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天空的夢想丨詳解五層樓高的世界最大運輸機 雪藏十年 僅此一架

天空的夢想丨詳解五層樓高的世界最大運輸機 雪藏十年 僅此一架

原標題:天空的夢想丨詳解五層樓高的世界最大運輸機 雪藏十年 僅此一架


世界最大的運輸機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裡我們不妨想像一下,一架五層樓高,體型幾乎能蓋住一個標準足球場,最大重量640噸的龐然大物。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世界「最大」運輸機


安-225「夢想」


視頻時長:6分38秒


(這裡的「最大」僅僅指安-225的起飛重量和運載能力,至於為什麼?後邊會緩緩道來)


為星辰大海而生


說起安-225的製造原因,還得讓時光倒退回上世紀70年代,從蘇聯的航天計划上說起。為應對美國人的「太空梭計劃」,1976年蘇聯決定研製「暴風雪」號太空梭及配套的「能源」號火箭,「暴風雪」號是一款長36.37米、高16.35米,翼展23.92米,重達105噸的「重量級選手」,於是運輸就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



兩種狀態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和「能源」號火箭


按照專家們的意見,太空梭的運輸,當然以空運為上上之選。但「暴風雪」號巨大的尺寸和重量,即便處於分解狀態也塞不進當時的運輸機中。無奈之下,人們只能找到蘇聯運輸機界的扛把子——安東諾夫以尋求解決之道。當時安東諾夫指出了兩條道路...


第一種:就是將太空梭拆的七零八落,然後塞到運輸機的貨倉里。這樣做難保運輸機不是個「胖子」(對飛機結構要求較高)。



飛機界的「外星人」——空客的「大白鯨」


同樣的還有波音公司的波音-747LCF


第二種:就比較有趣了,將太空梭背在運輸機的背上就好。這樣只要能夠保證飛機在大負重的情況下,維持飛行的穩定性即可。對面美帝的太空梭運輸,就是靠特殊改裝的波音-747來完成的。



美國的太空梭由改裝的波音-747背負,圖中的波音-747平尾處已進行了改裝


「夢想」成為現實


隨著1982年,BM-T運輸機的雙垂尾和背負重型貨物的成功,以及重型運輸機安-124的出世。「第二種方案」中的技術難題已經基本迎刃而解。1985年,安-225計劃正式啟動,設計師為安東諾夫的繼任者「巴拉布耶夫」。僅僅3年後的1988年,「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就從圖紙變成了現實。



BM-T由米亞-4轟炸機改裝而來,最大起飛重量192噸。值得一提的是,它也背過暴風雪號


用其設計師「巴拉布耶夫」的話講:夢想意味著人類的思想和願望無止境...如果造一架大飛機的話,就叫它「夢想」吧。於是安-225得名「米莉亞」(Mriya,烏克蘭語:夢想之意),譯為「夢想」或「夢幻」。


「有容乃大」的安-225


由於是在安-124的基礎上設計的,所以二者外觀上差別不大。只不過安-225採用了雙垂尾設計,並擁有6台D-18T渦扇發動機而非安-124的4台。從外形來看,安-225機長84米、翼展88.4米,幾乎是一個足球場的長度、高達18.1米,擁有一副傲視群雄的體型。



安-124與安-225對比,可見二者雖然細節不同,但相似程度很高


安-225的內部,是一個長43米、寬6.4米、高4.4米的巨大貨倉,能吞下差不多16個標準集裝箱、或80輛轎車、或直接塞進4節地鐵車廂,貨倉上方還有一個可以容納約70人的客艙。內部最大裝載重量250噸,或者也可背負200噸的重物。



與我們以往所見的艙門後置的運輸機不同,安-225的艙門在前部。看這大嘴一張,有沒有感到一絲震驚?這真的是開局一隻鯤,其餘全靠吞。如此,其強悍運力可見一斑,以至於它的著陸系統必須擁有驚人的32個輪子(前起落架並排2組,共4個輪子。機腹部起落架每邊都並排有2列7組14個輪子)。



全靠吞...吞...吞...(這不是廣告)


即將著陸的安-225,可見其多達32個輪子


榮耀的世界記錄創造者


1988年12月21日,安-225終於實現了首飛,並在次年3月的一次飛行中,一次性創造了106項世界紀錄。數量有點多,我們就簡單列出幾項:起飛重量508.2噸、載貨155噸時飛至1.243萬米、最大速度815公里/時。另外,安-225本身也是個記錄。1989年5月13日,安-225成功的完成了歷史賦予其的使命——將「暴風雪」號太空梭搬到拜科努爾發射場。



背負「暴風雪」號太空梭的安-225


當然最光榮的還是去國外「炫耀」的時刻,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背著「暴風雪」號太空梭的安-225一經亮相,便引得法國人驚呼:蘇聯的飛機簡直就跟他們的國土一樣大!自那以後各國都不遺餘力的邀請安-225為自家航展站台。連波音公司都表示:這樣大的飛機,我也很羨慕啊!這大概就是安-225生涯中最光輝的一刻了。



巴黎航展上的安-225


變身最大「搬磚工」

好景不長,1991年底蘇聯解體、航天計劃沒了。安-225連同安東諾夫設計局一起,被甩在了烏克蘭。由於維護費用巨大,安-225失去了用武之地,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此時,率先完工的一號機提前「退役」,而完工70%的二號機則一直被封存。直到世紀末的1999年,烏克蘭才又想起了安-225,當然這次出山它是賣身不賣藝,從最強軍用運輸機搖身一變成了商業運輸史上最強搬磚工。



蘇聯解體時,第二架安-225已經完工70%,可見機身和機翼大部分都已完工


2001年,安-225終於重返闊別了7年已久的藍天,並在同年的巴黎航展上再度技驚四座。有了這次「宣傳」,各類貨運訂單紛至沓來,這之中自然也不乏來自中國的訂單。2013年安-225飛抵石家莊,在塞進4輛編組的整列有軌電車後,直接飛往目的地土耳其,這是只屬於它的傳奇,也是只屬於它的榮耀。還有外媒報道,有中國公司與安東諾夫國營公司達成協議。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巨鯤能在中國重新煥發青春。



一切全靠吞


休斯的雲杉鵝


最後我們來說說開篇的那個問題——安-225的「最大」指的是載重量。因為論起翼展,還有比安-225更大的。除了前幾年撈船大佬——保羅·艾倫(戳名字看詳情)贊助的「平流層發射」(Stratolaunch)。二戰中休斯公司的H-4也是體型駭人...



試驗中的H-4水上飛機

回想二戰時,大西洋上的德軍潛艇給美國運輸船製造了數不盡的麻煩,帶來了無盡的損失。於是美帝便腦洞大開的想設計一款橫跨大西洋的運輸機,至於提出者則是以「自由輪」聞名的造船大亨——亨利·凱撒。



戰時船王——亨利·凱撒和自由輪模型


起初,人們寄希望於道格拉斯公司扛起這一重擔,但道格拉斯公司覺著腦洞太大,便婉拒了這一提議。最後,凱撒又找上了霍華德·休斯,答應提供場地和工人,讓休斯帶領團隊進行設計。於是項目正式命名為KH-1(凱撒和休斯兩人姓名的首字母),目標:每架運載500~750名全副武裝士兵,預算700萬美元。



正在造飛機的「休斯」


可能是由於休斯太過拘泥於細節,至項目開始16個月時,項目經費則已經花掉了1800萬美元。連「船王」凱撒也扛不住這樣的無底洞,於是半路退出了這個項目,最後還是休斯自掏腰包墊付了500萬美元。於是,兩人聯名的KH-1項目成為了H-4(休斯-4)。



運輸中的H-4


H-4機長66.6米,翼展97.5米、高24.1米,共裝備有8台3000馬力的發動機。只得一提的是,受戰時物資管制的原因(造飛機的鋁便在管制之列),H-4大量的採用了木質結構。也因此獲得了「飛行木料廠」和「雲杉鵝」的外號。


「飛行木料場」和「雲杉鵝」


不過飛機的老闆休斯並不喜歡「雲杉鵝」這個稱呼,因為...H-4明明就是樺木做的。據稱由於其體型巨大,當年在其機體運輸過程中,所經之處電線均需被剪斷、樹木需要被拔除。真是「鵝」過之後寸草不生。有些地方還需要專門架橋以便於運輸。最終44公里的路程,運費花了8萬美元,足夠買一架全新的戰鬥機了。



過馬路的H-4,體型就是霸氣

當然,H-4「雲杉鵝」僅僅是外形大而已,其起飛重量僅180噸左右,而且在僅有的一次試飛中,也只飛離水面20米。這樣的高度使得H-4更多的被認為是一種「地效飛行器」。比起重量640噸、扶搖上萬米的安-225,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所以「最大」運輸機的桂冠歸於安-225,仍算是名至實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從德國F124護衛艦發射導彈失敗談垂直發射系統的安全設計
陸地巨獸丨重達1350噸的德意志「黑科技」巨炮,曾一炮爆了地下30米處的彈藥庫

TAG:軍事編輯部 |