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綠葉海天牛:一種僅靠曬太陽就能生存下去的高能海蛞蝓

綠葉海天牛:一種僅靠曬太陽就能生存下去的高能海蛞蝓

綠葉海天牛是一種生活在美國東海岸的海蛞蝓,它們會偷走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的質體,只需曬太陽就能生存下去。

攝影:PATRICK J. KRUG

撰文:DOUGLAS MAIN

生命有其固有的規則和模式。但植物卻憑藉其獨特的能力,免於為生存四處奔波,這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就是「太陽能」。動物因為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得不為生存奔走。它們一路摸爬滾打,還得尋找可以果腹的植物。

動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這一點似乎在大自然巨幕拉開的那一刻就確定了。光合作用?那可是植物的職責。

然而,一種小小的海蛞蝓勇敢地對命運說出了「不」。

這種名為綠葉海天牛(Elysia chlorotica)的動物,生活在美國東海岸,不滿足於只是吃海藻。它們竟然偷走了植物收穫太陽能的「分子引擎」。這些海蛞蝓把偷走的葉綠體整合到皮膚中,變身成通體綠色的樣子。

這種海蛞蝓看起來就像一片2.5到5厘米的小葉子。實驗顯示,它們可以連續9個月甚至更久不吃東西,利用偷來的葉綠體,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

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Patrick Krug說:「(它們的)這種行為非常獨特,在界內頗具爭議,讓我們捉摸不透。而且它從不吃東西。它絕對算得上是加州名人。」

雖然其他的海蛞蝓也會偷走葉綠體,並用之捕捉光線,但綠葉海天牛可比它們要高明許多。

正因如此,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這些動植物嵌合體,希望通過研究進一步將之應用到其他領域,比如免疫學和基因治療。

但是,不僅這些特殊的海蛞蝓數量越來越稀少,為數不多的研究專家中大部分人已經退休,還有其他一些人則轉向了其他領域。

這些海蛞蝓看起來就像小葉子一樣,現在變得越來越難找到。

攝影:PATRICK J. KRUG

神秘的海蛞蝓

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幾項海蛞蝓相關研究能給出明確答案,但稀奇古怪的現象倒是見了不少有,這似乎也在暗示我們,或許經過進一步研究能獲得有用的突破。

現在,沒人知道綠葉海天牛如何讓葉綠體保持運作,因為通常來說,這需要成千上萬的海藻基因產生的一些特殊蛋白質,然而其中大多數都無法在綠葉海天牛身上找到,目前關於這一點仍存在不少爭議。

此外,為什麼葉綠體沒有傷害綠葉海天牛呢?光合作用會產生氧自由基,其濃度是大部分動物無法忍受的。 更多的謎團圍繞在綠葉海天牛身上,比如為什麼葉綠體在它們的腸道中沒有被破壞?為什麼免疫系統沒有攻擊這些外來體?這些海蛞蝓如何與它們進行相互作用?

在過去幾年裡,只有一個研究小組在馬薩諸塞州馬薩葡萄園島的一個鹽沼中,收集這種蛞蝓。南佛羅里達大學的退休研究員Sidney·Pierce擔任小組負責人,出於對綠葉海天牛稀缺性的考慮,Pierce和其他研究者一樣,沒有將這些信息公之於眾。

緬因大學的研究者Karen·Pelletreau曾大量接觸這種無脊椎動物,但僅在馬薩葡萄園島和新斯科舍捉到過它們。綠葉海天牛曾經出現在緬因州多個地方,雖然Pelletreau也在那些地方搜索過,卻一無所獲。

綠葉海天牛的困境

尋找它們「很困難,非常困難」,Pelletreau的前顧問、同事Mary Rumpho-Kennedy說道。Rumpho-Kennedy雖然多年前就退休了,但研究綠葉海天牛已有幾十年之久。「如果你不知道搜尋的確切地點,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那肯定找不到。」

Krug也研究海蛞蝓,特別是生活在西海岸的那些。他在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尋找過,但沒有找到。

Krug主要研究的是相近的Alderia屬,它和綠葉海天牛都生活在鹽沼里,吃同樣的藻類。由於海平面上升、氣候變暖和人類開發活動,這些地方和生活在其中的動物都十分脆弱。

Krug指出,「這片棲息地可能正在遭受荼毒,也許很快就會消失,程度比人們以為的要嚴重」,但是沒有人研究過這些動物的種群數量。

這些綠色的小傢伙很難在實驗室里培育,這一點也不利於種群保護。成體綠葉海天牛需要悉心照顧才會繁殖,它們的壽命通常不到一年。卵子會孵化成自由遊動的形式,它們要吃多種不同的藻類。年輕的成體則開始取食另一種食物:濱海無隔藻。這是一種生長緩慢的海藻,很難培育繁殖。

Pierce研究綠葉海天牛已有三十多年,據他表示:「它們進食的速度比海藻生長的速度還快。它們簡直就像一群長身體的青少年。」

雖然兩組人都在實驗室里繁殖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綠葉海天牛(Rumph和Pelletreau是一組,Pierce是另一組),但和野外採集相比,還是很難。它們還產生了大量粘液,加大了DNA分析和分子分析的難度。

研究仍在繼續

無論綠葉海天牛如何維持體內的葉綠體,它們都通過某種未知的新方式,利用了藻類基因或基因產物。

Pierce的研究顯示,綠葉海天牛的基因組中包含從海藻中轉移過來的基因,這一生化現象令人難以置信,我們或許可以據此對人類等其他動物進行基因操作。但Rumpho和同事,以及歐洲的一些研究人員對這一發現提出了質疑。

最近,羅格斯大學的研究員Debashi·Bhattacharya在《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文中指出,動物獲得葉綠體後,會釋放抑制免疫系統的基因,增加另一些基因的活性,這些基因皆與中和反應的化學物質有關。

珊瑚與某些藻類有著共生關係,而上述的這一發現也讓我們聯想到了它們之間的生化反應。

未來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通過進一步研究這些相似性,了解共生關係的意義。

「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找到大量繁殖海蛞蝓的辦法。綠葉海天牛的稀缺性是一大問題。」

(譯者:Sky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自己體內有蟲?這其實是寄生蟲妄想症
這個攝影師用十年的時間,真的將花兒玩出了花!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