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與和:中日雙方高級官員對抗戰與侵華的爭鋒!
原標題:戰與和:中日雙方高級官員對抗戰與侵華的爭鋒!
經盛鴻教授
經盛鴻,江蘇鹽城人。現為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其教學、科研的主攻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兼任江蘇省孫中山研究會常務理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會副會長等。從1997年至今先後出版專著有《西北王胡宗南》、《民國暗殺要案》、《辛亥往事》等代表性論文有《劉師培三次思想巨變述論》、《南京的慰安所與慰安婦》等。並擔任季我努學社顧問。
1937年7月8日晨5時54分,盧溝橋事變的消息傳到了日本東京。10時20分,日本內閣和軍部得到日「華北駐屯軍」的詳細報告,就如何處理此事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最初,日本陸軍參謀本部要求日「華北駐屯軍」避免擴大戰爭。這是陸軍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石原莞爾代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擬稿而發出的。他認為,此時日本還未做好立即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準備,日「華北駐屯軍」只有約5000人,遠少於第二十九軍。如對中國開戰,日本將要大量增兵,必須出動50個師團的兵力開赴中國,耗費55億日元的軍費,這在當時的日本是很難做到的。他主張應先鞏固「滿洲國」,對蘇備戰,對華要採取逐步「蠶食」的方法,因此要暫時避免中日戰爭的全面擴大。
盧溝橋上中國守軍在戰鬥
但很快,這道命令就被在當時日本軍政上層佔有壓倒優勢的「強硬論」者推翻了。擔任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三課,即作戰課課長的武藤章,把盧溝橋事變的發生當成武力征服中國的幸事與開端,說:「愉快的事情發生了!」他「主張通過一擊結束戰爭」。
宋哲元
7月12日,日本軍部制定的《對華作戰計劃方案》出爐。日本陸、海軍劍拔弩張,軍閥、財閥緊密勾結,迅速調集大軍,部署平、津間的全面大戰。
然而,在中國方面,第二十九軍上層大部分將領卻對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抱有幻想。當時,宋哲元遠在山東樂陵。第二十九軍由在北平的秦德純、馮治安、張自忠三人為核心,「會商應付辦法」。他們大部分人對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抱有幻想,認為日本目前還不至於全面發動對華戰爭,只要我方表示一些讓步,尚有轉圓餘地,局部解決仍有可能。
7月14日,宋哲元在天津的公館裡召開第二十九軍的高層會議。會上,對和與戰的意見爭論不休。宋哲元得到日方向華北緊急增兵的情報,感到清況複雜、事態嚴重,因而一方面備戰,於7月16日,下達戰字第一號作戰命令,任命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為北平軍事總指揮;7月17日下令南苑守軍在大紅門和軍營內修築工事。
然而,日本當局利用第二十九軍將領的幻想,迅速加緊實施其全面侵華計劃。7月21日,日軍即撕毀停戰協定,炮擊宛平城、盧溝橋,進犯大紅門。兩軍再次展開激戰。血的事實殘酷教育了第二十九軍將領。7月23日,宋哲元終於意識到,第二十九軍與日軍在平、津地區的戰爭不可避免。
7月27日,宋哲元嚴詞拒絕了日方的最後通碟,並通電全國,表明自衛守土、誓死保衛平、津的決心。這預示著,一場大戰即將降臨!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賀清令
※駐防南京日軍部隊的軍醫佐鄉渥洋子,究竟為何與日本決裂?
※日本對中國覬覦已久?來看看這些史料
TAG:經教授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