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座下最能打的大將,位居徐達、常遇春之前,因反叛戰功被掩

朱元璋座下最能打的大將,位居徐達、常遇春之前,因反叛戰功被掩

原標題:朱元璋座下最能打的大將,位居徐達、常遇春之前,因反叛戰功被掩



說起朱元璋座下得力大將,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徐達和常遇春。


這兩位的確是天生名將,不但多謀善斷,而且能征慣戰,在朱元璋蕩平天下、一統江山的過程中,百戰沙場,建下赫赫戰功。


事實上,徐、常之外,朱元璋手下還有一個更加能打、更加生猛的大將,其早期戰功更大,威名更揚,止因反叛被誅,致使戰功被掩、名字不大為後世所知。

這個人,就是蚌埠人邵榮。


邵榮原先的威名有多響呢?


舉一個例子。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處州(今浙江麗水)苗軍降將聽聞金華叛亂後,也響應發動叛亂。張士誠部趁機攻打諸暨。鎮守諸暨的謝再興向李文忠求援。這時的李文忠剛鎮壓完金華叛亂,無法分身,只好派胡德濟前往救援。謝再興嫌援兵太少,再請李文忠。李文忠只好打著邵榮旗號虛張聲勢,到處貼告示說邵榮的大軍馬上就到。謝再興部由此軍心大振,而張士誠部一下子就慌了,上下將士都收拾行裝準備撤走。晚上,謝再興,胡德濟實施劫營,得以大勝。不久,邵榮果然領兵前來征討,張士誠部已撤得乾乾淨淨,邵榮於是輕而易舉地平定了處州叛亂。


看,邵榮的旗號打出,張士誠部就軍心恐慌,不戰自亂,足見邵榮威名之隆。



可惜的是,《明實錄》對邵榮著墨極少,也只在邵榮平定處州叛亂時略書了一筆。


而宋濂在提及處州之役,記安南翼總管季汶「勒部駐白岩,出其不意攻之。已而中書平章政事邵某亦引兵至,左右夾擊。」竟不提邵榮的名字,而稱為「邵某」,足見小心翼翼。


不過,從「邵某」的官職為中書平章政事上看,他當時的地位是很高的了。


「中書平章政事」的全稱應該是「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這個官職,是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取應天后接受小明王冊封的官職。由於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朱元璋被小明王升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而平章一職則就由邵榮接替。

也就是說,在朱元璋集團中,第一號人物是朱元璋,第二號人物就是邵榮。


《明史》對邵榮著墨更少,但在《明史?常遇春》里卻有這麼一句:「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而榮尤宿將善戰,至是驕蹇有異志,與參政趙繼祖謀伏兵為變。」


即論資歷、戰功、地位,邵榮在徐達、常遇春二人之上。



也由此可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邵榮都是以第一統帥身份領軍南征北戰的。


這段時間有多長呢?


可以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算起,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止。


至正二十年(1360年)的龍灣大戰之後,朱元璋改制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任朱文正為大都督,總中外諸軍事,從此,邵榮就再也沒有以第一統帥的身份帶兵出征。


關於邵榮的來歷,《明實錄》只說「榮,粗勇善戰,與上同起兵濠梁」,可知邵榮並不是投奔或投降朱元璋的,情形應該與湯和類似,一開始是加入郭子興義軍,後來在郭系集團消失後才成為朱元璋部下的。


邵榮在《明實錄》中的第一次亮相,是紅巾軍於至正十五年渡江謀求攻克集慶路(應天府):「上率徐達、馮國用、邵榮、湯和、李善長、常遇春、鄧愈、耿君用、毛廣、廖永安各引舟渡江。」


必須指出的是,這段記載是有問題的。


因為,在紅巾軍進攻集慶路之前,這支紅巾軍中,郭子興長子郭天敘為濠州都元帥,張天祐、朱元璋分任左右副元帥。


此外,大將中級別最高的是邵肆、邵榮以及前來投奔的巢湖水軍統帥廖永安。


《明實錄》的這段記載,沒有郭天敘、張天祐、邵肆等人的名字,又把邵榮的名字排在徐達、馮國用之後,廖永安更是被排在最末,顯然別有用心。


至正十六年(1356年)初,郭天敘以及張天祐在攻打應天過程中,被降將陳埜先殺害。而邵肆不久陣亡,廖永安於至正十八年(1358)底不慎被張士誠俘獲。


則原先地位最高的六人,剩下了朱元璋和邵榮。


至正二十年(1360年)閏五月,陳友諒攻克門戶太平府後揮軍直逼應天府。



《明實錄》載:「上派楊璟駐大勝港,常遇春和馮國勝帥五翼軍屯石灰山,張德勝,朱虎帥水師在龍江關外,徐達駐南門外,上親總軍於盧龍山。」沒有出現邵榮的名字。

俞本《紀事錄》的記載卻和《明實錄》完全不同,俞本《紀事錄》是這樣說的:「上調常遇春拒長張於龍灣,邵榮拒五王於石灰山,徐達居中應援,上於石頭城山上督戰,數戰不利,上調邵榮沿江西截戰,友諒兵首尾不能相顧,遂大敗。」


按照俞本《紀事錄》的記載,在場大戰中,邵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可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初,朱元璋得小明王封吳國公後,就任命邵榮為中書省平章政事,徐達為行中書省右丞,常遇春為參知政事。該年三月,又調邵榮、徐達、常遇春等人到中書省,而將軍事機構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任命朱文正為大都督,把全軍最高軍事統帥交給了朱文正。



此舉,對此前一直獨立統軍的邵榮來說,那是明升暗降。


大事未成,朱元璋為什麼就開始打壓得力幹將了呢?


估計是受了陳友諒弒主事件的刺激。


陳友諒和邵榮的經歷有幾分相似,都是威名赫赫獨立帶兵打仗的主將,而在龍灣大戰之前,陳友諒野心勃發,揮刀殺了主子而自立為帝。


則在龍灣之戰後,朱元璋考慮到邵榮執掌兵權,會對自己構成威脅,於是玩了這麼一手。


邵榮自然因此不滿。

《明實錄》記:「(邵榮)自平處州還,益驕蹇,有覬覦心,常憤憤出怨言。部將有欲告之者,榮懼不自安,與趙繼祖俟間作亂。」


邵榮和趙繼祖等人打算趁當年八月朱元璋閱兵之時發動叛變,哪料,事泄,被捕。



《國初事迹》記:「上命武士執榮與趙某連鎖,置酒待之,間曰:『吾等同起濠梁,本想事業有成,同享富貴,不失為一代君臣,爾等如何要謀背我?』榮曰:『吾等周年在外取討城池,多受勞苦,不得與妻子相守同樂,所以舉此謀。』不飲酒,只是追悔而涕,太祖亦淚下。趙某呼邵榮曰:『若早為之,不至做床下狗死,事以至此,涕何宜?惟痛飲而醉!』」


《明實錄》記:「上不欲即誅,繫於別室,召諸將曰:『吾不負邵榮,而榮所為如此,將何以處之?』常遇春曰:『榮等凶悖,一旦忘恩義,謀為亂逆,不利於主公,將害及我等。縱主公不忍殺之,我等義不與之俱生。』上不得已,命具酒食飲食之,涕泣與訣,皆就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大明開國第一文臣」為何是李善長而不是劉伯溫?主要是這三點
明朝武官之女遭人被販賣,多名官員被捲入案中,兩朝皇帝親自過問

TAG:覃仕勇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