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康復組合的應用模式探索,關乎每一個康復人!
ICF的前世今生
ICIDH→ICF的前身
ICF的前身是《國際損傷、殘疾和障礙分類》(ICIDH)。1980年WHO作為試用發表了國際殘疾分類初版(ICIDH),這是1970年以來研討的結果。ICIDH不僅注重殘疾,還注重殘疾的轉歸、結果。以殘疾為出發點,從不同層面來剖析殘疾狀況及其結果,是國際疾病分類的一個進步。
它在宏觀上關注器官水平(殘損)、個體水平(殘疾)、社會水平(殘障),符合大健康和康復概念。它在微觀上關注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言語功能、心理精神功能、社會活動能力。它最大的意義在於清楚的闡明了殘疾的3個水平,即殘損、殘疾、殘障。
ICIDH存在的問題
1、 宏觀上ICIDH的關注點往往比較消極,關注更多的是病人不足的地方而忽略了真實情況。
2、 微觀上ICIDH往往只考慮疾病對個體的影響而忽略了環境對個體因素的影響。
走向變革→ICF
世界衛生組織在經過10年國際件的努力與合作之後,於2001年在第5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將ICIDH修改為ICF。
ICF,《關於功能、殘疾和健康的國際分類》,又稱國際功能分類,是衛生、健康、臨床、康復的一種工具。所謂功能( functioning)包括「身體功能和結構」、「活動」、「參與」3個水平,是人為了生存所具備的積極的一面。而殘疾( disablity)包括「功能障礙」、「活動受限」、「參與限制」,是與功能相對應的殘疾的一面。
在ICF中始終較重視積極的一面,從這個意義上講,ICF應看作「國際功能分類」,而不僅僅是「國際殘疾分類修改版」。對於殘疾人,不僅要重視殘疾,還必須要注重其積極的一面(如正常的機能、能力、參與狀況以及有利的環境因素)。ICF對康復醫學的主要對象「殘疾」進行分類,以在殘疾人以及與殘疾人有關的醫療、福利、行政等部門之間建立共同語言為目標。強調重視積極的一面,與ICIDH相比意義更加深遠。
走近ICF
了解ICF基本特徵
1、 重視積極一面
在ICF中許多類別以及項目均使用中性詞,如用健康狀況替代疾病,用活動替代殘疾,用參與替代殘障,避免了過去使用的對殘疾人帶有貶義消極的辭彙。
2、 環境因素的導入
ICF把環境因素作為背景因素之一,而另一個背景因素是個人因素,這些背景因素與健康狀況有著直接的聯繫,得到廣大學者的認同。
3、 交互作用模式
在ICF的模式中,各個項目間的關係是雙向的、有關聯的、相互作用的,是立體式模式。
4、 重視個人體驗
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焦慮抑鬱會直接影響活動參與任你管理,影響健康狀況。
5、 應用領域廣泛
ICF為綜合分析身體、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系統性工具,可以應用於保健、保險、社會保障、就業、科學研究等等方面。同時可以作為收集數據的方法,收集促進或阻礙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數據。
ICF在中國的推廣現狀
1、 類目多,分類龐大、複雜(1495條類目)
2、 評定時間較長,很難直接應用
3、 某些ICF類目含義不易理解
4、 限定值的使用可操作性欠佳
ICF研究中心推出的不同版本
綜合版:提供完整的跨學科功能評估,上千條目,太複雜
核心版:提供與疾病相關的功能狀態,針對性強,普適性弱
通用版:7個類目,過於簡單
康復組合:30個類目,身體功能9個類目,活動和參與21個類目,比較適中。
康復組合的飛躍
完整組合→康復組合
完整版本的ICF不能在臨床普及使用
核心組合臨床用用面過於局限
ICF通用組合過於簡單
康復組合實現了從完整組合→核心組合→通用組合→康復組合的飛躍!
推動《ICF康復組合》的臨床應用
1、 研製ICF康復組合評定量化標準
2、 評價ICF康復組合評定量化標準
3、 全國培訓推廣,建資料庫,形成中國模式
《ICF康復組合》評定量化標準
1、直接使用限定
2、根據ICF聯繫規則,引入標準測量工具評定標準
3、根據ICF聯繫規則,將標準測量工具條目的評定結果轉化
ICF應用推廣設想
1、 制定國家標準
2、 編寫操作手冊或應用指南
3、 建立「ICF中國數據共享平台」
4、 在核心期刊出專輯
5、 召開首屆學術交流會
6、 加大培訓,大力推廣
我國目前仍處於臨床應用的研究階段,要大力推動《ICF康復組合》的臨床應用,從個案應用開始慢慢摸索創造出ICF臨床應用的中國模式,讓中國的經驗和模式受到國際的關注和認可。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及相關專家,如有異議,歡迎指正~
編輯:申衛紅
※肩撞擊綜合征真的是撞擊所致嗎?新的思考對撞擊綜合征的撞擊
※髕骨偏移?你必知的2類原因和5種處理方法!
TAG:康復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