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蓮上坐,天梯五指伸-三覲樂清大荊大岩頭五指峰
最新
07-27
樂清大荊大岩頭五指峰
文&圖 閑雲野鶴蔣長華
2018年7月15日,好友要我帶他們去哪裡看看,不知咋地,我腦袋瓜子里第一閃"大岩頭五指山(峰)(以下同)",那可是我曾經二次專題游過並且還想再去的地方!
樂清市大荊鎮大岩頭村,位於仙子出沒的仙人橋、仙姑洞邊,浙東十八潭下游,縱深五公里的溪流兩旁,懸崖高聳,婀娜多姿。很想有來此小住,然後再慢慢領略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獨特景緻!
大岩頭五指山(峰),當地人以數字為載體,稱為五支山,這很可能是想與海南、井岡山的五指山相區別的緣由。但樂清大荊大岩頭五指山的原始、質樸以及周邊眾多景觀組合更勝於海南、井岡山的五指山。
第一次我是專題仰望五指山,因五指山正面朝東,可東面卻全是懸崖絕壁,根本不可能登上五指山山頂,所以只能眼巴巴地仰望;第二次我是專題登上五指山背後的石佛山,但細雨霏霏,霧氣籠罩。今天雖然天氣炎熱,但我還是很嚮往能登上五指山來一個穿越環線。
遠處的石虎,趕往石佛寺聽法
石虎山頂迷路到了五指峰腳下
大岩頭村尾,梯次整治的溪流大壩上,外掛的水幕,靈動飄逸,猶如神龍擺尾,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令人頓生禪意!
溪流兩岸,高山夾峙,巍峨險峻,但前山卻婉約如處子,溫潤敦厚,底下六塊薄薄的石片,極其規則地相疊,猶如登天的仙梯,步步高升。傳言:遠古時期,石佛慕名來到大岩頭,準備仔細品味五指山的絕妙風景,但站在地上夠不著,於是趁著黎明前的閑暇時光,壘石造梯,想近距離感受一下五指山的威力,不巧,山民早起砍柴,見此覺得好笑,忍不住笑出了聲音,石佛被撞破天機,馬上躲到後山,還不停地伸頭張望,可惜的是天梯也就此半途而廢了。
石佛逃跑丟下的靴子,也可以是通往五指山的町步
右側高高的懸崖,猶如大象嘶鳴,奮蹄揚塵,奔向神奇的蠟燭峰。
千年不變的蠟燭峰,以山為燭台,以草木為原料,燭焰光照,橫空飛出山腰,直上雲霄,祥雲瑞彩……。
時光飛轉,蠟燭峰前,流水清澈,沉澱了歲月塵埃的迷離,晴空澄澈,蒼翠蔥蘢的大山,猶如蓮花盛開,百佛山乘願而來……!
那高低起伏,凹凸有致的灰白色石幕,猶如百佛腳踏蓮花款款而來,有的靦腆著大肚、有的手握法器、有的面目慈祥,更有的肩扛寵物金絲貓,來此共結香火因緣。宋,蘇軾《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躬井磑。"
蠟燭峰下,蹚溪,隱隱中有山道痕迹,撥開草叢,慢慢攀登於密林之中,對面的蠟燭峰也神奇的慢慢長高,映襯於藍天白雲下,更加神秘莫測。
遠看如觀音大士度化有緣人
變成了雙燭峰
燭台漂亮吧!瑞雲纏繞!
約半小時,抬頭仰望,寸草不生的灰白色石柱猶如神掌矗立於天地之間,仔細分辨,該石柱應該是三根石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特別是中間的部分,五指分明,極似微微勾攏的手掌,強勁有力!
雖說山路崎嶇,但微風拂袖,涼爽宜人,十餘分鐘登上神掌峰,一條米寬的峰脊如石樑橫空問世,幾乎與前山大象峰對接,幸有灌木護佑,否則就是有天大的膽量,羅山好漢他們也不敢在山脊上玩無人機。
站在峰脊,遙看左對岸前方峰脊,則猶如巨型猛虎與前山大象峰對峙……。
多年無人問津的山路,就連大岩頭村支書何正財也迷失了方向。半個多小時的尋覓,就是找不到繼續前行的路子。好在多年戶外經驗的我們在半山腰橫跨而過,拽著猛虎的尾巴,側身小徑下山。
二十分鐘左右,進入狹窄的峽谷通道。正午的陽光微微的透過頂部,頓覺暖和和的,捧起溪水,那是刺骨的寒冷,直冒冷氣。
順溪而行三五分鐘,溪谷陡然下降,底下乃是萬丈深淵,腳底酥酥的,但還是忍不住多看幾眼:如同打磨過的溪底石體,竟然被水流沖成三截涵洞,碧綠透明的龍潭之水與上泛的溪水交替互換,然後飛流直下,似有猛龍鑽入岩底翻滾出世,驚艷天下!
兩岸絕壁入雲,鐵掌蓮花,食指捅破左側絕壁肋排,獨步江湖,一枝獨秀,寰宇天下!
森林,旌天蔽日,枯樹橫七豎八。逆溪而返,過峽谷溪橋,如同進入迷魂八卦陣,又兩次迷路,好在西方石佛寺方向明確,折折返返,一個小時左右才登上石佛峰巔。
但下山路也並非通途,峻峭、濕滑、彎彎曲曲,那也自然不在話下,就是一處凹陷的水流崖壁,幸有灌木搭橋,才能安然越過。不過後來發現前人曾經於石壁上鑿洞成步梯。
因緣未到,至半山腰,背看兩顆石柱怎麼也不像石佛。只好繼續下山。下午二點終於到達石佛寺。
石佛寺,位於雁盪山東麓大荊鎮大岩頭村西北獅子山深處,屬雁盪山八大景區之仙橋景區,坐西朝東,東北方有五指峰,西南方有仙姑洞(半小時路程),面對龍角洞,因寺前聳立200米高石佛峰而得名。
石佛寺,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重修,1966年文革期間佛宇被毀,1995年再修,1998年南廂房翻建,今又向前圈地擴寺,大雄寶殿正在建設之中。寺內存民國廿三年的石香爐一隻,民國廿六年立的"石佛洞碑"一方,2005年立的"佛殿增輝碑"一方。
石佛寺,歷經滄桑,曾是革命戰爭年代的秘密聯絡站,為革命工作默默奉獻。雲霧深處的石佛寺,遠離塵世的浮華與喧囂,是一處讓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好地方。
站在石佛寺前,東面石佛,盤膝蓮台,慈眉善目,微僂身軀,雙手合十,入定禮佛,身前祥雲呈瑞,福澤綿長!
繼續下山,兩尊石佛並肩而立,贈送八卦器皿,遠送禮佛之人,平平安安!
溫州旅遊服務平台
你的家鄉古道、你的景區、你的廣告若需推廣
TAG:溫州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