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單一礦石燒出曜變天目,建盞狂人砸1500萬
單一礦石燒出與日本藤田美術館的曜變天目相近的效果
日本藤田美術館收藏的宋代曜變天目
單一礦石燒出曜變釉下彩斑超越宋代曜變天目
杭州出土南宋曜變殘片
單一礦石燒出奇妙的釉下油滴盞
單一石頭燒出了熟悉的鷓鴣斑
日本靜嘉堂收藏的鷓鴣斑油滴盞
單一石頭燒出美輪美奐的彩色結晶
到底是誰能超越古人靠單一礦石燒出如此美妙多變的建盞呢?
故事的主人公菅傳義娓娓道來:「縱觀兩宋建盞沒有千篇一律的規則!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指建盞不停的變化結果!我已經超越古人,採用單一礦石與鐵礦球磨燒出油滴盞,沒有添加草木灰與長石更沒有結晶劑!」
那麼,菅傳義與建盞又有何淵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傳奇的一生。
「宋瓷天下」
在河南鄭州,有一個河南收藏界美其名曰「宋瓷天下」的藏館。走進這個藏館,滿是宋代大小不同的瓷器標本。八大名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官窯的汝、官、哥、鈞、定等,足有50萬件。果真是名不虛傳。而此藏館的主人正是河南省傳義收藏品科技檢測中心的專家、江西省景德鎮宋元青白瓷研究會的副會長、有著31年收藏宋瓷經驗的菅傳義。
在談到宋瓷文化和價值的時候,菅傳義表示,宋朝的陶瓷因其悠久的歷史、濃厚的民族藝術特色及精湛的技藝而著稱於世,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五大名窯,已經成為中國陶瓷藝術寶庫中璀璨的明珠。他希望更多人關注宋瓷,了解宋瓷文化。
「汽修工」成了「宋瓷收藏家」
原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年輕氣盛的他在商丘開汽修廠,其廠附近的隋朝大運河有很多人挖泥沙蓋房子,伴隨泥沙出土還有一些古瓷器,然而卻無人知曉其收藏價值之高。菅傳義曾在史書中了解到,宋朝運送瓷器大部分以水路運輸,且流經隋朝大運河,所以在此河中發現宋瓷實屬正常。於是頗有遠見的菅傳義就拿啤酒和香煙與他們交換。從此,他走上了傳奇的宋瓷收藏之路。
從1987年到1999年這十多年間,菅傳義陸陸續續收藏了更多瓷器。甚至在1997年關閉汽修廠,將所有資金投入收藏瓷器。玩瓷入迷的他,曾看中了一個北宋湖田窯花口瓶,花了三年時間多次親自遠赴內蒙古才得到這個藏品,現在這個瓶的市值已經達到百十萬元。2005年,菅傳義深刻體會到一個收藏者的堅辛,於是他建立了自己的藏館,在不斷地擴大藏館的規模的基礎上,供古玩愛好者欣賞與交流。
從熱愛收藏到動手實踐
1999年,對瓷器熱情不減的他奔赴江西景德鎮學習燒制瓷器,這一待就是6年。那些年,他學會了復燒幾個有名窯口的瓷器,卻發現唯有建盞的復燒難度最大。難度越大意味著挑戰性越強,富有冒險精神的他卻沒有因此放棄復燒建盞。而對於復燒建盞的夢想也一直沒有放棄。
在這之後的幾年裡,他繼續潛心鑽研建盞,曾多次跑到建窯遺址——水吉鎮尋找礦釉與胎土。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菅傳義於2013年成功地使用電窯復燒建盞。
但他轉念一想,電窯是復燒成功了,古人卻是在龍窯里把建盞燒制出來的。他決心要在龍窯柴燒中復燒建盞,達到真正的目的。帶著這個想法與信念,精益求精的他來到建盞發源地——建陽,不惜斥巨資建設龍窯,遵循古法燒制建盞。
重病纏身卻不忘初心,瘋狂斥資終「砸」出成果
為了尋找最頂級的原礦石,他穿沙漠、入戈壁、進草原,光越野車就跑壞了三輛。期間,他三次心肌梗塞,次次到了死亡邊緣又被拽了回來。他憑著對建盞燒制的狂熱追求硬是挺了過來。
「十幾年下來,十幾個電窯,光一個月的電費有時就好幾萬。前前後後在復燒過程中的投入就高達1500餘萬,可是能達到讓我滿意的作品只有區區幾十件。」曾經有位收藏家出價220萬元購買他其中一件建盞,被他婉拒了。「這些都是我這麼多年的心血,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賣了怎麼捨得呢!」
「還原是對歷史的尊重,只有分毫不差的復刻才能體現歷史的厚重和時代背景賦予器物的價值。」他時常在自己的博物館裡反覆觀察所收藏的建窯瓷器,對建盞的器型、形態、釉色等方面反覆研究。「既然要燒制建盞就要燒制出與宋代相同的作品,我常望著這些瓷器,與古人隔空對話,想他們當時的做法,問他們當時的狀態,力求自己將所燒制的作品與古人接軌。創新未嘗不可,但創新必須是在宋瓷原有的基礎上的。」
早在宋代,古人在釉料內添加草木灰和鉀長石,目的是降低溫度,便於施釉。而富有創新精神的他卻在多次的理論與實踐探究過程後,在使用原礦釉燒制建盞這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與突破,推翻了沿用多年的古法,直接使用純原礦石球磨施釉,入窯一次性燒製成功。
菅傳義克服重重困難,從無到有,從一個門外漢成為制陶專家;從收藏到燒制,從還原到創新,一步步的傳奇之路實在是令人驚嘆。熱衷於燒制建盞的他就是要用最原始的東西還原宋代最原始的味道。現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將 「曜變天目盞」燒製成功再捐給國家,讓國人不必走出國門就可以看到「曜變天目盞」!
看看我們的廣告吧
此處按一下又不會懷孕
還能經常普及一些好玩的漲粉變現知識
TAG:建陽建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