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本 期 導 讀
高血壓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真的了解高血壓嗎?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危害人類健康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高血壓病人大約為總人口的27.6 %,約3.79 億人。
有這麼多人患了高血壓,這不僅給患者自己及家庭帶來嚴重的困擾,對社會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為此,我們應該引起重視。
不僅有關部門需要多多宣傳和科普高血壓的相關知識,我們自己也要主動學習和了解如何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降低高血壓帶來的危害。
中醫里並沒有高血壓的說法,高血壓在中醫學理論中屬「眩暈」「頭痛」「中風」等範疇,發病原因大多涉及肝脾腎,並且與風、痰、虛關係密切。
高血壓是現代醫學的說法,是指以人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徵的疾病。(收縮壓 ≥ 140 mmHg,和/或舒張壓 ≥ 90 mmHg)
高血壓,會有什麼表現?
說到高血壓,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頭暈」?高血壓的癥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有些人可能在高血壓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而有些人則會感覺到頭暈眼花或眼前發黑,甚至感覺自身或周圍景物在旋轉、頭痛、心悸、胸悶、肢體麻木、夜尿增多、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乏力等。
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嘔吐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神志不清、抽搐等現象,這就屬於高血壓危重症,可能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例如中風、心梗、腎衰等。
是什麼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相當於中醫里的眩暈。《內經》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丹溪心法》中則認為「無痰則不作眩」。
也就是說,眩暈與肝陽上亢、髓海不足、血虛、痰濕等多種因素有關。通俗的說,就是
個人的體質因素;
情志不遂,也就是說,如果經常生氣,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的狀態,就會導致肝氣鬱結,氣鬱在體內就會化成火氣,耗傷肝陰,風陽上擾頭目,從而引發眩暈;
年高腎虧,中醫認為,年紀大的人,容易出現腎精虧虛、髓海不足,沒辦法充盈於腦髓,也會引發眩暈;
飲食不節,大量飲酒,經常吃肥厚油膩之品,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體內水濕痰飲積聚,導致頭目失去濡養,就會發生眩暈;
久病體虛,久病之後,人體的脾胃虧虛,耗傷氣血,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頭目,則發生眩暈。
高血壓的中醫辨證治療
中醫治療高血壓,在於整體調理,虛的補虛,實的瀉實,調整陰陽,使人體氣血陰陽恢復平衡狀態,而不是單純以降低血壓為目的。
肝陽上亢證
主要表現:感覺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遇到煩心事或者勞累就容易憤怒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眩暈摔倒。臉面色潮紅,平日里急躁易怒,可見肢體震顫,舌質紅,舌苔黃,脈象弦或數。
中醫治法:平肝潛陽,清火息風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運用
常用藥:天麻 鉤藤 石決明 杜仲 桑寄生 牛膝 梔子 黃芩 夜交藤 茯神 益母草 菊花 白芍
氣血虧虛證
主要表現:感覺眩暈,活動就會加劇,遇到勞累時容易發作,臉面色蒼白而無光澤,精神不佳,容易感到疲勞乏力,神情倦怠,不想講話,嘴唇和指甲顏色蒼白無華,頭髮乾枯無光澤,心慌悸動,睡眠不佳,胃口差,腹脹,舌質淡白,舌苔薄白,脈象細弱。
中醫治法:補益氣血,調養心脾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党參 黃芪 白朮 當歸 甘草 茯神 遠志酸棗仁 紅棗 木香 龍眼肉 熟地 炒扁豆
腎精不足證
中醫治法:滋養肝腎,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歸丸加減運用
常用藥:熟地 枸杞 山萸肉 山藥 牛膝 龜板 鹿角膠 菟絲子 杜仲 紫河車
痰濕中阻證
主要表現:感覺眩暈不適,頭重昏蒙,或伴見看東西好像在旋轉,胸悶,噁心想吐,或嘔吐痰涎,胃口差,嗜睡,舌質淡白,舌苔色白厚膩,脈象滑。
中醫治法:化痰祛濕,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半夏 陳皮 白朮 天麻 薏苡仁 茯苓 甘草 紅棗 生薑
瘀血阻竅證
主要表現:眩暈,頭痛,伴見失眠健忘,心慌悸動,精神不振,耳鳴耳聾,臉面色和嘴唇顏色紫暗,舌質暗紅並且可見到瘀斑,脈象細澀。
中醫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竅
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川芎 赤芍 桃仁 紅花 白芷 石菖蒲 當歸 地龍 全蠍
高血壓的西醫治法
查出患有高血壓的患者,西醫通常會推薦持續服用長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但是,長期服用降壓藥容易引起代謝紊亂等副作用。
西醫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手段就是通過藥物作用控制血壓,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而中醫治療高血壓是以整體觀念來辨證論治,標本兼治,降壓作用緩和持久。不僅能有效降低和穩定血壓,也能明顯改善患者體質,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得了高血壓,該怎麼養?
艾灸治療高血壓,充分發揮了中醫外治法的優勢,在降低血壓的同時,也減少了因長期服藥帶來的副作用,是一種安全、簡單、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血壓的治療方法。
‖ 艾灸來養 ‖
艾灸治療高血壓,是借溫灸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治療高血壓的目的。
高血壓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採用艾灸治療高血壓,降壓療效顯著,而且可以減少不良反應。
用艾灸的方法調理高血壓,可選取湧泉、百會和足三里這三個穴位。
【 取穴方法 】
百會:在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相交處,有個一凹陷點,即是百會穴;
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旁開一橫指的地方,按壓會有明顯的酸脹感,即是足三里;
湧泉:腳趾向內屈起,在足底前 1/3 的凹陷處,即湧泉穴。
【 操作方法 】
點燃艾條,艾條離穴位皮膚 3-5 厘米,以局部皮膚不感覺到灼熱為宜。
每個穴位每次灸 10-15 分鐘,每 2 天 1 次,堅持艾灸 10 天為一個療程,癥狀會得到明顯的改善。堅持治療,就會收穫很好的療效。
【 溫馨提示 】
艾灸時要及時抖掉艾灰,避免掉落燙傷皮膚。
艾灸後要注意保暖、防風,4 小時內不宜洗澡,口渴了要喝熱水哦。
‖ 按摩來養 ‖
用按摩的方法調理高血壓,可選取陰包、照海、天泉、三陰交,尺澤這五個穴位。
【 取穴方法 】
陰包穴:屈膝,大腿內側膝關節往上五橫指處,在大腿的中線位置,即是陰包穴;
照海穴:內側腳踝的正下方,有一凹陷,即是照海穴;
天泉穴:直立,雙臂貼緊,腋處前面橫紋上面盡頭處往下兩橫指處,按壓有酸脹感,即是天泉穴;
三陰交穴:在腳踝內側突起的高骨,往上四橫指,在骨頭的邊緣,按壓有酸脹感,即是三陰交穴;
尺澤穴:手掌心朝上,手臂微曲,在肘部橫紋處可以摸到一條粗大的筋,筋的外側凹陷處,即是尺澤穴。
【 按摩方法 】
對以上穴位進行點揉按摩,每次 3-5 分鐘,每天可多次按揉。
堅持 10 天以上,直到以上穴位痛感消失,痛經癥狀會得到一定緩解。
‖ 食療來養 ‖
科學的食療對降低血壓有幫助,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但不能完全取代降壓藥物的作用。
鮮芹菜汁
做法:將鮮芹菜 250 克洗凈,用沸水燙 2 分鐘,切碎絞汁,每次服 100 毫升,每日 2 次。
功效:有平肝鎮靜、降壓、利尿的作用。
玉米須茶
做法:每天取 25 克玉米須,泡茶飲用數次。
功效:不僅有很好的降血壓功效,而且也具有止瀉、止血、利尿、消除腎炎浮腫和養胃之療效。
芹菜粥
做法:芹菜連根 120 克,粳米 250 克。將芹菜洗凈,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凈。芹菜、粳米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少許鹽攪勻即可。
功效:清熱降壓的作用。
綠豆海帶粥
做法:綠豆、海帶各 100 克,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其他二味同煮成粥。
功效:有降壓、降脂作用。
眩暈(高血壓)的日常預防養護需要注意些什麼?
預防眩暈的發生,應當避免和消除能導致昡暈發生的各種內、外致病因素。主要有
適當鍛練,增強體質;
保持情緒穩定, 心情舒暢,防止七情內傷;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體力和腦力的過度勞累;
飲食有節制,防止暴飲暴食,少吃甜食,少吃肥厚油膩之品,多吃蔬菜粗糧;
飲食要清淡,不要吃過鹹的食物;
戒煙戒酒等。
眩暈發病後
要及時治療,注意休息,嚴重者應當卧床休息;
注意清淡飲食;
保持情緒穩定;
避免突然、劇烈的體位改變和頭頸部運動,以防昡暈癥狀的加重,或發生頭暈摔倒。
有眩暈病史的病人,要避免劇烈的體力活動。
不得不說的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在中醫理論中屬「子暈」「子癇」等範疇,子暈又稱「妊娠眩暈」,以妊娠期出現頭暈目眩,甚至眩暈暈厥為主症。
子暈有輕重之分,如果是發生在妊娠中後期,病情多數較重,往往伴有視物模糊、噁心想吐、頭痛等,稱之為「子癇先兆」。
子癇又稱「子冒」「妊娠癇證」,其主症是妊娠晚期或臨產前及新產後,突然發生眩暈撲倒,兩目上視,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全身強直,一會兒清醒,醒後又會複發,甚至昏迷不醒。
現代醫學中,妊娠高血壓是指妊娠 20 周后(≥ 20 周)血壓升高,但不伴有蛋白尿、臟器功能損害和胎兒生長受限。
約有 25 %的妊娠高血壓會發展為子癇前期。子癇前期嚴重威脅母胎的生命安全。子癇前期可以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病情迅速惡化,發展為子癇。
現代醫學所說的子癇,是在子癇前期基礎上發生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釋的抽搐,也是子癇前期緊急嚴重併發症。
子癇是嚴重危害孕產婦生命的常見疾病。
※ 妊娠高血壓的中醫治療 ※
子暈(妊娠高血壓)其實質是因孕而虛,中醫理論中屬本虛標實證。
中醫治療通過辯證,隨證選加滋陰、化痰、補益氣血等藥物,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
西醫治療妊娠高血壓一般採用降壓、擴充血容量、鎮靜、解痙等藥物治療,在治病的同時,也會給孕婦和胎兒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中醫治療通過辯證,加以論治,療效持久緩和,在改善癥狀的同時,也會顧護母體及胎兒。正確的辨證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子癇的發生。
陰虛肝旺證
主要證候:在妊娠中後期,感覺頭暈目眩,視物模糊,鳴失眠,心胸悶心煩,臉面潮紅,口乾咽燥,手足心發熱,舌質顏色紅或絳,舌苔少,脈象弦數。
治法:育陰潛陽
代表方:杞菊地黃丸加減運用
常用藥: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黃 山茱萸 牡丹皮 山藥 茯苓 石決明 龜甲 鉤藤 白蒺藜 天麻 澤瀉
脾虛肝旺證
主要證候:在妊娠中晚期,感覺頭暈頭重,兩眼發眩,胸悶心煩,噁心想吐,臉面部和下肢體浮腫、神情倦怠,嗜睡,舌苔白膩,脈象弦滑。
治法:健脾化濕,平肝潛陽
代表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紅 白朮 甘草 鉤藤 丹參 蔓荊子
氣血虛弱證
主要證候:在妊娠後期,感覺頭暈目眩,眼前發黑,心悸健忘,睡眠不佳,夜間多夢,神疲乏力,呼吸氣短,不想說話,臉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質色淡,脈象細弱。
治法:調補氣血
代表方:八珍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党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何首烏 鉤藤 石決明
※ 子暈(妊娠高血壓)的轉歸與預防調護 ※
子暈有輕重之分,氣血虛弱型屬輕證,陰虛肝旺型,脾虛肝旺型為重證,大多是子癇的先兆癥狀,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並且要及時、正確的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子癇的發生,甚至危及母子的生命健康。
准媽媽們應該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受到精神刺激;低鹽飲食,少吃辛辣食品;注意休息,盡量在安靜的環境下獲得充足的睡眠,睡覺時建議左側卧位。
∥ 結 語 ∥
高血壓的發病率很高,而且需要長期持續治療,其實,高血壓是可防可控。
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治養結合,辨證治療,這是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特色與優勢。
控制高血壓的病情,不僅要靠治,更要靠養。合理用藥,悉心調養,控制高血壓便不再是難事。
特別聲明:中醫治療疾病均需要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文中所提到的藥方均不可擅自隨意取用,須在專業中醫生的指導下,辯證治療;文中提到的艾灸,按摩,食療作為降壓輔助治療,均有很好的效果,但具體降壓治療方案請遵醫囑。
▍參考文獻:
1.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17;
2.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國際妊娠期高血壓研究學會 分類、診斷和管理指南(2018)》解讀;
3.周仲英:《中醫內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4.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年第34 卷第 16期,《艾灸湧泉穴治療高血壓的臨床護理》;
5.《健康話題》2015年第10期:高血壓病的食療。作者:蔣雲洲;
6.張玉珍:《中醫婦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7.簡偉研,周宇奇,吳志軍等:護理敏感質量指標的發展和應用。中國護理管理,2016,16(7):865-869。
【互動】
親愛的讀者大大們,關於高血壓的防治,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歡迎大家點擊右下方給我們留言哦
三伏貼
補陽驅寒無敵好幫手
答|摩|課|堂
35個穴位
12種常見病及外治方法
5位技藝超群的正安老師
1種實踐為重的全新學習法
版權聲明:
1.本文未經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如欲轉載及內容合作,請於公眾號後台留言或添加聚友會編輯部:「zanclub_bjb」。
2.文末留言區開放,歡迎踴躍參與討論。本平台支持言論自由,精選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8年高血壓史一男子,突然心梗離世,家人回憶:夏季擅自停葯
※自釀這酒可以竟防治高血壓,分享讓更多的高血壓患者知道吧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