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咪」、「TGL」、「vivl」?山寨聚集地拼多多要上市了

「小咪」、「TGL」、「vivl」?山寨聚集地拼多多要上市了

最新消息稱,拼多多IPO定價22.8美元,市值約288億。7月26日,拼多多將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據拼多多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拼多多GMV為1412億元,2018年一季度GMV為662億元。突破1000億元GMV,阿里用了10年,京東用了6年,拼多多只用了3年。

借著微信社交流量的東風,打出「拼團模式」和低價策略的拼多多,攻下了淘寶、京東多年來都無法下沉的四五六線地區用戶,且只用了3年。

據招股書披露,拼多多2017年全年成交金額為1412億元人民幣(226億美元),訂單總數達43億,客單價為32.8元。根據京東去年第二季度公布GMV和訂單數計算,京東客單價接近400元,阿里2017年雙11的數字顯示,其客單價約為200元。

「客單價是用戶購買力的重要體現,可以看做是用戶對平台的貢獻程度。」電商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

在拼多多上搜索商品總能看到各種山寨商品,例如「小咪」、「TGL」、「Vivl」等品牌。但在京東淘寶上卻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

帶著這些山寨品牌,被外界質疑的拼多多就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了。

山寨商品貼合「用戶需求」?

當記者在拼多多APP搜索框內輸入手機、電視等產品時,搜索第一位出現的是售價398元的「vivk X20全面屏手機」和399元的「SHAASUNG電視機」。繼續下拉頁面的話,各種沒見過的山寨品牌充斥其中,例如:「康徍」、「小咪」、「TGL」等。

類似的山寨產品還有很多,但拼多多截止到目前為止,似乎並沒有針對這些類似於大牌的山寨產品有過公開的監管策略。

存在即合理,據知名評論人磐石之心介紹稱:「在三四五六線城市、經濟欠發達地區,消費者對這種產品是有需求的,線下就有很多諸如此類的產品在售賣,拼多多不過是把線下集市搬到了互聯網上。從消費層面來看,這類用戶並不看重品牌品質,只要能用,價格便宜就會有市場。」

而「拼」這種購物形式能快速聚集消費者需求,實現大規模多對多匹配,利用中國成本低廉的物流網路,減少層層中間環節,可以降低很多沒必要的成本。

「從渠道上來說,傳統的銷售模式是從工廠到省級代理,到市級代理,再到批發商,零售店一共四級渠道,每個渠道都要有利潤,拼多多跟小米一樣,生產出來線下不賣,只在拼多多上賣,沒有代理只有運費」。同時,山寨產品不需要研發費用等支出,銷售還享有品牌的附加紅利,價格便宜自然賣的好。

可以說,拼多多的出現不僅拓寬了四五六線用戶購物途徑,還為他們帶來更多可能不夠有品質,但是滿足了他們基本使用需求並價格低廉的產品,這對他們來說未必是件壞事。

不僅如此,拼多多與傳統企業最大的不同是,拼多多的「拼團」模式,湊夠拼團人數就能以便宜的價格拼團成功,這也解決了用戶和商品需求不對稱的問題,最大程度降低庫存減輕企業庫存成本。

但是放任這些山寨品而坐視不管,不應該是一個電商平台該有的價值導向。

在淘寶、京東中,搜不到「vivl」「vivk」「SHAASUNG」等山寨品牌,不過可以搜到很多雜牌低端機,這些雜牌低端機不是名牌,但也不是山寨貨。

用戶可以選擇這些山寨品,但平台是否可以因此而放任山寨品的肆虐,另外,如何更好的引導用戶產生理性消費觀念,從而影響商家和產品理性發展,或許也是平台應該思考的價值導向。

監管能力堪憂,上市前被訴「埋雷」

截止18年3月31日,拼多多內部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加,17年全年訂單43億,每家商戶日均11單。

高速發展帶來了對平台配套服務的更高要求,而對第三方商家的有效監管,一直是電商平台規範發展的前提。

7月20日,一家名為「爸爸的選擇」的尿布濕生產商,在美國起訴拼多多侵權,指控拼多多在明知假冒商品的情況下,仍然銷售印有該公司商標的產品。

據爸爸的選擇CEO王勝地公開表示,他們從未在拼多多平台開設店鋪,也未授權任何店鋪銷售其商品。但是在拼多多平台上,卻有很多打著「正品授權」、「廠家直銷」等標語的產品在售。

據王勝地稱,從2017年起,王勝地就多次聯繫拼多多方面,要求其下架部分侵權商品,但始終得不到答覆。藍鯨記者就此事詢問拼多多公關人員對此事的處理意見,以及後續監管問題,但未得到有效答覆。

據悉,截止24日晚間,在拼多多搜索爸爸的選擇,頁面顯示的是「根據相關規則,搜索結果不予顯示」。但搜索詞換成「Daddy』s choice」時,頁面上仍有三家打著「正品保證」的相關產品在售賣。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稱:「網路交易平台對於侵權商品沒有審核的法定義務,主要是對商戶的身份、資質進行事先審核,以及是否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侵權投訴處理機制,這些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曾經打出「0元入駐,打造爆款」口號的拼多多,吸引了大批從淘寶等電商平台轉移來的商家。流量高企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違規問題,糖果的背後還有潘多拉的魔盒。

易觀分析師王會鵝稱:「防止劣質商品入駐,第一個環節就需要加大監管力度,營業執照證明材料需準備齊全。」但據王會鵝稱,對於個人商戶入駐方面,拼多多目前似乎是不需要營業執照等材料證明的。

京東早入局,為何被拼多多搶了先機?

在電商領域,阿里可謂是一家獨大,京東雖緊隨其後但多年來也攻不下阿里的銅牆鐵壁,只能屈居第二。雖然期間出現了唯品會、聚美優品、蘑菇街、美麗說等垂直領域電商,但大浪淘沙最終都走向了沒落。

在所有人都以為電商領域格局已定的時候,拼多多這個「叛逆者」勢如破竹,打破了電商行業多年來不變的商業格局。

根據極光大數據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數據顯示,拼多多DAU(日活用戶數)超過京東,位列電商APP第二位。

2015年成立,2017年全年GMV突破1400億,2018年6月以3億用戶和據說高達300億美元的估值遞交納斯達克上市申請。

拼多多可怕的成長速度得益於微信生態的社交關係鏈以及10億用戶基數,這為拼多多發展社交電商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但卻不足以成就它。早在2014年騰訊就向京東開放微信一級入口,彼時拼多多還沒有成立,那京東為何沒有抓住機會?

京東從微信獲得的只是純流量,在拼多多之前,社交+電商是割裂的,在微信上的電商就像是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等工具欄,沒有與人、與社交關係搭建起使用場景,自然催生不了新的流量。

不止京東,騰訊基於微信曾推出過微店,微店作為騰訊的親兒子最終也是走向沒落。類似於微店等社交電商,更多地是通過KOL帶動銷量,網紅經濟就是其中的代表。這種靠KOL背書帶動的粉絲經濟屬於圈層文化,天生存在壁壘,很難持續激活新的流量。

而拼多多的「拼團砍價」模式是把網上購物轉變為動態的社交體驗,將平台打造成一個「虛擬集市」,任何人都可以發起團購,動員身邊人購買,用戶不僅可以參與其中,還能通過砍價體驗購物的樂趣。而新用戶將平台轉介給他們更廣泛的家庭和社交網路,產生低成本的有機流量和活躍的互動,推動拼多多買家基數的指數增長。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3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移動應用的月平均活躍用戶分別為6500萬人和1.03億人。

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單,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商品。通過溝通分享形成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獨特的新社交電商思維。

淘寶攻不下的四五六線城鎮,拼多多佔領了

拼多多的用戶大部分來自於四五六線城市,有人分析稱:「通過側面出擊迴避了與老大的正面交戰,為企業的早期成長留下了成長的空間。」

不管這是不是拼多多的初衷,拼多多確實攻下了淘寶京東無法下沉的那部分用戶群體。

在2014年,京東開始在配送部門上線農村電商項目組,阿里巴巴緊隨其後,同時啟動了開始向農村地區下沉的「千縣萬村」計劃,阿里集團當時的計劃是三到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在布局三四五六線地區,京東和淘寶都卯足了勁。以下是京東淘寶布局對比圖:

而拼多多,僅通過「低價拼團」+微信社交關係鏈的導入,幾乎不費什麼成本就獲取了這部分用戶。

拼多多讓很多人第一次接觸電商,下了人生中第一筆「中老年」訂單。有人分析稱,拼多多的出現給中國電商市場創造了增量市場,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用戶紅利都已消失,新增用戶稀缺之際,拼多多實現了對日活8億的微信用戶的滲透。

有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拼多多吸引來的新用戶,教育好網路購物習慣後,最終會成為淘寶、天貓、京東的用戶,拼多多這個流量大戶或許只是一個過渡。

年僅3歲的拼多多,身上還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仍需解決,此時匆忙進入不可控的資本市場,對它來說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創始人黃崢在公開信里稱:拼多多的業務類型本來就有很強的社會性,所以它終將走向公眾,所有的成長也應該為公眾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 的精彩文章:

美的集團40億回購背後:業績增長下暗藏危機
鈴木退出中國進入倒計時,車市洗牌重塑正加速

TAG: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