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嘉慶的皇位來得容易,他經歷了三項嚴酷的考驗
乾隆六十年,弘曆完成了少年時的夢想,做了六十年的天子。同時,他也希望完成當年的承諾,不超過祖父康熙的在位時間。為此,他將皇位禪讓給嘉慶,這是清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皇位禪讓。
看起來,嘉慶是直接接過老皇帝的玉璽,法統上沒有任何爭議。另外,乾隆雖然兒子不算少,但活到此時的並不多,而且基本上無意於皇位之爭,寧願做個閑散王爺。所以,很多人認為,嘉慶這個皇位來得舒心,來得順暢,並不像前面的皇帝那樣經過血雨腥風,豈不知他也經歷了三項嚴格的考驗。
一、天子的詛咒
乾隆秉承雍正的做法,採取秘密立儲制度。他相繼立過永璉、永琮為太子,這都是皇后所生,是嫡子。然而,這兩位太子都過早夭折,因此,乾隆對立儲很是反感,連提都不準大臣提。
然而在封建社會,太子為國之根本,不能迴避這個問題。在乾隆三十八年時,皇帝已經沒有理由不立太子。但是,在當時他僅有六位在世的皇子,而且有兩個還過繼出去。剩下的四人他都不是特別滿意,只好在矮子中選將軍,認定了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
但是在立儲之後的當年冬天,乾隆在天壇祭天中禱告:我已經將永琰立為皇太子,但他年僅十三,心性未定。如果他有能力繼承國家大任,則保佑他諸事有成,如果他沒有能力,願上天讓他短命而亡!
這哪像個父親的話,雖然乾坤社稷重要,但兒子的生命也可以隨便賭咒發誓的嗎?要知道,這還是乾隆以天子之尊的祈禱。幸好嘉慶能力雖然一般,但命確實硬,還是扛過了父親的詛咒。
二、跪拜的羞辱
在乾隆禪位之前,他曾向嘉慶表示,你能繼承皇位,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出身,也不是因為才德過人,而是因為運氣好。永璉和永琮的早夭,讓你能夠成為大清的皇帝。因此,在繼位之前,應該去祭拜永璉的陵墓。
永琮夭亡的時候才兩歲多,只被追封為親王,乾隆沒有要求嘉慶去祭拜他。然而,永璉則被追贈為端慧皇太子,所以乾隆有這個要求。
說實話,永璉去世後22年,嘉慶才出生,他實在對這位素未謀面的哥哥沒有感情,其實也沒有理由去磕頭。但為了唾手可得的皇位,他還是去清東陵祭拜了端慧皇太子。
他親政後,再次去清東陵的就困惑了,總不能長期跪拜下去吧?最後,在禮部的研究下,改為立奠之禮,即皇帝站在端惠太子墓前,分三次灑酒祭奠太子,群臣則在後面磕頭。
三、叔侄競爭
說沒有皇位的競爭,那是不可能的。雖然嘉慶的兄弟們競爭力不強,但別望了皇家的人數眾多,其中嘉慶的一個侄子綿恩成為重要的競爭對手。
綿恩是乾隆的長子永璜的第二個兒子,雖然永璜不受乾隆的喜歡,而且早早就去世了,但他留下的這個兒子,卻成為乾隆最為看重的孫子。別看他是晚輩,實際上他比嘉慶還要大13歲,應該更成熟,也更有功績。《嘯亭實錄》曾記載當時朝鮮的來使沈頤說:
唯十五王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皇孫中皇子永璜之子定郡王綿恩,才勇過人,自八歲已能騎射命中,派管旗營,最承恩寵,今年正月諭旨褒嘉,晉封親王。彼中物議,皆以為來頭屬意者,當不出此兩人中雲。
連外交使臣都已經看得出永琰和綿恩實際上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而且看起來綿恩還佔據上風。
那麼乾隆為何改變心意呢?作為漢化很深的皇帝,他對於明朝朱棣的靖難之役心有餘悸。他認為,如果不是朱元璋將孫子立為皇帝,就不會有叔侄相殘的慘劇。因此,為了不破壞原來的繼承方案,也不給後世打開一個壞樣板,乾隆還是選擇了嘉慶當皇帝。
看起來,嘉慶當上皇帝,也沒有那麼輕鬆吧?
※攻破天京之前,曾國藩天天做一件事,不做恐怕無法承受壓力
※他與包拯齊名,獲得朝廷31次獎勵,為何不能陞官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