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公益大佬
本文作者當代君
最近,三封舉報信刷爆了公益人的朋友圈,也刷新了眾人對「無恥」二字的認識。
第一封信舉報羅伯特議事規則的推廣人袁天鵬性騷擾。
第二封信直指乙肝反歧視運動的公益人雷闖性侵。
第三封匿名舉報信則將環保人士馮永鋒推上風口浪尖,譴責其對員工、同行實施性騷擾。
舉報人自述截圖
無一例外,三位都是公益圈「大佬」。
袁是國內議事規則的著名專家。
雷是國內反乙肝歧視的鬥士。
馮的履歷也不簡單,記者出身的他舉辦「自然大學」,並發起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
涉事公益人,左起依次為袁天鵬、雷闖、馮永鋒
同樣無一例外,他們的回應讓人啼笑皆非。
袁至今未敢露面發聲。
雷第一時間發了聲明「承認文章中的事實」「我在考慮向警方自首」。
而幾個小時後,在微信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時,卻改口為「確實發生了性關係」,與涉事女生是「戀人關係」。於是性侵變成了「男女之情」。
雷闖發出的2份聲明,被指出前後矛盾
而馮校長的「道歉」更具有戲劇性。
通過某公眾號發出一篇回應,通過「如實羅列」,證實了是酒精讓自己性侵犯他人,於是承諾戒酒永不再犯。
沒過多久,刪帖,重新在個人微信公號上發布,而這一次標題雖然改了——《是的,我承認,性騷擾是我慾望太邪惡,是對女性的不尊重》(已被當事人再次刪除) ,但依舊認為性騷擾行為是酒精作祟,刪除了性侵事件的細節。
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次文末,加上了一個打賞碼(聲稱默認設置)。
馮永鋒在其道歉文後加上了打賞碼
真是活久見了!
不僅真有人打賞,還有不少聲援性侵者、質疑辱罵受害人。
支持者對受害人的辱罵
而在雷闖事件爆出後,一個大佬雲集的群里,有人給雷去信,有人希望其承擔責任後重回公益圈,畢竟也是「公益一份子」。
公益大佬們對雷闖事件的態度與討論
看到這些荒唐的道歉、說明與聲援,當代君實在忍不住吐槽:
去你的公益圈大佬!
平日里大談公平正義、極富邏輯的公益大佬,這次性侵事件中的道歉、說明與聲援卻滿是邏輯漏洞,並懷揣著有意無意的無知與惡意。
用男女之情/酒精作用 混淆性侵事實
只要是違背被害人意願的性關係,就是性侵犯和性騷擾(婚內還有強姦呢)。
和你一廂情願怪罪的酒沒關係,和你一廂情願認為的「戀人關係」也沒關係。
它們並不能消除性侵的主觀惡意。在涉事加害者的聲明裡,卻被加以利用,成為「不過是酒後亂性」 「你情我願」,最後將需要被討論和譴責的惡劣的性侵行為,篡改為酒後衝動、男女之情的私德問題。
以「公益」之名 掩/行不軌之事
在鄧飛的個人說明,及很多聲援者的辯護中,首先強調涉事人員在公益領域的重要貢獻,是公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鄧飛微博公布的對此事件的說明
但性侵事件舉報中,並沒有誰要刻意抹殺這些人的「功績」。
在討論是否存在性侵事實的問題上,強調涉事人員的公益貢獻,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為他們在公益領域的貢獻再大,也不能抵消和抹殺他們對女性實施性侵犯的事實。
而另一個不得不讓人警醒的事實是,這些號稱是「私德」「作風」的行為,都是打著公益的旗號、戴著公益的光環作惡的。
如果舉報者的信息屬實,雷設法和被害女生共住一房的借口是「做公益的人都很窮的,大家都是這樣混著開房一起睡的」。
袁是頭頂公益光環作為被邀嘉賓,才有和被害者獨處之機。而在馮的第一篇發出的自述里,清楚地自陳當晚是以與被侵犯女士談項目為由進入別人的房間。
利用公益光環讓受害者放下戒備實施侵犯,公益大佬們,你們還覺得這只是私德問題?
以「勇於認錯」的姿態 代替法律制裁
舉報曝光之後,除了袁,雷和馮在微信上的認錯不可謂不迅速,立馬站出來道歉。
雷甚至被一些支持者營造出一種「有擔當」的印象。但在他真正自首之前,話鋒一轉,「我們是戀人」「男女之情」,「雖然我犯了錯誤,但是我願意勇敢站出來跟大家一起承擔。」
什麼叫「雖然我犯了錯誤」?
不好意思,這不叫犯錯,是犯罪。
從三年之間強姦不止一個女生,就2018年暑期也有女性志願者遭此厄運來看,這叫慣犯。
我國《刑法》對於「強姦」的定義
什麼又是「願意勇敢站出來跟大家一起承擔」?
不好意思,你所謂的「勇敢」,如果不是真心悔改,也不過是一場可笑的個人秀而已。
當年開房不留記錄、預先備好避孕套、私下與部分被侵犯者達成和解,雷闖及雷闖們當然意識到一個強姦認定困難的問題。
「距離事發已過去三年,相應證據或許難以收集、或者幾近滅失的情況下,雷闖被定罪的可能性也會微乎其微」,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浩曾這樣說。
缺乏對受害女生最起碼的尊重和同理
律師周浩說,唯一轉機在於,如有多名受害者同時指出行為人存在性侵事實,相應證據的固定會變得稍好。而這就需要更多被雷侵犯的女性站出來。
這無疑得面臨巨大的壓力,並需要莫大的勇氣。
那公益大佬們及其支持者們為鼓勵受害人的發聲,做了什麼呢?
一些支持者奉上毫不留情、斷子絕孫的謾罵,大佬們則抱團站隊、發布說明——1%的篇幅表明對涉事女生痛心,80%的篇幅強調了這樣的一個知錯認錯的公益領袖,畢竟還是「我們公益一份子」。
這些公然為公益「人才」的私德扼腕,為重回表示期待的言論,真正有考慮過那個等著伸張權利的受害人的感受嗎?這樣的言論不會給這些受害者二次傷害?
缺乏對整個公益行業反性侵制度缺失的反思
缺乏對整個公益行業反性侵制度缺失的反思
最最重要的,是這些此前的「權利鬥士」「公益大咖」,將性侵或性騷擾簡單地等同於私德問題,缺少對公益行業性侵土壤的反思。
這些天來,曝光的並不是一個個體行為。有第一起,第二起,第三起。7月24日,第四起也揭開了一角……
第四起公益性騷擾,暫未得到涉事公益人回應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公益大佬涉及性侵?
是誰給他們的權力和權利,以公益之名,以職務之便,行侵犯之事。又是誰給尚未出事的大佬們權力與權利,在受害人未原諒加害人之前,在事實都沒有澄明之前,就匆匆認定這不過是私德問題?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儘管公益圈被視為凈土,儘管很多人對外展示得不屑名利。但事實上,有權力的地方,就有可能滋生罪惡。有偶像製造和個人崇拜的地方,就是黑暗的溫床。
這一點,公益行業並不比任何其他行業高尚。
在准入門檻極低的公益圈,一些公益人憑藉一些不錯的項目、活躍的社會參與、有力的傳播和動員能力,化身「大佬」。
遺憾的是,對性別與權利意識淡漠、對公益行業性侵土壤缺乏反思的大佬而言,這也成為他們濫用手中公益資源與權力的開始。
這周,不知道還要爆多少雷。
但是相比損失幾個「公益領袖」,這種以公益之名作惡的行徑,對脆弱的公眾「信任」的傷害,才是對公益最大的重創。
公益圈首先要去做的,不是藏著捂著,不是要擁抱某個犯錯的「兄弟」,而是要檢視我們自己的性別意識有沒有問題,檢視自己機構的反性侵機制,檢視整個公益行業的反性侵機制。
否則,正像一位自媒體人所說,疫苗不一定毀掉我們的孩子,但這些缺乏同理、缺乏自省的公益大佬們則很可能會毀掉公益。
每日新書
《理解人性》在經典的心理學案例中闡述了人性現象,旨在普及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不僅舉例說明了這些原理如何解釋我們與生活的世界和人類活動的關係,而且還闡明了這些原理在群體生活中的應用。
歡迎下載網易蝸牛讀書app
※確認過眼神,原來你是這樣呆萌的沈從文!
※12個無敵「奇葩」的冷知識,讓你懷疑人生
TAG:網易蝸牛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