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初夏的大阪,一場生活的旅行

初夏的大阪,一場生活的旅行

"If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yourself and your country, go see the world."

- Jim Rogers

一直以來,我們的旅行,都是慢節奏的。一個城市太大太美,不想匆匆略過。

2018年的六月,趁天氣還沒有大熱起來,我們帶著兩歲半的寶寶來到日本大阪,在這裡度過了近一個月的初夏時光。

(一)住得局促,吃得原始

在Airbnb上訂到位於大阪北部新大阪地區的傳統和式住宅,名叫「梅鶯」,是昭和年間修建的老屋,配有傳統的日式裝飾、蒲團和榻榻米,距離新大阪站步行6分鐘。

(位於新大阪的居所「梅鶯」)

大阪的公寓和民宿大多面積很小,我們的也只有20平米,小得可憐。除了浴室和衛生間以外的其他功能區全部混在一起,穿過用餐區就是睡眠區,接著是洗漱和做飯的一體空間。三個人長住,非常局促。和式的房子,使用方式也很不同,每天席地而坐用餐,躺在地板上睡覺。

旅行和生活,心態不同。很多事情在旅行時不需要考慮,而真正生活下來,則要處處思量:

?住進了居民區,要關注當地人的行為習慣,進行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房子在一層,要注意勤勉打掃、保持食物殘餘不過夜,防止蚊蟲侵犯;

?房間內精緻的擺件、地上乾淨的織物、席地而睡的床品需要保持清潔;

?牆皮很薄,需要降低說話聲音,減小動作,以免影響到隔壁鄰居休息;

?個人房東帶給人一種不同於酒店的親密感和責任感,發自內心希望對她的房子好好保護。

但這些行為規範,著實為難一個兩歲半精力四溢的寶寶。小丫頭總是忍不住要咚咚咚的跑來跑去,吃著飯突然站起來走一圈身後渣滓掉一地,高興起來隨時隨地哈哈大笑驚聲尖叫。這讓敏感的爸媽非常抓狂,恨不得拎起來揍一頓。只好三個人一起磨鍊心境和意志,嘗試在異國他鄉和平共處。

吃飯也是挑戰,一個月不短,要特別關注全家的膳食平衡及整體的生活成本。

日本重視保護農民收入,對農產品質量要求嚴格,加之耕地面積限制,導致日本蔬菜水果價格昂貴。蔬菜論「個」出售,一個西紅柿七八塊錢;西瓜切成條賣,一條人民幣20元。不過味道確實好:蔬菜有種來自田間的清香和濃郁,奶製品和雞蛋更是醇厚細膩。水果上還標有甜度級別,可以按需選擇。海魚便宜,供應豐富。

(極豐富的海魚供應)

我們每日精心搭配營養保證膳食平衡,老房子排風系統不好,所以烹調方法全部回歸原始,生吃、水煮、或無油煎熟,清淡可口,原汁原味。

(用心搭配的早飯)

所以吃住雖然局促原始,卻自得其樂。小丫頭適應得最快,在拿被子拼湊的小床上找到歸宿,對清淡口味的食物也推心置腹得讚不絕口。

於是爸媽放心地帶著她去感受這個城市。

(二)大阪的城

來這裡之前在有關大阪的信息中讀到兩個關鍵詞:現代摩登和不修邊幅。

大阪自江戶時代就因其繁榮的美食文化被稱為「天下廚房」,因海港商業貿易的發達而傳承著一種商人的開放和熱鬧;現代的道頓崛、心齋橋、刺激的環球影城成了這個城市的名片,給世界留下一張「現代摩登」的面孔。

而在日本國內,大阪作為關西最大的城市,常常被拿來和東京作比較。大阪人被認為是不修邊幅的居民,沒有傳統日本人的諸多條條框框,紅燈亮時也會大踏步橫穿滿路。

這麼多元有趣的城市。一個月的時間裡,帶著好奇和疑問我們一家人從北到南,發現了大阪有別於大眾印象的傳統與現代。

一. 傳統

大阪是具有深厚歷史淵源的古老城市,重要的貿易港口。古時大阪稱為難波,在公元4-7世紀曾經幾次被定都。十六世紀日本戰國年代的大英雄豐臣秀吉在這裡舉數十萬工人之力建立大阪城,成為當時的統治中心。數百年過去,長長的歷史脈絡得以保留,民族傳統得到廣泛的傳承。

1. 廣泛沿用的傳統紀年體系

來到大阪稍作留心,就會發現日本人仍在廣泛沿用古時傳統的紀年體系,即帝位紀年法。這種紀年方法源自中國古代,新天皇即位時更改年號,就像我們的萬曆、乾隆。2018年在日本歷中被稱為平成30年。平成年號開始於1989年,明仁天皇即位。此前一個年號為裕仁天皇在位期間的昭和時代。裕仁天皇在位64年,是日本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甚至比中國的在位61年的康熙爺還多三年。

(住吉大社祭祀門票上的平成字樣)

有些資料中說隨著日本與國際事務融合,傳統紀年法已逐步被捨棄,僅留存在書本、錢幣上。實際體會下來,發現文字提及年份的地方所用很多仍為傳統紀年,在地鐵站的宣傳海報、門票等場景中尤其多見。

2. 隨處可見的古風民居

在大阪市區可以見到大量的古風民居,多是兩層左右的「獨棟」,歇山頂、架空地板,其中有些是當代建造,也有些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我們在大阪後期居住在岸里玉出附近,這一代很多這樣的居所,木質結構房屋,烏青色和瓦。內部裝飾「和洋並用」,卧室一般會保持傳統和式住宅裝飾風格:榻榻米,木製推拉門,低床矮案,稻草清香。很少看到牆體,空間用紙門按需分隔。我們所住的地方還布置有日式庭園,園中有主人精心修剪的松柏,有紅楓、地被,有瀑布、石井、陶缸、石燈籠等。幾次清晨早起,天剛亮,拉開房門,泡一杯清茶坐觀園林,也可稍稍體會家園中的禪之意境。

(和式房屋內景)

3.宗廟、神佛

旅行至關西地區,一定會走訪京都和奈良古都。孤獨星球上更有十幾頁的篇幅專門描寫京都,在此就不贅述。關於宗廟神佛話題,唯獨講講在高野山的體驗。

大阪南部有靈山,名高野,是日本三大靈場之一,是日本佛教真言密宗的本山,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是世界各地求學東密佛法的聖地。

從大阪難波站搭乘南海電車高野山線前往,單程路上約2個小時。南海電車的終點站名叫「極樂橋」,位於高野山腳下。山勢險峻,一輛大公交車傾斜著趴在峭壁上,竟然就是要帶我們上山的「纜車」。走進車內坐下,前後的乘客好像飄在頭頂和腳下。列車啟動、飛速上山,充滿著魔幻色彩,好像還未上山已見神魔。

(高野山底的神奇纜車)

這座藏於深山雲海中的佛教之城有寺院117間,在最深遠處供奉開山大師空海的舍利之處稱為奧之院。往奧之院的路上,是巨大的墓葬群,日本人對待亡靈的態度和墓葬體系令人震撼。這裡有墓碑20餘萬,靠外的大多是近代和現代陵墓,有一些規模很大,以家族為單位,也能看到一些企業建立的紀念碑。一眼認出上島咖啡,墓碑旁立著一隻醒目的咖啡杯,有點陰氣中的幽默感。死後能夠將靈魂安放在這裡,得到大師、靈山的庇佑,是一種無尚的歸宿。

穿過開闊墓地繼續往前,進入古樹參天蔽日的古墓地區。高大的古樹健壯生長,其中有些「母樹」,已有六、七百年樹齡,至今仍然播撒種子繁育後代。古樹遮蔽下的墓群鮮類叢生,為這些石塔、墓碑更添一分歷史的顏色。豐臣秀吉、織田信長、武田信玄,甚至備受爭議的凈土真宗親鸞上人等等歷史上的大量的戰國豪傑、佛法大師埋葬靈骨長眠於此。豐臣秀吉本人、其母、其子等人的墓碑單獨安置在一條小徑之上的坡道,一圈柵欄圍起幾座簡樸石塔,樣子異常簡樸。看著這些古墓,與古代英靈凝望,千年歷史,近在咫尺。

奧之院最深處供奉弘法大師舍利,過御廟橋須端正服裝,清心進入。橋前脫帽雙手合十行禮,再慢慢走進去,手機是禁用的。御廟中有燈籠堂,聚集萬盞明燈,匯聚光明和法力,極其肅穆莊嚴。

離開奧之院,在金剛峯寺得見規模宏大的枯山水,看山巒、湖海、波紋。

在壇上伽藍見到異常美麗的根本大塔。塔前松枝落滿地,我們也跟著撿了三隻,寄託美好的願望。

(壇上伽藍前的古松)

離開寺院後,靜坐和小丫頭一起回想青石白沙組成的山河湖海,在畫本中手繪枯山水,小小的體會禪宗意境。

(下山前跟寶寶合作完成的枯山水)

高野山上有太多值得玩味的細節,來訪的客人很多會選擇在這裡的寺院宿坊,吃素齋,上早課,停留數日再行離開。相比之下,我們一日的行程就顯得太過短促。千年高野山,保存完整的歷史脈絡,來這裡體驗無邊佛法,賞山水古建,還可看盡日本戰國史,實在不虛此行。

4. 活躍的祭祀活動

日本的傳統祭祀活動在現代社會中仍有廣泛的參與度。六月關西地區的祭祀活動不多,御田植神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該祭祀活動於每年六月十四日在大阪住吉大社舉辦。參加祭祀同時得以領略大阪府內最具規模的神社風情。

住吉大社位於大阪南部住吉區,具有1800年的悠久歷史,是大阪著名的千年神社。這裡供奉住吉大神和神功皇后,保佑海上平安以及生意興隆,對於海港居民具有重要意義。住吉大社的建築構造極具特色,被稱為「住吉造」,是神社幾大樣式之一。而神社裡有一座硃紅色木拱橋稱為反橋或太鼓橋,倒影映在橋下河水中,映照著鴨子、烏龜和錦鯉,在橋下水中同游。神社外部的門上書寫幸福門三個字,左右各書天長地久,表達當地民眾樸素的願望。神社內的建築都是日本國寶級別的文物。相比京都的熱鬧喧囂,這裡清涼幽靜得多。

(住吉大社「住吉造」樣式的建築)

(住吉大社反橋下的龜仙人)

植神事是祭祀植神的慶典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整個祭祀是圍繞著耕種、保護農作物、祈雨這些主題而來。活動預定14日中午1點開始,參與者絡繹不絕,多數是本地的老年人,不少婦人穿著和服入場。

(御田植神事的插秧現場)

祭祀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農夫引領健壯的黑色公牛入場啟動祭祀儀式。而後祭祀和表演人員魚貫進入,前前後後達到數百人,有的戴高帽穿著草鞋大聲疾呼,有的打扮成武士神情肅穆,保護著澆灌稻田的祭司,八位穿著翠綠色服裝的女性臉上圖得煞白扮成稻苗神,身後跟隨者穿著和服的男童女童,女童眉頭上還各點兩點,樣子可愛。繞行結束,祭祀開始。中心祭台上施祭祀禮,兩邊稻田裡農民開始插秧,耕牛犁地。祭祀人員逐一登台,表演澆灌、稻苗交接等等場景,音樂聲中女子表演舞蹈,祈求龍神庇佑。整個祭祀過程節奏緩慢,一點一點插秧,一點一點犁地,舞蹈表演同一個動作不斷重複,祭祀進程慢慢推進,觀看完整祭祀共需約3個小時。

御田植神事規模不大,形式傳統,非常適合家庭觀摩。場地內設有專門的兒童席,帶著月兒坐在第一排看大公牛,看穿著可愛的小哥哥小姐姐從身邊走過,比較有參與感。但如果要看更宏大的祭祀,則要在7月來關西,有機會體驗大阪天神祭和京都祗園祭,有花轎巡遊、綵船競渡、花火表演等更為盛大的慶祝儀式。

二. 現代

關於現代化的大阪,梅田、心齋橋的商業屬性大家看得多也比較熟悉。所以想聊一聊現代大阪的另外兩面:「效率」和「人文」。

1. 令人讚歎的城市效率

在大阪生活一段時間,發現這裡處處追求極致效率。

1)交通效率:大阪的各個車站尤其是交通樞紐,每日運送乘客數量巨大,但去化能力非常強。從新大阪地區前往大阪城內從北到南的各個區域,大部分城區覆蓋在半小時通勤圈內。有一些質樸的設計和規範顯著提高運送效率:

?到站時間準確,查詢方便:大阪地鐵站里,對於每趟車的到站時間有精確到分的描述,地鐵時刻在網站上也可查詢。不僅是地鐵,地面公交車站點上也會標註每路車每日於幾點幾分到沿途站點,有效幫助市民準確規划出行,避免浪費時間等車。

?列車按照快慢線分級運營:列車區分普通、快速、特急,停靠站點不同,速度不同。普通車所有站都停,快速和特急選停部分大站。高區分度的運行方式大大提高乘車效率

?公交車按鈴下車:公交車比較特殊,每個座位都設有電鈴。乘客如有下車需求,要按鈴通知司機停車,沒人按鈴又沒有人等待上車的話,司機就會直接駛過而不停。這不是咱北京的「甩站」么,經規範化應用,就成為了節能提效的好方法。

(每一條地鐵線路依照速度區分,停靠不同站點)

因為高效的軌道交通,地面上的運行壓力非常小。市民汽車保有率不低,但開車的比例低。所以在大阪,地面的交通狀況良好,除了地震當天軌道受損停運導致市民開私家車出行,一個月里沒有見過道路交通堵塞。

2)生活服務效率:大阪人通過標準化、自動化、自助化的方式來提升整體服務效率。

?標準化點餐系統:大阪的街邊店吃飯依賴自助點餐系統,點餐機擺放在店門口。菜譜標準化,點餐過程自助化,下單流程自動化,在機器上點完小票交給服務員,一會就上菜

?自助返卻口、打包台:飯館、咖啡廳當中往往設有餐盤的自助返卻口,超市設有貨品的自助打包台,充分利用每個顧客的自助能力,省去了餐廳和超市服務人員一對多服務的工作量。

?電器自動化:除了我們熟悉的電動馬桶、電子門鎖,連家裡的衛生間電燈都是聲控。便利店裡的收銀機也自動,店員把顧客支付的錢放進去,收音機會自動計算找零,提高了服務速度,也避免失誤。

(小飯館裡的自助點餐機)

因為這些提高服務效率的做法,大阪的服務行業對服務人員的需求明顯少很多,一個餐廳常常只見到一兩個店員照看。

2.人文關懷的透徹應用

平成之前的昭和年代是日本經濟最為高速發展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擁有了更高的審美追求。20世紀70-80年代一批偉大的公共建築、博物館、美術館拔地而起,成為民眾獲得知識與品味的途徑之一。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關注滲透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在這裡感觸很深。

1)建築是「人」的建築,強調使用者感受

「The small church reminded me of themost essential questions about architecture: the reason for making it and who it is for.」 —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大阪出生的著名建築設計師。幾十年的建築生涯里為日本尤其是關西地區設計了無數優秀的建築作品。其中位於茨木的光之教堂(Church of the Light)是他的作為出名的代表作之一,是建築迷的朝聖之地。

教堂落成於1976年,至今仍在供茨木當地的教眾使用。參觀需要預約,一周中只有周日可以參觀,所以預約的長隊往往排到兩個月後。從新大阪乘JR線至茨木市轉公交車來到教堂附近,大約一個小時車程。

光之教堂最令人心馳神往的是相機鏡頭下的十字架光束,但真正動人的是安藤忠雄在建築時對使用者的關注,是對初心的不忘。

(光之教堂)

來教堂參觀會得到一張文稿,印有教堂落成時建築師安藤忠雄的演講。教堂是茨木當地教徒集資建立起來的,資金少得可憐;時機不巧又趕上大阪大建設的年代,工人都找不到,甚至很多工人在來建築工地的路上就跑了。在這樣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一個優秀的建築師運用智慧的力量去面對信仰,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設計規劃,這其中,他將教堂地面設計成由高到低的傾斜式,使得神父的位置與教徒的視線平齊,打破以往教徒仰視神父的方式,將建築的本質溯源到使用它的人,用創造性的方式平衡神性,回歸人性。

(安騰忠雄在教堂落成時的演講稿)

安騰忠雄在演講中說,他曾經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建築,或者可能完成了也沒有屋頂,但教眾的熱情和渴望給了他希望。如今教堂落成,他看著每個人的臉,他相信這座教堂將會在教眾的使用中繼續生長,成為未來的二、三十年中茨木市的標誌建築。

至今,三十年已經過去,名聲斐然的教堂仍然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造訪。如果你走進這間教堂,會發現其實那道光,只是太多訪客鏡頭中的虛擬表達,這座建築動人的遠非這一道幻境。

(去掉光影幻境後的十字架更接近肉眼的真實)

2)藝術展覽中的人文思考

「These themes are ones that enable viewers to stop, think and find new meanings.」— 國立國際美術館

建於1977年的國立國際美術館坐落在如浪漫花園般的大阪中之島。有幸在這裡欣賞一場視覺藝術盛宴。

這場稱為「視覺藝術百態」的展覽共展出196件作品,全部來自美術館館藏。感動於布展方式的用心之處。設計者充分思考現代觀展思路,打破以時間、地理或作品材質分類的布展方式,從作品內部的元素和敘事出發,將所有作品統籌規划出19個方向的主題,為每件作品帶來重新思考的價值和意義。作品之間依賴主題而產生關聯,如點、線、面,如運動、重複,帶領觀賞者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細密相織的認知架構。每個展廳中,可能會同時遇到古典和當代藝術,遇到繪畫和裝置、照片或雕塑,遇到畢加索、杜尚或中原浩大,充滿帶有衝擊力的驚喜。為了幫助參觀者理解作品,展覽預備了豐富的觀展材料,詳細說明展覽布局和每件展品的作者、名稱、年代、材質等,就像回到學生時代課前拿到的一份內容詳盡的講義。

(展覽導語中描述了本次展覽的布展思路)

「美術館」主題內的一組攝影作品非常特別。記錄了一個建築現場,紅色、綠色的曝光方式讓場景充滿迷幻色彩。秘密在於,這些照片是40年前我們現在身在的這座國立國際美術館建立時留下的影像。大阪人好擅長這種強烈的時空變遷的應用,照片前的自己彷彿一下被拖拽回昭和時代,眼前就是日本經濟最高速發展時期的那座大阪城,處處鋼筋混凝土,隆隆的推土聲中造就了今天這座不凡的城市。

(40年前建設中的國立國際美術館)

值得一提的還有日本展覽對於著作權的高度保護。在這裡觀展拍攝作品需要取得許可證,並且提出明確的要求:只能拍照片不能錄影,拍攝時建議將兩三幅作品一起入框,在社交平台分享時注意著作權。是日本社會對於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一個縮影。

(申請獲得了攝影許可證)

3)生活場景中折射出對人的關懷和理解

大阪的人居環境充滿生命活力,瀰漫著濃濃的人文氣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場館中對於人類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和設計:

?海游館的熱狗餐廳:海游館很大,熱狗餐廳很小,位於海游館四層一個拐角處。但它擁有得天獨厚的位置,兩面牆面向大阪港口。於是建築師為它設計了180度環抱式的落地窗,讓小餐廳因為擁有了大海而變得廣闊無垠。這裡出售超長的鰻魚熱狗和奇怪口味的星空冰激凌。坐在窗邊面海的座位上啃著熱狗,這可能是大阪最高性價比的海景餐廳;

(海游館的海景熱狗餐廳)

?王子動物園企鵝池休息廳:神戶JR線灘站附近有一家精緻的動物園。這裡有成群的旱企鵝在大太陽下淋浴,再跳入海水中暢遊。令人讚美的設計在企鵝池的背後:藍色的水面下隱藏著地下休息廳,而神秘的入口設置在空中庭院旁的「科學研究所」內。一進入,湛藍的海水好像撲面而來,巨大落地窗前是滑溜溜的企鵝暢遊。光線穿透海水,閃爍在牆壁上、皮膚上。從旁邊的自動販賣機買盒冰淇淋,在藍色空間里里小憩,好像全世界都歸於冰涼與靜謐,浪漫程度不遜色於昂貴的海底餐廳;

?堺市博物館多功能廳:堺市是位於大阪南部的一個小市,市立博物館規模很小。在這裡遇到精心設計的休息廳,感到意外而驚喜。一座旱地上的博物館,不知從哪裡為休息區找到一片湖水,隨著兩扇大落地窗探出到水面上。湖邊一隻黑色長頸水鳥在日頭下筆直的站立。站在窗邊,心曠神怡。

人文,來自對於生活和人性的理解,是對人的研究和解讀,對人的關懷和愛護。以上這三個例子,都是現代大阪城市建設中對於人文兩個字的深刻實踐。

(三)大阪

在這裡,主動或被動,每天與大阪人朝夕相處,發現這是一個愛閱讀、愛運動,充滿人情味的民族。

1. 穿行在圖書世界

大阪有濃濃的閱讀風氣。閱讀場館多,稍有規模的地鐵站里都會留有書店的位置,具有教育屬性的場館中也常常設有相關學科的閱覽室。閱讀熱情高,上班族上班路上以讀書為消遣,優質的書店常常人滿為患。

(大阪科學館的圖書室)

來大阪前月兒只讀過一套日本繪本,趁這次機會帶著她走訪書店、圖書館,找到不少有趣的童書。

童書的魔力在於無需語言,圖片就足以傳情達意。日本繪本作家的想像力天馬行空,見微知著,從一個小小的事件衍生出漫天的奇思妙想。

作家吉竹申介的《脫不下來啊》和《夏美變變變》是我們最喜歡的兩本繪本,分別從「脫衣服」和「該睡覺」這種每天都會遇到的,讓人頭大的生活小場景出發講故事:小男孩洗澡前需要脫衣服,可是脫到一半就怎麼都脫不下來,罷了,不如就這樣頂著衣服生活吧!於是帶來一連串爆笑場景;天色已晚,誰家沒有個不想睡覺的小孩子,夏美也一樣,把媽媽手上的衣服、床單,家裡的拖鞋、刷牙杯都成了神奇道具,在家裡翻轉騰挪上演變變變,最後小丫頭累的一塌糊塗,沉沉睡去。

(蔦屋書店出售的《脫不下來啊》)

(《夏美變變變》中變身的小丫頭)

這些故事從小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所以讀起來特別有共鳴。作者馳騁的想像力像在他的讀者的腦瓜開了大腦洞,並且從洞上吹出一個個色彩奇幻的泡泡。小煩惱變成大快樂,帶著一種小寶寶也能理解的辯證的智慧。

除了這些腦洞大開的繪本,日本作家還很喜歡創作Pop Up摺疊類的書籍,來大阪也可以好好找一找。摺疊書中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建築花卉在眼前立體綻放,強大的視覺的衝擊力讓孩子驚喜。

帶孩子來大阪閱讀,推薦一些場所:

1. 各類商場中的大型書店,其中以梅田Luca1100的蔦屋書店最為出名,不過這裡座位極其搶手,要想找到位置坐下來讀書一定要早去;

2. 平日各類場館中的閱讀室,比如科技館、動物園,藏書豐富人又少,有大量童書可供閱讀;

3. 圖書館,中之島上的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是擁有100餘年歷史的古老圖書館。這本《大阪城:一座城堡的誕生》便是在這間圖書館裡找到為數不多的兒童繪本,以精緻的筆觸記述了豐臣時代萬眾一心修建大阪城的歷程。

(中之島圖書館讀到的《大阪城》)

2. 「當對日月磨腕力,棒球比賽更需去」

日本是棒球國家,全民族酷愛這項運動。政府也給予支持興建大量場地。在大阪,居住地附近轉轉,幾百米範圍內就能找到圍欄高聳的棒球場。周末,孩子們會穿戴整齊在球場內比賽和練習。「為了實現心中理想,當對日月磨腕力,劍術柔道和射擊,棒球比賽更需去。」歌聲中唱出日本民族的棒球精神。

「京瓷巨蛋」是大阪優質的棒球賽場,遠遠看過去穹頂金光閃爍,曲線柔美,像一隻大鳥,載著體育給人們帶來的感動與夢想飛向未來,非常漂亮。

父親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去看比賽,主場大阪歐力士野牛(Buffaloes)迎戰橫濱海灣之星(DeNA)。熱情的球迷提前三、四個小時涌到體育館,穿著各自支持球隊的戰袍在球場商店瘋狂購物。被熱情感染的我們也給小丫頭買了一身Buffaloes的球衣和兩根球棒歡欣鼓舞入場。比賽現場兩隊分別帶著幾十人的樂隊助陣,號聲鼓聲齊鳴,場面非常熱鬧。

(穿上球衣後舞棍弄棒的小丫頭)

(球賽現場)

一場棒球比賽打9輪,如果戰成平局最多加到12輪。我們這場前9輪兩隊都沒得分,打到了11輪以0:1結束,大阪隊落敗,用時3個小時。全場沒有本壘打,連上壘都少。支持大阪的我們看到橫濱終於得一分也激動的眼淚要掉下來。而之後一天大阪再次對戰橫濱,高分得勝,不得不感嘆命運弄人。

京瓷巨蛋有官方網站查詢比賽場次和球票,票可以提前在網上以折扣價預定,也可以比賽當天到現場排隊購買。門口有年輕人在招攬球隊會員,通過入會也能買到打折的球票。巨蛋下面的球場商店有大量周邊商品出售。

(當天的球票)

3. 對孩子強烈的愛

大阪頗具人情味。最令人讚歎的是這個城市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欣賞和愛護。

?永遠藏著糖果的店老闆:逛店鋪,小朋友總有驚喜,不論是魚店、麵包店、還是水果店,店老闆總在秘密的地方藏著好吃的東西。見到小丫頭,他們笑容滿面,親切的打招呼,然後就變出糖果送給她,特別甜蜜幸福;

?善良體貼的超市收銀員:在超市和便利店裡,我們常鼓勵寶寶自己買的東西自己去結賬。這裡沒有糖果,但是有體貼的收銀阿姨。她們見到月兒去結賬,一定會很認真幫她結算,並且把貨品放進一個最小號的購物袋裡,再輕輕幫她套在手腕上,完成一次完美的購物旅程;

?熱情的歐巴桑:老年人眾多的國家,隨時隨地偶遇很多出行的歐巴桑,她們是這麼愛孩子,看到寶寶遠遠的就投來欣賞的笑容,有些特別熱情的會走近掀開車篷看看小丫頭的樣子,搞得小東西很緊張。看完孩子,還不忘跟我們聊上幾句,實在是熱情難當;

?城市中完備的兒童遊樂設施:像紐約一樣,大阪少有小區的概念。居民的住宅區是由一棟棟顏色形狀各異的樓組成的不規則街區。而孩子們的天地,就在這街區之中隱匿。每個街區都配備小型遊樂場,在Google地圖上有成片綠地的地方,過去探尋一定能找到。遊樂場都是標準配置,一個滑梯、兩三個鞦韆、一個攀爬架、一個沙坑和一片空地。如果幸運,這裡的攀爬設備會是被我們稱為「偉大的大滑山」的石材設施,大點的孩子可以自己攀登,月兒這麼大的需要爸媽聯合一起把她送上去再一起呲溜滑下來,很好玩。大阪大部分居民區人口稀少,遊樂場里也很難遇到其他孩子或家庭。而由於是開放的街區,所有設施都可供公眾免費使用;

(居住地附近的「偉大的大滑山」)

?豐富的課外教育:大阪給孩子設計的場館很多,總會遇到成群結隊的小孩子集體探訪,看年齡大概在幼兒園中班至小學高年級。二三十個孩子,由兩三個老師管理,通過步行和地鐵的組合前來各個場館,每個人手上拿著這次出行的實踐目標和問題。看得出日本人的教育觀中,非常重視課外教育,大量的孩子每天行走在路上,出遊是一種常態。

(同行去海游館的小學生團隊)

(四)自然之力

最後聊聊地震。很久不提地震,幾乎都忘記了這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

6月18日那天早晨大阪北部地震發生的時候,父女倆還在睡覺,我在收拾衣服,腳下的房屋突然連續嚴重晃動起來,爸爸驚醒,我倆對視,同時用極度恐懼的聲音驚呼:「地震了!」,爸爸抱起寶寶大喊「趕緊出去」。

我機械的行動著,衝到門口,顫抖著開門,兩道門竟然花了六七秒鐘才打開,光著腳倉皇逃到街上。門外對面的地鐵線上一列剛剛出站的列車臨時急停,車上滿載乘客。街道上的人們駐足四處觀察情況,很快就散開了各自繼續前行。隔壁的大阪老爺爺開門出來,左右看看,嘟囔了一句,也淡定的回了房間,留下一臉驚愕的我們。穿著睡衣光著腳,我們又等了幾分鐘,除了地鐵依然停泊,其他一切都平靜如往常。回到房間,才發現我手上還抓著地震前一秒正在收拾的衣服,竟然緊張得忘了丟掉。

(地震發生一分鐘內收到的手機警報)

大人都被恐懼接管了意志,對小丫頭更是一次重大考驗。地震結束,她躲在爸爸懷裡遲遲不敢動,一直說害怕害怕,不停的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從爸爸手裡接過月兒,輕輕的安慰她,擁抱著坐在一起,坐了好久,也聊了好久。

聊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地震,給她講不同材質的建築材料在抗震能力上的差異,以及我們所住的這個木質房子為什麼可以經歷30年大大小小無數地震,依然屹立不倒。講樹木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如何為我們提供生命的源泉,而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它們從不浪費紙和筷子做起。講如何在平時做災害預防,在家裡囤積一些水和食物,並了解必備的安全知識。也聊為什麼日本人如此敬畏自然,又聊這世界上有哪些事情是確定的而哪些無法預知。

(給月兒講地震原理使用的視頻)

小丫頭情緒穩定些之後,我試著用兩塊餅乾給她模擬板塊碰撞的場景。她一會又問「為什麼門口的火車停駛了,還不走?」給她講地震可能會對於鐵軌產生破壞,危及車上乘客安全,並結合阪神地震時鐵軌被破壞的圖片,幫助她理解看到的現象。

(因地震軌道交通停駛等待公交車的長隊)

當晚又有多次三級以上的餘震,房子也跟著晃動。在房東的幫助下,我們離開了這個小房子,搬到位於大阪南部的房東家的宅院,再沒有受到地震的困擾。

(五)結語

要離開的前一晚,住在機場附近的高層酒店,看著大阪的夜景,感慨萬千。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還留下很多念想。我和爸爸曾拉手走過東淀川的過街天橋,望著穿行的列車,感慨多年以後,不知道會不會再來這裡,會變成什麼模樣。

(離開前一晚的大阪城夜景)

在回程的飛機上,我拉著他倆的手真誠地感謝這兩位旅伴一路上的陪伴和照顧。「We survived, hooray!」

來這裡之前,一直在思考旅行的意義,究竟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在這場生活式的旅行中,一家人共同經歷生活條件的改變、文化的衝擊,經歷人性中的善良和自然的無情。我想這些會讓小丫頭的心緒更寬廣,帶給她不斷提升的生活技能,更堅強的適應這個世界,獲得全身心的成長。

在這裡,她每天跟爸爸一起扔垃圾、疊被子,自己撒到地上的湯汁自己擦,還嘗試自己沖奶自己刷奶瓶;

(跟爸爸一起扔垃圾)

(小丫頭幫房東Niho上菜)

一路上,她每天在玩耍中練習語言,在超市裡,自己拿貨品去跟收銀阿姨說「阿里嘎多」;每天出門跟門口的長頸鹿點頭哈腰的打招呼說「哦哈喲」;邊吃飯,邊用日語感嘆「奧依西」... 說得多了,她還會試著總結規律,告訴我們日語都是什麼哇和什麼馬斯;

(月兒的第一個「TV show」)

(體力和膽量也在提高,自己攀登岩石牆)

隨著時間遞進,她在逐步學習人和人的相處之道。當我們因地震而搬到房東家的時候,她已經漸漸理解了社會交往的禮儀,學會體諒別人和控制自己。她會說,「這裡是Niho的家,不能大聲說話對嗎?」。到小公園裡,她會問,「媽媽,我能scream了嗎?」 在教堂、圖書館這樣異常肅穆安靜的地方,她也嘗試盡量自控。

(在教堂用力自控,出教堂大哭一場的小丫頭)

旅行中,她逐漸從一個被照顧的對象開始變成一個旅伴,從合作者變成真正的貢獻者。而這其中,增長的眼界反而可能是最小最小的事情

而我們夫妻回到北京,由衷的感恩我們的國家。感恩這裡安心穩定的居住環境和強大的社會民生供給能力。也更希望能夠盡微薄之力幫助把這裡建設的更好,更充分的傳承我們的文明,更善良的對待世界,更深情的培育祖國的下一代。

感謝這一個月的生活之旅,讓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回到北京的那一晚,

迎接我們的是晴空和明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東夕 的精彩文章:

TAG:木東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