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0多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奇災,多數南方人都活不下去

200多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奇災,多數南方人都活不下去

一提到冬天,南方人估計都要抖三抖吧,畢竟,這樣濕冷陰寒天氣真是讓人冷到骨子裡啊,穿多厚,蓋多少層棉被都抵擋不住冬天的寒冷。這時候開始羨慕起北方人有供暖了?每年冬天上演的南北問題大交流都是讓人啼笑皆非的。不過,不論南北,人們在抵禦嚴寒的方面都是下足了功夫,但是在200多年前的一場奇災,讓多數南方人都活不下去。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清小冰期。明朝末年,陝、甘地區乾旱不斷,整個明末時期始終伴隨著旱災、寒流、蝗災、水災、鼠疫、瘟疫等,此後中原氣候持續下降,天下大亂,狼煙蜂起,其中陝西地區最為嚴重,農民已經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被迫起義,同時北方的游牧名族也開始不斷的南下侵擾,造成這兩者同時發生的原因,正是16世紀發生的那場後來被史學界稱為「明清小冰期」的那場小冰期。

根據西方史學家的研究,在1640-1650年間,亞歐非三大洲的自然環境都發生了劇烈變化,導致饑荒與疫病流行,奪走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明清易代,恰好就發生在這個階段。 明朝嘉靖到清朝道光年間,中國曾發生極端的寒冷天氣,稱為「明清小冰期」,這個小冰期有多冷呢?據記載太湖,鄱陽湖,洞庭湖,漢水,淮河都曾經結冰,我們知道這些地區屬於南方亞熱帶氣候,冬天不會結冰的,但是就是結冰了,可見確實出現了極寒天氣。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就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竺可楨注意到,清朝初年,一位愛國歷史學家談遷,寫了一本叫《北游錄》的書,書中的一段記載,可以還原小冰期時中國江南的寒冷程度。1653年(順治十年)陽曆7月底,談遷從家鄉杭州出發,由運河坐船前往北京;11月7日,他到達天津,到18日運河就封凍了。談遷在北京住了三年,(順治十三年)陽曆3月,等到3月7日,運河開凍,他坐船南返。

由談遷的記載可以推算出,順治年間,北運河每年封凍的時間長達110天,比上世紀50年代,華北最冷冬天時北運河封凍的時間還要長。明朝小冰河時期,極度寒冷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明朝生於14世紀冷期,死於17世紀冷期,可謂有始有終,印證了氣候與戰爭、社會興衰與朝代更替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氣候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而是應該把它和社會階級結構、中國邊疆-內陸關係、王朝體制和政治軍事鬥爭成敗等因素結合進行多層次的綜合分析。氣候乃至整個環境是人類活動的舞台,反過來人類對環境影響的也是越來越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鳥飛過繁華 的精彩文章:

從放羊娃到山東第一巨匪,他殺了20萬百姓,身邊女人無數!
公主遠嫁和親,不料半路卻懷孕,就在當地建國,現此地屬於我國

TAG:候鳥飛過繁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