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君王的自稱變化,「朕」的起源與發展

古代君王的自稱變化,「朕」的起源與發展

我們都知道「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稱,通過這個小小的稱謂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其實最開始天子、君王的自稱有很多,有諸如孤王、寡人這些形形色色的稱謂。「朕」最開始並不是天子、君王的自稱。那麼「朕」是什麼時候稱謂天子、君王的自稱呢?它有怎樣的發展歷程呢?


先秦時期的君王自稱

先秦時期,君王的自稱最常用到的就是「寡人」一詞。「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先秦時期的天子、諸侯王的自稱,據《左傳》載:「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同樣記載:「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但是「寡人」一詞並不是專屬於這些統治者的自稱,事實上一些士大夫也會自稱寡人,據《世說新語》載:「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此外像一些諸侯的夫人也偶爾會自稱寡人,《詩·邶風》:「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當時衛庄公夫人庄姜自稱。正是因為寡人一詞應用的廣泛性,不能夠凸顯出王權的至高無上,所以在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後,迫切地需要一個獨一無二的自稱。


「朕」的起源與變化

最開始「朕」一詞是一個普通的自稱辭彙,如同現在我們稱呼自己為「我」一樣。在最開始的時候,普通人也可以自稱「朕」。《爾雅·釋詁》載:「朕,身也」。先秦時期,這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人稱代詞。不論你是高貴的,還是低賤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稱「朕」。屈原在《離騷》里說過:「朕皇考曰伯庸」。

但是這種情況,在秦始皇兼并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秦始皇為了加強皇權,提升自己的地位,先是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組成一個新的名詞「皇帝」取代先秦時期的「王」,隨後又規定皇帝的自稱為「朕」以後這個稱謂只能皇帝使用,其他人不得再使用。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

自秦始皇以後,歷朝歷代的君主都沿用了秦始皇創造的「皇帝」一詞,「朕」這個古老的第一人稱代詞也成了皇帝的專屬自稱。但是凡事也沒有絕對,翻閱一些古代文獻會發現歷史上臨朝的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帝一樣自稱朕。據《後漢書·和殤帝紀》載:「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比較廣為人知的自稱「朕」的太后有西漢孝元王皇后、東漢和熹鄧皇后,北魏馮太后等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87版《紅樓夢》演員現狀,竟然和劇中人物驚人相似!
馮小剛,為什麼不道歉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