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暑節氣,「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錯過今天又要等一年!

大暑節氣,「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錯過今天又要等一年!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之中的第十二個節氣,為今年陽曆的7月23日,太陽位於黃經120°時,為大暑節氣。古語說:「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熱與小暑相比,更顯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鬱郁不舒。

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

大暑節氣養生指南

古語說:「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熱與小暑相比,更顯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鬱郁不舒。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陽氣達到鼎盛,天地之氣將由陽轉陰。此時易耗津傷陽,更要重視健運脾陽。

大暑至,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的千金一刻,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一定要注意,大暑季節要出點養生汗身體才健康!可以通過喝熱水,散步,姜水的方式讓身體微微出汗,排出體內的濕毒才能秋冬不生病。

尤其不能喝冰鎮一類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腳涼都是伏天不注意導致。

大暑為全年最為炎熱的一個節氣,暑氣最重,最易夾濕;同時,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歸脾所主,脾最惡濕。這時正值中伏,地濕上蒸,天勢下迫交蒸之氣亂於腸胃之間,夏日乘涼飲冷易受寒濕,陽氣為陰氣所遏,外則表氣不宣,內則脾胃不和,機體常有身熱、便溏、脘腹脹滿的表現。

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就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意思是說陰陽四時是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陰陽調和則身體健康,陰陽不調則會出現各種疾病。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1

「冬病夏治」究竟是什麼?

大暑時節,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所以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來說,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大家在一年中最熱的季節里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正如 《黃帝內經?素問》 中所說的「春夏養陽」、「長夏勝冬」,即助長夏天的旺盛陽氣,來克制和驅散冬天陰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因為冬季治療只能治標,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在夏季,疾病雖少有發作,但其宿根常存體內,由於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不僅從根本上治療病痛,還能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正是「未病先防」。

2

陽盛於外,不可貪涼

大暑時節,陽盛於外,身體腠理開泄,體表溫度高,身體內部反而虛弱。陽氣外散,內陽不足,特別是平時脾胃虛寒的人,更容易腹瀉。晚上睡覺應用毛毯蓋好臍、腿、足,日常飲食要多食生薑以溫里,不可貪食冷飲。如果想吃冰鎮的東西,可以冷藏薑汁撞奶,生薑大棗湯這類性溫的湯水。

此時也要切忌驟然冷水沖澡,要循序漸進防熱閉氣鬱。時飲熱茶,促進汗腺分泌,幫助身體散發熱量,降低體溫。

3

清熱解毒,可食苦味

對於濕熱、痰多的人來說,大暑養生重在「清」。大暑炎熱,身體代謝旺盛,最適宜排熱毒。平素陰虛、濕熱、痰濕的人往往發熱心煩,口渴起痘。這時候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萵筍、油麥菜等。如果沒有食慾,多以醋佐餐,能生津、開胃、行氣,醋泡生薑、醋泡黑豆、白醋浸時蔬等等。

要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養護脾胃。如山藥、蓮藕、綠豆、薏仁等。

4

艾灸太白,養護脾陽

艾灸溫陽,最適於養脾,可艾灸脾經太白穴。如果能在脾經當令時(上午9點~11點)內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二者為氣機升降的樞機,養脾之升要同時養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經足三里穴,以健脾養胃,化濕理氣。

5

大汗排毒

大暑正值「三伏」中最熱的「中伏」,在這個一年最熱的節氣里,真的是出門5分鐘,流汗2小時。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汗泄」是一種最好的排毒方式,把累積的暑氣、寒氣、熱氣排出體外。

可以盡情的流汗,但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運動後要注意不要受涼,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雖然流汗好處多多,可是水分流失,食欲不振,對肝臟和脾臟的健康會有影響。要記得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注意飲食清淡,減少身體負擔。

6

大暑時節濕氣重

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重濁向下,容易傷害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

濕邪為身體垃圾,脾功能強大才能有效運化水濕。

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環境之外,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才是我們祛濕的根本利器。因為脾胃虛,濕氣才能產生,所以杜絕濕氣生成之源才是關鍵!

01.四神湯:四神湯是由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組成,可以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長期堅持,可以健脾祛濕哦!

02.經方附子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化裁自《傷寒論》的理中丸,理中丸原方:人蔘 乾薑 炙甘草 白朮各三兩。

推薦用法:紅參30g 乾薑60g 白朮30g 炙甘草30g 附子30g 生地90g,食欲不振,可以加橘皮45g,枳實30g(具體用藥一定要在專業經方家指導下辨證用藥哦)

趣解經方:本方中,附子振奮心陽,振奮全身機能,給身體增加陽光的壞境,紅參將氣血收斂到腹腔,參與消化吸收,相當於給脾胃種莊稼的過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個保水葯,白朮祛濕,相當於除雜草的過程,生地補津液。

7

因暑貪涼傷陽氣 護好腹背

在大暑小暑期間,由於熱得很,人們對降溫防暑還是很積極,但是對過於貪涼導致陽氣損傷卻認識不足。天氣炎熱時人體出汗較多,毛孔處於開放狀態,此時機體最易受外邪侵襲。由於人們錯誤的解暑方式,比如汗後沖涼、貪涼飲冷、長時間使用空調、電扇等,尤其是暑熱天氣從室外回來後急著沖涼。

在三伏天里,即便天氣炎熱,注意不要過於貪涼。晚上睡覺控制好空調溫度,室內外溫差盡量勿超過5℃。白天長期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要多起身走動,活動筋骨,下班後適當做做戶外活動,出出汗。夜眠時通宵達旦地使用風扇、空調時,一定要蓋薄被子,保護好腹部和背部。

在飲食上要注意節制生冷,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虛弱更易受損,家長更是要注意,尤其避免孩子在大汗之後立即用水淋浴,尤其要避免日晒後馬上沖涼或沖洗手足、洗臉,應稍作休息後再沖洗。

8

心火妄動,防情緒中暑

根據道醫「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人體的精神、心態、情緒會隨著季節和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變化。大暑小暑時節高溫酷暑,不僅容易使人感到身體疲勞、食欲不振,還經常會使人「心火」妄動,表現為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不良情緒,這種現象被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征,俗稱「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人的情感障礙發生率明顯上升。

「情緒中暑」對人們的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尤其是對於年老體弱者。因為夏氣通於心,暑氣易傷心,夏日的不良情緒更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加重。

養生方法:所以大暑養生預防「情緒中暑」,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心平氣和、恬淡安寧,要學會情緒轉移,以達到「心靜自然涼」之效。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由於暑性炎熱,容易耗氣,正常人都會覺得乏力,並且有睡眠不佳、急躁焦慮,所以在暑天最好早休息,尤其是晚上11點到早上6點這段時間,盡量不要熬夜,讓情緒穩定。

道家大暑導引養生法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大暑

1

大暑六月中坐功圖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手太陰肺濕土。

坐功:每日丑、寅時,雙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視,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頭項胸背風毒、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隔滿、臑臂痛、掌中熱、臍上或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欠、淹泄、皮膚痛及麻、悲愁欲哭、洒淅寒熱。

2

脊背撞牆排濕氣

現在天氣又濕又熱,人體也易如此,常常會出現水液排泄不暢,過多的熱量排除不去。而背部撞牆法可以疏通膀胱經,經絡疏通,體內的淤堵、燥氣、濕熱就可以排出了。

在離牆10~15厘米處站立,全身自然放鬆,用背部向後撞擊牆壁,待身體彈回後再撞擊,約一秒鐘撞一下,最好從上到下的撞擊整個後背。這樣簡單的背部撞牆,可以幫助濕熱體質疏通經絡,清除體內濕熱。

撞擊時,動作要有力但不可過猛,保持協調均勻。背部撞牆法雖然很簡單,但應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先撞擊5~10分鐘,漸漸地增加到30分鐘左右,最好能長期堅持。

來源:道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強身健體 的精彩文章:

時尚美女模特李妍靜身材好更會穿衣鄰家氣息十足
亂補影響身體健康 男人正確的「壯陽」方法

TAG:強身健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