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二見」——《楞嚴經》參習(17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經):【阿難。一切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云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
本文:
「云何二見。一者眾生別業妄見。二者眾生同分妄見。云何名為別業妄見。」
今天我們要討論這兩種妄見,這在佛法修學當中是相當重要的一段,也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實際狀況。這個問題是很大的一個問題,也是有相當深度的問題,乍聽起來實在是不容易體會,但是最低限度,我們從經文裡面得到一個線索,依照這個線索努力的去尋求,事實真相一定可以見得到。見到事實真相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明心見性,也就是所謂菩提涅槃。老同修從上面一直參習下來的,不會有太多的問題,當中來看的就免不了要產生許多的疑問。今天我們所討論的,就是經文前面所講,「一切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要說明這個真相。
什麼叫「別業」?別是差別,是自己所造之業感應的一些果相。所謂是自業所感,自所受用,就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別的人不曉得,與別的人不能夠相應。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重「業」怎麼講法,我們一般所謂事業,把事與業連起來講,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事造作完就叫業。譬如我們在學校念書,正在念書的時候我們叫求學,修學圓滿我們叫畢業,結了業,這些事相比較粗顯,我們很容易能夠看得出來。在佛法裡面講,我們起心動念就是造作,所謂造作可以分為三大類,造作就是行為。心裏面有所思慮,這就是心的造作,也就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的動作,屬於身的行為。一切的造作總不外乎這三類,就是身、語、意(就是心意)。這三類,無始劫以來它的造作就沒有中止過。或者我們晚上睡眠的時候身不動,口也不說話,身與口的造作暫時停了一下,可是晚上還作夢,作夢就是意的造作還沒有中止。當時這個造作,當時就結業,這些造作是屬於個人的行為,這就是別業。個人的行為結的業、受的報,也是個人的感受,所以叫做別。
第二種叫「同分」,同分在佛法裡面講叫「共業」。共業所感,凡是有這個共業的,大家都有分,都有同樣的感受,所以叫同。但是在此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就是共業,雖然是共業,還是個人是個人的。譬如甲乙兩個有共業,實際上所造的業,甲是甲造的、乙是乙造的,不過他們兩個所造的業是非常接近,受的報很相似,這個共同是這麼個共同法。在本經裡面講得特別詳細,亦無怪乎古來大德稱《楞嚴經》謂之開智慧的經典,開智慧的《楞嚴經》,那就是它說得周詳。本經講的,若是就一個人的心識所見根身器界,這是『別業妄見』。只就個人來說,我們眼之所見、耳之所聞,我們接觸這個世間是個人的接觸,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自己內心的感受是苦受、是樂受,還是不苦不樂的受叫舍受,苦樂憂喜舍,這是屬於「別業妄見」。
在下文裡面說到,「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一個人是這樣的,人人都不例外。再就是多數的人,對一個環境有共同的認識、有共同的見解,共同見到根身器界,這就叫『同分妄見』。雖然是共同的,實際上共中還有不共,譬如我們很多人在一起,我們夜晚看月亮,月色是一個境界,可是這許多人在這裡看,每個人心裡感受不一樣,所以同分當中又有別業,這種情形我們也能夠體會得到。底下經文也有一段說,「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這個在下面經文,到時候我們再細講。在此地需要說明的,就是阿難尊者在前面提出他的疑問「見見非見」,而釋迦牟尼佛並沒有直接的答覆他,在此地為他詳細的說明二種妄見,這又是什麼原因?其實佛這一段的細說就是答覆阿難尊者的疑問。要不是詳細的把兩種見妄指出來,說明妄見有見,就沒有法子顯示出真見無生的道理。同分、別業雖然有差別,但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一切眾生於念念之中,可以說都具足了這兩種妄見,所以造成虛妄的輪迴。
佛家裡面常講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也不是真實的。為什麼說它不是真實的?本來沒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我們自己造的。用什麼造的?就是這兩種見妄造的,這兩種錯誤的見解。雖然這是虛妄,就好像一個人帶著病,他有這個病相,病是虛妄的,健康是真實的,但是現在健康的身體帶著這一分病,凡夫的境界就像這個樣子。在諸佛眼睛裡面看,病去了,本來就是健康的身體,健康是正常的、是真實的;那個病是短暫、是暫時有的,不是正常的現象。所以說「終日恆真,終日在妄」,雖然我們現在是在這兩種妄見之中,在生死六道輪迴之中,我們的真性,經上所講妙覺明性並沒有喪失。從哪裡見得?前面十番顯見就指出我們六根的根性,確實是不生不滅、是真實法,是真見不是妄見。這一大段經文,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把它講完,從前面十番顯見最重要的就是叫我們覺悟,在假我當中要認識真我,禪宗裡面所說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原在我們自己這一身身體之中,我們自己要認識。見聞覺知之本能就是真心,不生不滅的真心,可是現在帶了一分病,帶了一分迷妄,這個迷妄是什麼?是不覺。
不覺,對外面萬法之不覺,那是枝葉上的問題,並不很重要;對於自己本身真妄的不覺,這才是重要。在中國佛法,無論是宗門或者是教下,教學的宗旨都是教我們認識根本,從根本起修。根本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要從真心起修。《楞嚴經》就是說這個問題,佛在此給我們很具體的指出來,十番顯見第一番指出來,見就是真心,在六根裡面舉一根做一個代表。能見的是真心,可是見到外面一切色法,你生分別心、生執著心、生妄想心,這些都不是真心,這些叫妄見。前面十番顯見顯的是真見,現在給我們講的這兩種妄見,這在我們學佛的人來講,如果真妄不能辨別,那就沒有法子入門。究竟了義的佛法,最初方便也就是最初下手,就是教給我們辨別真妄,真妄能夠辨別、能夠明了,至於如何舍妄、如何用真,你自己就會了,不必等待別人教你。這個境界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無修而修,修而無修」,確實是高級的佛法,高級的佛法基礎就在於此。
不能辨別真妄,那只有從初級的方法學起,按部就班再慢慢來。但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總是希望我們早一天踏上圓頓的法門,而不是讓我們按部就班慢慢的來。這是古聖先賢的慈悲心,好像父母照顧兒女一樣,總希望他的學業能很快的成就,最好是不必按部就班的念,用種種方法來給他補習,來加強他的進度,使他早一天能夠成就,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想法。跟那些南傳佛教大異其趣,南傳佛教就好像是按部就班的,一年級、二年級這麼樣念下去,從來也不可以躐(liè)等,也不可以跳班的,但是躐等、跳班在我們中國是很平常的習慣。雖然如此,這一開頭得要按部就班來,先得培養。正是《華嚴經》裡面所說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圓融跟行布同時來,這種教學法實在是妙不可言!行布就是什麼?按照次序,圓融就是沒有次序。在沒有次序當中有次序,有次序當中又沒有次序,這是我們中國的佛教。
談到佛教,中國佛教高明,中國佛教也難學。我們中國人學中國佛教,那當然是得天獨厚,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得其方便。外國人來學中國佛教就很困難,為什麼?他們沒這個經驗,也沒有聽過這麼個說法,一接觸就會感到迷惑,就會有疑問。他要是到南傳不會有疑問,按部就班的來,不會有疑問;到中國來的時候,這種疑問是在所難免。那就是圓融跟行布是一不是二,佛在本經實際上也是說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明白了,前面「見見非見」的疑問自然就解除。這個疑惑要是沒有了,妄見就消失,妄見沒有,輪迴也就不存在,由此可知世尊說法之善巧。這裡第一句征起,『云何名為別業妄見』,這是阿難請教的,什麼叫做別業妄見?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附註:
依據文獻資料——
1??、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科會》
2??、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3??、凈空法師《楞嚴經正脈科會》講座
※「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地藏經》大意11
※「觀末世人,諸惡人輩,不忠不孝,無有仁義,不順人道」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