injury Act, NCVIA)。

該法案的主體包含三個部分:

一是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系統(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要求所有醫療服務機構通過該系統回報所有因疫苗使用造成的不良反應事件。

二是疫苗信息聲明(Vaccine Information Statements)。 法案要求所有醫療服務提供機構在提供疫苗服務之前,都要向疫苗接種者、接種者父母或監護人,出示疫苗信息聲明,披露疫苗的名稱,對病毒的簡要介紹,以及疫苗的好處和潛在風險。每一分疫苗信息聲明都由疾控中心出具,並向州、地方醫療監管機構及醫療服務機構發放。

三是建立國家疫苗項目辦公室(National Vaccine Program Office),該辦公室設立在美國健康和人口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DHHS)之下,該辦公室負責協調所有與防疫活動相關的醫療機構,包括疾控中心(CDC),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國家醫療機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以及醫療資源和服務局(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美國國家疫苗傷害賠償項目(NVICP)賠償由於接種疫苗而引起的傷害的個人,這種賠償是基於「無過錯」原則的。所謂無過錯意思是說提出索賠的人無需證明自己的傷害是由於醫療機構或疫苗生產商的過失所引起的。

NVICP覆蓋所有針對兒童的常規推薦疫苗。

2

標題:日地關係天文台探測器幫助研究日冕

來源:space

摘要:

日地關係天文台探測器幫助研究日冕

科學家通過進行大量的數據清理,以驚人的細節來研究太陽的日冕。

圖片

太陽的大氣層厚度極大,溫度可達數百萬攝氏度。

日冕產生了太陽風,驅動大量的帶電粒子從太陽流出並穿過太陽系。太陽風傳播到地球後,會帶來了輻射和磁干擾的威脅。

目前,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終於成功觀察到了太陽風產生的位置--日冕的進一步內部情況。這些圖像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的細節,使他們能夠研究發現日冕的複雜運動方式。

「以前的圖像顯示,外部日冕是一個光滑的結構,但在太空中,太陽風是湍流和陣風,」本次研究共同作者,德克薩斯州西南研究所太陽物理學家克雷格在一份聲明中說。 「我們使用新技術提高了圖像的保真度,我們通過圖像發現,日冕不是光滑的,而是結構化和動態的。我們認為,日冕的每個結構都是由較小的結構組成,並且比我們想像的更具動態性。」

該研究使用了美國宇航局日地關係天文台(STEREO)探測器自2006年以來的數據。STEREO探測器帶有一種稱為日冕儀器的儀器,它使用黑色圓盤阻擋太陽的明亮表面。這讓科學家們可以看到日冕中發生的事情,日冕比表面更暗,否則會被光線沖刷掉。

日地關係天文台探測器(Solar TErre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縮寫為STEREO)是美國宇航局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聯合研製的兩顆太陽探測衛星,於2006年發射升空,分別位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前方和後方,目的是在不同的角度對太陽進行立體觀測,拍攝太陽的三維圖像。

日地關係天文台是在2006年10月26日世界時點52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由德爾塔Ⅱ型火箭發射的,軌道是橢圓形,遠地點到達月球以外。兩顆衛星在結構上有細微的差別。運行在地球軌道前方的衛星叫做STEREO-A,運行在後方的叫做STEREO-B。2007年4月23日,美國宇航局發布了日地關係天文台拍攝的首批太陽三維圖像。

衛星上搭載的主要儀器有:日地關聯日冕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ECCHI),目的是研究日冕物質拋射從太陽表面穿過日冕,直到行星際空間的演化過程。

該儀器由五台成像裝置組成,一台極紫外成像儀和兩台白光日冕儀組成的太陽中心設備(SCIP),其目的是對太陽圓面和日冕進行成像,兩台太陽風層成像儀(HI),目的是觀測太陽大氣以外的行星際空間。 粒子和日冕物質拋射暫現原位測量裝置(IMPACT),目的是研究高能粒子,以及太陽風電子和行星際磁場的空間分布。 等離子體和超熱離子構件(PLASTIC ),主要任務是研究質子、α粒子和重離子的特性。

STEREO/WAVES,是一個射電暴追蹤系統,目的是研究太陽爆發對地球的射電干擾。 微型慣性測量單元(MIMU),核心部件是3個陀螺儀,用於測定衛星的姿態。每顆衛星都裝有兩套,其中一套作為備份。

美國宇航局表示,這些數據還不夠詳細,無法讓科學家看到日冕內部真正發生的事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首先要求STEREO團隊提供一種特定類型的數據,這些數據應當是長時間曝光的圖像,這樣才可以捕獲較暗的信號。然後,研究人員開始費力地清理數據,以消除混淆因素,混淆因素包括,背景恆星光或儀器本身的錯誤信號。

數據清理工作包括,以特別謹慎的方式拼湊圖像數據,還要考慮太陽風流出的速度和相應的圖像移動。

該過程相當於對齊在電流中漂移的日誌的連續圖像,以便日誌而不是沿著河岸的樹木在每個圖像中堆疊-提供更詳細的日誌圖像。

太陽風,雖然處理後的圖像可能看起來更模糊,但它實際上更好地觀察了太陽風,背景星和塵埃從視野中消失。

圖片

處理之後將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太陽風的流動,圖片還顯示出看似無組織的較小結構。隱藏在光滑表面下方的較小結構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太陽風在遠離太陽的情況下存在激烈的湍流。

這項研究於7月18日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摘要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改善睡眠質量的一項方法,進步70貨運航天器創下飛行紀錄
皰疹病毒可能引發阿爾茨海默氏症,廣義相對論首次在遙遠星系中驗證為正確

TAG:科學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