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淚崩!尋覓夏日裡漸行漸遠的「吆喝聲」,重回記憶里的那個蘇州

淚崩!尋覓夏日裡漸行漸遠的「吆喝聲」,重回記憶里的那個蘇州

夏天,陽光燦爛,知了叫個不停,

你有什麼難忘的記憶?

「梔子花、白蘭花!」

「削刀——磨剪刀!」

「箍——桶——哦!」……

對於土生土長的蘇州人來說,

夏日裡,這些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是兒時最難忘的回憶。

頂著烈日走上街頭,

小編為你尋覓

那些漸已逝去的吆喝聲,

聽一聽它們背後的溫情故事。

當記憶中的吆喝聲在

耳邊

響起

往事一下變得十分新鮮。

01

78歲阿婆圖開心叫賣白蘭花

時間:上午10:00

地點:道前街

夏季,街頭叫賣的白蘭花、梔子花是愛美姑娘們的最愛,買一朵戴在胸前,幽幽的香氣能帶來一天的好心情。

賣花的阿婆們,也成了一道街頭風景。

在道前街的一家咖啡店門口,一位老阿婆坐在台階上,衣著樸素,面前的盤子里放著白蘭花、茉莉花。見到路過的人,她會輕輕問上一句「白蘭花要伐?」。沒有大聲的叫賣,花香卻已經吸引了一大波人。

阿婆叫朱水娥,家住虎丘,今年已經78歲了。朱阿婆說,自己家幾代人都種花,她也和花打了一輩子交道,如今村裡種花的人少了,她卻捨不得,從10年前開始出來賣花。

每年5月到9月是白蘭花的花期,朱阿婆總會挎著裝滿鮮花的籃子,出現在道前街一帶。「每天早上5點起來摘花,然後坐公交車到鬧市區,賣到下午3點左右回家。」阿婆說,賣花是小本生意,不圖賺錢,只是為了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圖個樂。

02

35年來,他帶著蟈蟈走「江湖」

時間:上午10:30

地點:道前街與東美巷口

一到夏季,熟悉的蟈蟈叫聲就會出現在蘇州街頭。一個個裝著蟈蟈的竹籠子緊挨著,串連在竹竿子上,上百隻蟈蟈鳴叫的聲音此起彼伏,叫出了夏天的熱鬧。

在東美巷口,一輛馱著上百個竹籠子的自行車停在路邊,蟈蟈們叫得正歡。攤主叫趙海柱,今56歲,來自河北,來蘇州賣蟈蟈已經有35個年頭了。每年6月初,趙海柱就會帶上家鄉的蟈蟈,乘火車來蘇州,推著自行車在街頭巷尾兜售,一待就是2、3個月。

賣蟈蟈不需要叫賣,蟈蟈們嘹亮的叫聲就是最好的吆喝。聽到蟈蟈叫,很多路人圍上來詢問價格。

「蘇州人把蟈蟈稱作『叫哥哥』,喜歡在夏天養一隻在家,只要每天喂它一點毛豆就行,聽它叫得歡快,酷暑也變得有趣起來。」一位「老蘇州」來買蟈蟈,一下就要了兩隻,說起養蟈蟈的經驗,滔滔不絕。

趙海柱說,以前村裡起碼有百八十人在全國各地兜售蟈蟈,如今只剩下十幾個人還在堅持,他是其中之一,「之所以每年來蘇州賣蟈蟈,一是為生計,二是喜歡這座城市。」

03

小伙挑擔賣蓮蓬為生活奔忙

時間:上午10:30

地點:養育巷

七月,蓮蓬成熟的季節。在蘇州街頭,總能見到挑著擔子的小商販叫賣,論個賣蓮蓬。路過的人忍不住會停下腳步,買上一把,一來圖個新鮮,二來是回憶一下小時候的味道。這一抹綠色,讓夏日裡刺眼的陽光都變得柔和起來。

GIF

在養育巷的一處店鋪門口,挑著擔子賣蓮蓬的小夥子,正坐在台階上乘涼。擔子上,一把一把捆紮好的蓮蓬碧綠水靈,格外誘人。

小夥子姓王,30歲出頭,來自山東,十幾年前來蘇州謀生,專做走街串巷的生意。「夏天賣蓮蓬,冬天賣烤地瓜,為了養家糊口,辛苦點不算什麼。」小王老家也種荷花,但主要是為了賣蓮藕,來了蘇州後,他發現蘇州人愛吃蓮蓬,於是幹上了賣蓮蓬的買賣。

夏天賣蓮蓬是一件辛苦活。每天早上4點多,小王就出門了,搭車趕到東山採購兩筐新鮮蓮蓬,然後坐一個多小時公交車回到市區,開始走街串巷叫賣。頂著大太陽賣蓮蓬,身上的衣服經常是濕透的,但是小王很樂觀,「生意好的時候,一上午就能賣完,回家看到老婆孩子的笑臉就不覺得累了。」

04

修棕綳攤「駐守」小區幾十年

時間:上午11:00

地點:虎丘街道新莊社區

「修棕綳,阿有壞個棕綳修伐?」

對於睡棕綳床長大的這代人來說,這樣的吆喝聲再親切不過了。夏天,老蘇州人喜歡坐藤椅、睡棕綳床,祛暑又清涼。但是,物件老了,難免有損壞,這時聽到修棕綳的吆喝聲,格外欣喜。

在姑蘇區虎丘街道新莊社區,有一個修棕綳的手藝人定期會來小區出攤,為居民們修修補補,至今已經幾十年了。

他叫浦桂男,今年73歲,20歲拜師學藝修棕綳、做藤椅,至今已經53年了。他用四把椅子支了一個簡易的攤位,居民們拿來需要修理的棕綳床墊,他就開始默默幹活,慢慢地穿棕引線,除舊換新,加密舊的棕繩。

其實,浦桂男住在太湖邊,來新莊社區擺攤,需要早上五點多從家裡出發,轉兩趟公交車才能到。雖然來一趟不容易,但是只要有預約,浦桂男總會準時趕到社區。「現在,年輕人很少用藤椅和棕綳床墊,但是老人們喜歡,用舊了也捨不得扔,所以我還會堅持下去。」浦桂男說。

05

一杯愛心涼茶,一喝就是四年

時間:下午2:00

地點:東山鎮銀湖街

入伏後,蘇城的天氣熱到讓人煩躁。這時候,很多人會想起小時候街頭的涼茶攤:一位阿婆守著一個小攤,擺著幾杯晾涼的茶水,路人口渴了,花一毛錢就能喝上一杯,十分解暑。

在吳中區東山鎮,銀湖街街頭就有一個免費涼茶攤,開設至今已經有四年了。涼茶攤是誰開的?一位90後姑娘,她叫柳倩楠,是東山茶廠的總經理。這個涼茶攤每天早上8點出攤,晚上6點收攤。

夏天喝綠茶最解暑,柳倩楠不計成本,拿出自家的茉莉碧螺春,一個月下來要用上4、5斤茶,光茶葉成本就上千元。天氣熱,來喝涼茶的人多,一缸子茶水很快就見底了。怕路人撲空,柳倩楠安排了一個店員隨時留意茶水的量,及時添加,一天要加十幾次。

四年來,喝過這杯涼茶的人很多,有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建築工人,也有普通路人,遍布各行各業。有老人贊這杯涼茶味道好,「茶水裡帶著一股茉莉花香,解暑又好喝。」聽到大家的感激話語,柳倩楠在朋友圈裡寫下了一句話,「儘管是不求回報的事,但其實一句謝謝,就是最好的回報!」

06

老箍桶匠堅守手藝六十年

時間:下午4:00

地點:閶門內下塘339號

「箍—桶—哦!」箍桶匠的叫賣聲,存在於不少老蘇州人的記憶中。那時,洗澡、洗臉用的都是木盆,尤其是到了夏天,洗澡盆往院子里一放,光溜著身子的孩子坐進盆里洗澡是常見的景象。

GIF

如今,這樣的叫賣聲已經聽不到了,但是在姑蘇區金閶街道閶門內下塘339號,有一間不足50平方米的箍桶店,79歲的箍桶匠翁根林仍然在堅守著老手藝。

翁家制桶的技藝是祖傳的,由於牌子老,技術過硬、價格公道,在街坊鄰裡間頗有名聲。作為家中長子,翁根林10歲就跟隨父親翁萬興學起了制木桶的手藝,並與父親一起走街串巷箍桶。翁根林與箍桶打交道幾十年間,技術越來越純熟。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盆桶用得越來越少,但是翁根林放不下這門老手藝,於是在閶門下塘租了間門面,開起了木桶店,專門製作泡腳桶、洗澡木桶。

翁根林說,現在蘇州做這行的不多了,但他始終保持著一貫的優質「售後服務」,一旦有顧客要求修桶、加箍,他一定漂漂亮亮地完成任務。這個樸實的老人不求回報地付出,為了這門技藝費盡了苦心。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找一位傳人,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城貓嚀 的精彩文章:

TAG:蘇城貓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