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果然很有料:千古奇冤說潘美(圖)

宋朝果然很有料:千古奇冤說潘美(圖)

原標題:宋朝果然很有料:千古奇冤說潘美(圖)


節選自《宋朝果然很有料3》,中國工人出版社



楊業死後,耶律斜軫殘忍地砍下了楊業的首級,先是送到漠北遼廷請賞,隨後傳首九邊,讓所有遼國和宋朝的臣民,都看到了這位「楊無敵」的下場。看見這個老將軍的悲慘結局後,史稱「天下聞其死,皆為之憤嘆」,天下的百姓都在家中焚香遙祭、虔誠禱告;而老將軍首級所到之處,送葬隊伍更是排行上百里,整整數日,無人離去。


百姓義憤填膺,要求嚴懲害死老將軍的兇手。消息傳到開封后,趙光義也是既愧又惱,他立刻追封楊業為太尉、大同節度使,授予無數的補償金,還把楊業剩下的兒子加官晉爵,讓他們繼續為國效力。這次加官晉爵的人中,就有楊業的次子——楊延昭。

與此同時,趙光義還頒布了一道聖旨,嚴懲這次事件的主要負責人。而這些負責人,就是那三個活著回來的人:潘美、王侁、劉文裕。


在這三個人中,毋庸置疑,如果不是王侁刺激楊業出戰,而且在關鍵時刻擅自撤離陳家谷,最後放了老將軍「鴿子」,楊業也不可能變成一具冷冰冰的屍體。王侁的死黨兼跟班劉文裕,由於一直附和王侁,也是本案的罪魁禍首!


對於這兩個勝則爭功、敗則不救、肆意妄為的人民公敵和社會敗類,太宗也懶得搭理他們了。趙光義頒布一道聖旨,把他們削職為民,一個流放登州,一個流放金州,遇赦不赦,永世不得為官(後來還是復起了)。


至此,楊業的冤屈,終於沉冤昭雪了。不管如何辯解、如何推脫,王侁終究難逃世人的口誅筆伐,永遠留在了《奸臣傳》里。


當然了,除了王侁和劉文裕外,作為這支西路軍的最高統帥,潘美也得到了相應的懲罰。趙光義把他連降三級,由檢校太師降為檢校太尉,並命他戴罪立功,直接發配邊疆去站崗。


該懲罰的懲罰了,該追究責任的也追究了,各位負責人也已經伏法認罪了,這件事情就該過去了吧?


非也,這件案件帶來的影響,這才剛剛開始!


為什麼?因為不知從何時起,天下人就達成了這麼一個共識:


陷害楊業致死的人,是西路軍的總指揮潘美,他才是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最早將這種想法變成文章的人,是宋朝的大文豪蘇轍。


宋元祐四年(1089 年),蘇轍奉命出使遼國,在路過楊無敵廟時,他寫了一首《過楊無敵廟》,詩云: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刪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在這首詩句中,蘇轍將楊業比作晉朝的大將軍周處,把潘美比作迫害周處的奸臣司馬肜,主張殺了潘美以謝天下,以告慰忠魂。


當然了,之所以把潘美看作害死楊業的直接負責人,蘇轍的理由有三:


第一,潘、楊兩人有矛盾。


根據《楊家將》記載,在征討北漢期間,潘美(或者是潘仁美)被楊業射過一箭。因此,潘美就懷恨在心,在陳家谷一戰中,潘美利用自己的職權,硬逼著楊業率領很少的兵馬與遼軍作戰,最後讓其戰死沙場。


第二,潘美人品不佳,妒忌賢能,隱瞞楊業戰功。


還記得那場「雁門關大捷」嗎?明明是楊業大獲全勝,結果是潘美獨佔功勞,這就是潘美妒忌賢能、壓榨下屬、人品不佳的具體表現。

第三,潘美是外戚,可以通過裙帶關係,玩命地上疏誹謗楊業,最後成功陷害了這位老將軍。


在中國歷史上,但凡一提「外戚」二字,人們都咬牙切齒,恨不得打斷這些人的腿!在演義中,潘美的閨女是宋太宗的「狐狸精娘娘」,這就更加深了人們對潘美的誤解,認為他就是一個禍國殃民、陷害忠臣的白臉奸臣。


說實話,對於這三個理由,我只能用一句話形容了:


這都哪兒跟哪兒呀!


首先反駁第一點:


潘、楊二人有仇嗎?不可能!作為宋朝主將之一,潘美確實攻打過北漢,但他跟楊業沒有交過手,何來這「一箭之仇」?除此之外,作為北漢的降將,楊業一共為宋朝服務了八年,其間整整七年,他都在潘美手下幹活兒,兩人還一起抵禦契丹軍隊,直到楊業戰死為止。


整整七年的時間,莫說有「一箭之仇」了,就是星座不合,這哥倆都能打起來,何來友好和睦七年之久?


繼續反駁第二點:


誠然,在雁門關戰役中,楊業一戰成名,他也被稱為「無敵將軍」。但是,咱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是潘美關鍵時刻配合楊業,他親率大軍衝出去打遼軍,宋軍也不可能大獲全勝。要知道,斬殺敵人10 萬大軍,他們就是趴在地上讓楊業去砍,楊業也能被活活累死。


因此,宋朝赫赫有名的雁門關大捷,實際上是在潘美指揮下完成的,且作為這場戰役的主帥,潘美得到的好處與榮耀,自然要高於楊業,這也是名正言順的結果。

除此之外,看看這哥倆的履歷吧。楊業是北漢降將,還「不知書」,斗大的字不識一個,他怎麼可能當主帥?反觀潘美,有勇有謀、忠義兼具,還是趙家的老人,知根知底,用得那叫一個放心。


可見,潘美是不是「妒忌賢能、嫉妒如火」,真是一目了然。


最後反駁第三點:


咱們前面介紹過,潘美的確是皇親國戚,這個不假,但這個關係是,潘美的孫女兒,是宋真宗的媳婦,是趙光義的兒媳婦。這個女子還紅顏薄命,22歲就逝世了,潘美根本就朝中無人!


當時的潘美,只不過是眾多皇家親戚之一,並不是什麼小說、戲劇中的「當朝國丈」。作為王子妃,潘美的孫女也知書達理、行為端莊,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更不是宋太宗的「狐狸精娘娘」。


綜上所述,在楊業之死這個問題上,潘美就是一個冤大頭。明明是一個智勇雙全、有膽有識的將領,卻因為無法制止住那個胡說八道的王侁,最後得到了一個「陷害忠良」的罵名。


當然了,咱們也不能怪潘美,畢竟在這個問題上,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要知道,宋朝重文抑武,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曹彬牛不牛,平定南唐,收取江南,這是多大的功勞,結果路上遇到文臣,還不是乖乖讓道?狄青猛不猛,戰敗西夏,平定廣西,建立不世之功,結果文人一句「朝廷疑汝」,還不是被活活憋死?最後一位岳飛,宋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將領,還不是被一句「莫須有」的罪名,敷衍了事,直接賜死?


在宋朝這種「重文抑武」制度下,無論是楊業還是潘美,他們都要夾起尾巴做人,都要受制於這個監軍,更不敢反對這個監軍,最後只能任由王侁胡作非為了。


何況,在擅自撤離陳家谷這件事情上,潘美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還原一下當時的歷史吧,得知楊業戰敗的消息,在其生死不明的情況下,面對即將洶洶而來的遼軍,以及手中這20 萬任人宰割的百姓,如果你是潘美,你要怎麼辦?


毋庸置疑,潘美絕對會選擇後者,即那20 萬百姓。畢竟那20 萬鮮活的生命,要遠遠高於生死未卜的楊業等人。所以,他最終選擇了「麾兵卻走」。古漢語中的「卻」,是撤退、離開的意思,並不是逃跑的意思。因此,「麾兵卻走」這四個字足以說明潘美當時的處境。


所以說,不管世人如何口誅筆伐,我個人認為,當時的潘美,他都作出了一個極其正確的決定。


然而,正是這個決定,卻恰恰成為潘美的千古遺恨。直到今天,人們依舊在鄙視他、諷刺他,而且還在他的名字中間,加了一個「仁」字。


這種評價,對潘美非常不公平。


當然了,那些知道這段歷史的史學家,他們對於潘美的評價,就非常客觀了。


明朝時期,儒學大師黃道周奉命編纂《廣名將傳》。在他編寫的中國170名將領中,潘美赫然在列,是入選的北宋十二位名將之一,位列第四,而大名鼎鼎、路人皆知的楊業,壓根兒就沒有入選。


歷史的車輪轉到晚清,那位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晚清最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李慈銘。在編纂這段歷史時,就對潘美大為打抱不平:


今梨園中於漢世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皆本之於小說。所謂東漢、說唐主書,極意誣衊。於唐偽造薛仁貴家事,於宋偽為楊業、呼延贊家事,以潘美為巨奸,尤為悖繆。


以潘美為巨奸,尤為悖繆!

上述這些,才是對這位名將潘美最好的評價。


宋淳化二年(991 年)六月,宋初第一名將、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潘美,在邊關的兵營中病逝,享年67 歲。潘美病逝後,宋朝舉國哀悼,趙光義下令罷朝三日,並追封其為中書令,賜謚號「武惠」。


至此,宋朝這朵強悍無邊、威震四方,卻又飽受爭議、慘淡收場的「名將之花」,終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俱往矣,對於潘美生前、身後的那些事,還是交給後人去自己定義吧。最


後,讓我用一句話,來為這位老將軍送行: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評。


這句話,是後人評論三國奸雄曹操的。我相信,這句話,也同樣適合這位「潘仁美」同志。


潘美,一路走好,你一生所有的委屈,終有一日將大白於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裁縫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出國了?日本的山口百惠自曝是楊門之後(圖)
歷史的底牌:教科書上的那個北京人頭蓋骨最後去了哪裡?(圖)

TAG:文裁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