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持續暴雨衝出了一塊石碑,韓國人看了之後,臉上表情瞬間變的尷尬

持續暴雨衝出了一塊石碑,韓國人看了之後,臉上表情瞬間變的尷尬

寫這篇文章之前一直在糾結,因為要提到朝鮮這個詞語,但是想到會與當前的朝鮮產生混淆,但是想到了今天朝鮮半島的狀況,被分為了兩個國家,所以,思來想去便決定用朝鮮半島來代替了。這樣一來,再看這篇文章的同時,大家也能更好的理解了。

說起半島和中國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但是朝鮮這一詞的來源最早見於《山海經》,史記中也有周武王把半島之地分封給了箕子,到唐朝時期的時候,當時半島的新羅政權歸附於大唐,成為了大唐的附屬國,在後來一千年中,無論半島的政權如何發生變化,大體上還是回受到中國政權的制約,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末期。

韓國近些年一直在一些文化傳承上面與中國整的是你死我活,別的不說,首先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端午節被韓國人申請文化遺產成功,緊接著活字印刷被韓國申遺成功。笙被韓國申遺成功。最令人感到震驚的事,還打算拿著漢字去申遺,這是讓人大跌眼鏡啊。還要將風水收入囊中。

但是曾經發生的一件事,卻打臉了韓國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1963年連續幾天的洪水,江漢城郊外一塊深埋地下的被問給沖刷了出來,上面寫道大清皇帝功德碑,這是怎麼回事那?

事情要從1636年說起,當時的皇太極領兵入侵半島,當時的半島軍隊無法抵禦清朝的軍隊,為了保全自己半島最高統治者向皇太極投降,願意臣服於大清,但是空口無憑,皇太極也不傻,隨後半島方面表示,願意為清朝皇帝修建一塊功德碑,來表明自己的誠意。

後來甲午戰爭爆發之際,當時已經腐敗不堪的清政府,被迫同意了日本對朝鮮半島的統治權,功德碑也隨之被推翻,在1956年的時候,韓國文化部認為這塊石碑有辱韓國的形象,便將這塊石碑深埋地下,但是無巧不成書,終於在63年的一天,這塊大清皇帝功德碑終於重見天日。

這次的韓國政府卻沒有選擇逃避,而是主動承擔起來了,將這塊石碑列入了文化遺產中,在總統全斗煥的指示下,大清皇帝功德碑被移至松坡區石村洞289-3號,並在該碑周圍建立公園。在資料中寫道為史跡第101號,重點保護了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認為與耶穌同一時期死亡,被活生生的釘死在十字架上

TAG:小郝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