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遼已腹背受敵,為何北宋還拱手送上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

遼已腹背受敵,為何北宋還拱手送上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

原標題:遼已腹背受敵,為何北宋還拱手送上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經過25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歷史上對這一次的盟約,貶多褒少,認為當時契丹軍隊深入宋境,卻被困於澶淵城下,且後路被截,遼軍已成腹背受敵之態,戰場形勢極為有利於宋軍。而宋真宗畏敵如虎,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並於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於是我們就有了一個疑問,如此大好形勢,可以全殲遼軍的情況下,宋真宗為何如此輕易放棄?難道宋真宗是一個愚蠢的人嗎?其實如果我們站在宋真宗的立場,去看那個時期發生的事情,或許我們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首先是軍力對比。宋軍的戰力其實對契丹來說不值一提,當年趙光義曾經三征契丹,妄圖一統中原,結果卻三次大敗而歸,從而在宋軍心裡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對契丹的恐懼日益增強,這也是蕭太后敢於御駕親征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當時的契丹,由於實行全民皆兵制度,「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到耶律德光時期,契丹總兵力已達50萬之眾,且多為騎兵,可謂兵強馬壯。而趙恆時期的宋朝,軍馬不過20萬匹,不僅數量落後契丹,馬的質量更是相差甚多,宋軍戰力可見一斑。


其次是財力。到了宋真宗主政時期,宋朝中央財政已經入不敷出,國庫空虛。為了增加收入,宋真宗不得不加征百姓賦稅,結果弄得民怨沸騰,社會矛盾日漸尖銳,也就是說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


其三,關於遼朝統軍蕭撻凜之死。這確實對遼軍來講是一次重大打擊。《遼史》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但注意這是《遼史》的記載,而當時的宋軍並不知情。當時蕭撻凜是死於床弩。宋官方編修的 《武經總要》記載,宋「八牛弩」,張弦時絞軸需用100人以上。瞄準和以錘擊牙發射都有專人司其事。所用箭以木為桿,鐵片為翎,號稱「一槍三劍箭」。射程可達三百大步(約合570米),是中國古代弩類武器中射得最遠的。這也是身經百戰的蕭撻凜死亡的真實原因,他沒想到宋軍的床弩有如此遠的射程。但570米的距離也讓宋軍不知道自己在無意間改變了戰局,因為他們只知道自己殺了個將領,卻不知道是遼軍統帥。直到數年後,消息才傳回宋朝,才了解了當時離勝利如此之近。其中一個佐證就是關於誰射殺的蕭撻凜歷史上有倆種說法一說是宋軍大將張環,一說周文質。而如果當時便知是射殺統帥蕭撻凜的話,此人必報大功領賞而青史留名了,後世又怎會有爭議呢。



其四,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季節問題。當時宋是依託黃河天險來與遼對峙的,但澶淵之盟簽於1005年1月,時值寒冬。也就是說,黃河水隨時冰封。而一旦黃河冰封,則天險盡失,遼軍騎兵可迅速繞過澶州城,直撲東京(開封)。而東京守軍已被宋真宗帶到了澶州城,已成一座空城了。


正是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宋真宗猶豫不定,不敢拿全部家當與遼軍來一場豪賭,而選擇了更為理性的議和方案。換做你們,如果處於宋真宗的位置,面臨生死存亡的國運之戰,又會做出怎樣的決斷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聊史補丁 的精彩文章:

劉邦善於用人,其口才也是一流,功狗論群臣,讓群臣啞口無言
此詩人名不見經傳,但其筆下關於戰爭的千古名句令天下人嘆服

TAG:聊史補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